A | A | A

第027章老年大学的第一堂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在“青山街道老年大学”的门牌上,鎏金的字体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瞿月华站在门口,手里攥着羽希泉递来的报名单,指尖微微发颤。身后的羽希泉穿着一身熨帖的灰色中山装,比平时少了几分严肃,多了些局促——这是他退休后第一次主动走进除了公园和菜市场之外的“陌生场所”。

“要不……我在外面等你?”羽希泉扯了扯衣领,眼神不自觉地瞟向门口下棋的几个老头,“我在这儿也帮不上忙,还碍眼。”他这辈子习惯了发号施令,突然要和一群陌生人一起“上课”,心里总觉得不自在。

瞿月华回头看他,嘴角带着一丝浅笑:“冯秀兰姐说,这里有书法班,你不是喜欢写毛笔字吗?一起去看看吧,就当陪我。”她刻意放软了语气,没有像以前那样顺着他的话头应下来。这些天她渐渐明白,真正的改变不是一方妥协,而是彼此愿意走进对方的世界。

羽希泉张了张嘴,想说“我那点水平哪能上得了课”,但看到瞿月华眼里的期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点了点头,像个被老师点名的学生,亦步亦趋地跟在瞿月华身后走进报名大厅。

大厅里很热闹,到处都是前来报名的老人。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地引导着队伍,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课程表——书法、绘画、智能手机应用、广场舞、声乐……瞿月华的目光在课程表上扫过,最终停在了“手工编织”和“文学鉴赏”上。

“这两个怎么样?”她指着课程表问羽希泉,语气里带着征询。

羽希泉凑过去,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编织就算了,你眼神不好,别累着。文学鉴赏还行,听听故事也不错。”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书法班在三楼,我去那边看看,报完名我来找你。”说完,不等瞿月华回应,就快步走向楼梯口,背影里带着点落荒而逃的意味。

瞿月华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转身走向“文学鉴赏”的报名窗口。窗口后的老师是个戴眼镜的年轻姑娘,看到瞿月华立刻露出笑容:“阿姨,您要报文学鉴赏班吗?我们这个班主要讲唐诗宋词,偶尔也会读一些现代散文,很适合退休的叔叔阿姨。”

“好,我报这个。”瞿月华递上身份证,手指轻轻着报名单上的“学员签名”栏——这是她第一次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表格,不用问“你觉得好不好”,不用想“他会不会喜欢”,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轻松。

报完名,瞿月华拿着课程表在大厅的休息区坐下,等着羽希泉。旁边坐着一位穿蓝色连衣裙的老太太,正拿着智能手机跟人视频通话,声音洪亮:“对,我报了广场舞班,以后每天下午都有活动,不用在家看你爸的脸色了!”

瞿月华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老太太挂了电话,笑着冲她点头:“妹子,你也来报名啊?报的什么班?”

“文学鉴赏。”瞿月华回以微笑。

“那挺好,有文化!”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我叫王桂英,住隔壁小区。以前在家天天给老伴儿洗衣做饭,他还嫌东嫌西。这不一狠心,也来给自己找点乐子。你看那书法班的老张,以前在单位是局长,在家说一不二,现在不也乖乖来上课了?”

瞿月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正好看到羽希泉从楼梯上下来,手里拿着一张书法班的报名单,脸上带着点不自然的红。王桂英眼睛一亮:“那是你老伴儿吧?看着挺精神的!”

瞿月华点点头,心里泛起一丝暖意。以前她和羽希泉出门,别人介绍时总说“这是羽连长的爱人”,从来没人说“这是瞿月华的老伴儿”。如今听到有人这样问,她竟觉得格外亲切。

羽希泉走到近前,看到王桂英先是一愣,随即认出她是以前住在部队大院隔壁的邻居,脸色更不自然了:“王嫂子,你也来了?”

“怎么,就许你们来,不许我来啊?”王桂英打趣道,“以前在大院里,你可是说一不二的羽连长,现在也来当学生啦?”

