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瞿月华被窗玻璃上的“嗒嗒”声唤醒。她披了件厚外套走到窗边,手指擦掉玻璃上的薄霜,瞬间被外面的景象惊住——铅灰色的天空正飘着鹅毛大雪,楼下的香樟树裹了层厚厚的白绒,连平日里嘈杂的菜市场入口,都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安静。
“今年的雪来得真早。”她轻声感叹,转身去摸床头柜上的相机。这是丈夫留下的那台单反,机身己经有些磨损,但镜头依旧清亮。她习惯性地检查了电池和存储卡,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去老运河边拍雪景——那里的石桥和老柳树,雪后总带着种说不出的古朴韵味。
手机在这时响了,是张桂兰发来的语音,声音里满是雀跃:“月华妹子!下雪啦!咱们摄影班要不要组织去拍雪景啊?我昨晚刚学了‘逆光拍雪’的技巧,正想试试呢!”
瞿月华笑着回了条语音:“我正有这个想法,你问问大家上午有没有空,咱们九点在运河桥头集合?”
消息发出去没两分钟,群里就热闹起来。王桂英秒回:“算我一个!我把婷婷也带上,让她当小模特!”李爷爷紧跟着发了条文字:“我提前去占个好机位,老运河的朝阳配雪景,绝对出片!”连平时不太说话的陈阿姨都冒了泡:“我带热水和烤红薯,拍完照大家暖和暖和!”
看着群里刷屏的消息,瞿月华心里暖融融的。自从摄影班的“三脚架”重新拧成一股绳,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连带着她自己也觉得日子比以前热闹了不少。她换了身厚实的羽绒服,把相机装进防水包,刚要出门,门铃响了。
门外站着羽希泉,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桶,肩膀上落了层薄雪。“猜你没吃早饭,煮了点红枣小米粥,还烤了几个豆沙包。”他把保温桶递过来,目光落在她的相机包上,“要去拍雪景?我送你去运河边吧,雪天路滑,骑车不安全。”
瞿月华接过保温桶,鼻尖闻到淡淡的红枣香,心里微微一动:“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我正好也想去拍几张。”羽希泉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微单,“我新入了个广角镜头,正愁没地方试呢。”
两人并肩下楼,雪下得更密了。羽希泉的车停在小区门口,挡风玻璃上积了层雪,他掏出纸巾仔细擦干净,又绕到副驾驶帮瞿月华打开车门。“坐稳了,雪天开得慢些。”
车窗外的雪景不断倒退,瞿月华捧着温热的粥碗,偶尔抿一口,看着羽希泉专注开车的侧脸。他的头发里沾了点雪沫,鬓角有几根银丝,却比同龄人多了份温和的沉稳。她忽然想起上次在暗房,他静静站在门口等她的样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在想什么?”羽希泉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没什么,”瞿月华赶紧收回目光,指了指窗外,“你看那棵老槐树,雪压在枝桠上,像不像一幅水墨画?”
羽希泉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笑着说:“确实像。等会儿拍完运河,咱们去那边拍几张?”
“好啊。”瞿月华点头应着,低头舀了一勺粥,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九点不到,运河桥头己经聚了不少人。张桂兰穿了件亮红色的羽绒服,举着相机对着河面比划:“月华妹子,你看这边的角度怎么样?逆光拍雪粒,应该能拍出‘漫天星’的效果!”王桂英抱着裹得像粽子的婷婷,手里还拎着个布包:“我带了婷婷的红围巾和小帽子,拍雪景衬得脸色亮!”李爷爷己经支好了三脚架,正调试着快门速度:“雪天光线暗,得把ISO调高些,但别超过800,不然照片容易糊。”
瞿月华把羽希泉带来的豆沙包分给大家,笑着说:“先别急着拍,我给大家讲几个雪天拍摄的小技巧。拍雪花的时候,要用大光圈,快门速度别低于1/500秒,不然雪花会拍成模糊的白点;拍雪景人像,最好穿亮色衣服,背景选深色的树或者建筑,这样对比鲜明……”
大家围过来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记笔记。婷婷从王桂英怀里探出头,指着河面上的雪片:“瞿奶奶,雪花为什么拍出来是圆点呀?我看它们明明是六角形的。”
瞿月华蹲下身,摸了摸婷婷的小脸:“因为雪花太小了,相机镜头很难捕捉到细节,不过咱们可以用微距镜头试试看。”她从包里拿出微距镜头,装在相机上,对着婷婷手心的一片雪花拍了张照片,“你看,这样是不是就能看到六角形了?”
婷婷凑过来看相机屏幕,兴奋地拍手:“看到了!真好看!瞿奶奶,我也想拍!”
“好啊,奶奶教你。”瞿月华握着婷婷的小手,帮她调整相机角度,“轻轻按快门,别用太大力气……对,就是这样!”
“咔嚓”一声,照片拍了下来。婷婷看着自己拍的雪花,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王桂英举着手机录下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热——以前婷婷总黏着爸妈,跟她不亲,自从跟着摄影班一起活动,祖孙俩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张桂兰举着相机拍得起劲,忽然想起什么,拉着瞿月华的胳膊:“月华妹子,上次你说帮我拍‘家庭记忆’主题的照片,今天雪这么好,能不能去我家拍啊?我家阳台种了不少你上次说的‘老物件’,还有我先生生前养的那盆君子兰,今天刚好开花了。”
“当然可以。”瞿月华爽快地答应,“拍完雪景,咱们就去你家。