羽希泉干咳了两声,没接话。瞿月华看出他的窘迫,连忙打圆场:“我们也是来试试,打发时间。”

正说着,上课铃响了。王桂英拍了拍瞿月华的手:“我先去上课了,以后常联系啊!”说完,就快步走向广场舞教室。

瞿月华和羽希泉分别走向各自的教室。走到文学鉴赏班门口,瞿月华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教室里己经坐了十几位老人,大多是和她年纪相仿的老太太,也有几个老先生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刚拿出笔和本子,就看到门口走进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是文学鉴赏班的老师,退休前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姓刘。

“同学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老师刘建国。”刘教授走到讲台前,笑着鞠了一躬,“今天我们第一堂课,不讲复杂的诗词,就聊聊‘什么是文学’,或者说,文学能给我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什么。”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磁性,瞿月华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刘教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起,讲他退休后如何通过读诗来排解孤独,如何在散文里找到年轻时的回忆。台下的老人们听得很认真,偶尔有人举手提问,气氛格外融洽。

讲到苏轼的《定风波》时,刘教授念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放下课本,看着台下的老人们:“苏轼一生坎坷,却能写出这样豁达的句子。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如意,但文学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力量,找到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瞿月华的心猛地一颤。这句话像一道光,照进了她五十年的婚姻生活。那些被忽视的委屈、被压抑的需求、被磨灭的自我,似乎都在这句诗里找到了共鸣。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竟让她觉得无比安心。

与此同时,书法班的教室里,羽希泉正坐立难安。书法老师是位姓陈的老先生,以前是书法协会的会长,要求格外严格。“握笔要稳,手腕要放松,不要用蛮力。”陈老师走到羽希泉身边,看着他写的“宁静致远”西个字,摇了摇头,“你这字太硬,带着股火气,像是在命令别人,而不是在写字。”

羽希泉的脸瞬间红了。他这辈子在部队指挥惯了,连写字都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硬。陈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写字和做人一样,要刚柔并济。你试试放慢速度,感受笔尖和纸张的接触,不要想着‘必须写好’,而是想着‘我在写’。”

羽希泉深吸一口气,按照陈老师说的,慢慢调整握笔的姿势。他看着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留下淡淡的墨痕,心里的烦躁竟渐渐平息了。这是他第一次没有把“做到最好”当成目标,只是单纯地享受做事的过程。

下课铃响的时候,瞿月华还沉浸在诗词的意境里。她收拾好东西走出教室,看到羽希泉己经在走廊里等着了,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宣纸。

“写得怎么样?”瞿月华走过去,笑着问。

羽希泉把宣纸递给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陈老师说我写的字太硬,得改改。”

瞿月华接过宣纸,上面写着“和为贵”三个字,虽然还有些生硬,但比他平时写的字柔和了不少。“挺好的,比以前好看多了。”她真心实意地说。

羽希泉看着她眼里的真诚,心里泛起一丝暖意。以前他写书法,要么是为了应酬,要么是为了证明自己,从来没人像这样单纯地夸他“写得好看”。

两人并肩走出老年大学,阳光正好,路边的玉兰花正开得灿烂。“中午想吃什么?”羽希泉突然问,语气自然得像是问了无数次。

瞿月华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我想吃你做的番茄炒蛋,再熬点小米粥。”

“好,回家就做。”羽希泉点点头,脚步轻快了不少。

回到家,羽希泉系上围裙走进厨房,瞿月华则坐在客厅里整理笔记本。她翻到写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那一页,想起刘教授说的话,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她拿出手机,按照羽灵佳教的方法,打开购物软件,搜索“苏轼诗词选”。

厨房里传来切菜的声音和抽油烟机的轰鸣,不再像以前那样让她觉得压抑,反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瞿月华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书单,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一本书,不用再考虑羽希泉会不会喜欢,不用再担心他说“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

中午吃饭的时候,羽希泉看着桌上的番茄炒蛋和小米粥,有些忐忑地问:“味道怎么样?我第一次做这个,可能不太好吃。”

瞿月华尝了一口,鸡蛋嫩滑,番茄酸甜,味道刚刚好。“很好吃,比我做的还好吃。”她笑着说。

羽希泉松了口气,拿起筷子也吃了起来。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各自上课的趣事——瞿月华讲刘教授如何解读诗词,羽希泉讲陈老师如何教他握笔,气氛轻松而融洽。

吃完饭,瞿月华收拾碗筷,羽希泉则坐在客厅里练习书法。他按照陈老师说的,放慢速度,放松手腕,写出来的字果然越来越柔和。瞿月华从厨房出来,看到他专注的样子,没有像以前那样过去帮忙铺纸磨墨,而是悄悄坐在旁边,拿起自己的笔记本看了起来。

下午,羽明轩突然来了。他一进门就看到瞿月华在看诗词,羽希泉在写书法,愣了一下:“爸,妈,你们这是……”

“我们报了老年大学,今天是第一堂课。”瞿月华笑着说。

羽明轩看着桌上的宣纸和笔记本,又看了看父母脸上的笑容,心里有些复杂。他原本是来劝母亲不要离婚的,可现在看到这样的场景,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哥,你怎么来了?”羽灵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一个快递盒,“我刚给妈买了本苏轼的诗词选,正好路过,就送过来了。”

羽希泉看到快递盒上的“苏轼诗词选”几个字,心里咯噔一下,习惯性地想说“买这个干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早上在老年大学瞿月华说喜欢文学鉴赏班,便把话改成了:“多少钱?我给你。”

“不用,这是我给妈买的礼物。”羽灵佳把快递盒递给瞿月华,“妈,你不是说喜欢苏轼的诗吗?这本里面收录得很全。”

瞿月华接过快递盒,心里暖暖的。她打开盒子,拿出那本精装的《苏轼诗词选》,封面是淡雅的水墨画,正是她喜欢的风格。“谢谢你,灵佳。”

“跟我客气什么。”羽灵佳笑着说,然后看向羽明轩,“哥,你也是来劝妈的?我看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现在爸和妈的关系不是挺好的吗?”

羽明轩张了张嘴,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终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其实……只要你们好好的,我也没意见。”他以前总觉得父亲的权威不能动摇,觉得母亲就该在家操持家务,可现在看到父母这样开心,才明白家庭的意义不是“服从”,而是“快乐”。

羽灵佳欣慰地笑了:“这就对了。爸,妈,下周我们单位组织去郊区春游,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就当放松放松。”

瞿月华看向羽希泉,眼里带着询问。羽希泉点点头:“好啊,正好出去走走。”

晚上,羽灵佳和羽明轩走后,瞿月华坐在沙发上翻看《苏轼诗词选》,羽希泉则在旁边练习书法。灯光柔和,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翻书的声音和笔尖划过宣纸的声音。

“这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得真好。”瞿月华轻声念道。

羽希泉抬起头,看了看她手里的书:“这是苏轼写给弟弟的吧?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也经常想我那个弟弟,可惜他走得早。”他很少提起自己的家人,总觉得男人不应该轻易流露感情。

瞿月华放下书,看着他:“你要是想他了,我们可以去他的墓地看看。”

羽希泉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等天气暖和点就去。”

那天晚上,两人聊了很多以前没聊过的话题——羽希泉说起小时候和弟弟一起掏鸟窝的趣事,瞿月华说起年轻时喜欢的歌和电影。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温柔而宁静,像是在为这段重新开始的婚姻祝福。

第二天早上,瞿月华起床后发现羽希泉不在家。她有些担心,刚想给羽灵佳打电话,就听到门开了。羽希泉手里拿着一个早餐袋走进来,脸上带着点露水。

“我去楼下的早餐店买了你喜欢的豆浆和油条。”他把早餐袋递给她,“以后早上不用早起做饭了,我们可以出去吃,或者我去买。”

瞿月华接过早餐袋,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羽希泉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还会有反复,可能还会有摩擦,但至少现在,他愿意为她改变,愿意学着尊重她的喜好,愿意和她一起经营这段婚姻。

吃完早餐,两人一起去了老年大学。走进报名大厅的时候,王桂英热情地打招呼:“妹子,老伴儿,你们来啦?”

瞿月华笑着点头:“王嫂子,早啊。”

羽希泉也难得地笑了笑:“王嫂子,早。”

上课的时候,瞿月华在文学鉴赏班里认真听讲,羽希泉在书法班里慢慢练习。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教室,却有着同样的心情——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束缚,不再被权力的枷锁禁锢,只是单纯地享受生活,享受彼此陪伴的时光。

下课的时候,刘教授叫住了瞿月华:“瞿阿姨,你今天笔记做得很认真,是不是对苏轼的诗词特别感兴趣?”

“是啊,觉得他的诗写得特别好,很有力量。”瞿月华说。

刘教授笑了笑:“那你可以多读读他的词,尤其是他晚年写的那些,更能让人明白什么是‘豁达’。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来问我。”

“谢谢刘教授。”瞿月华感激地说。

走出教室,羽希泉己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一张新写的宣纸,上面写着“豁达”两个字,比昨天写的“和为贵”更柔和,也更有韵味。

“陈老师说我有进步。”羽希泉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

“真的很好看。”瞿月华由衷地说。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瞿月华看着身边的羽希泉,突然觉得,五十年的婚姻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前半生她读得压抑而痛苦,后半生,她终于可以和他一起,慢慢品味其中的温暖与美好。

她知道,真正的和解不是忘记过去的伤害,而是带着理解和包容,一起走向未来。而她和羽希泉的未来,就像老年大学门口的玉兰花,虽然经历过风雨,却依然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清风辰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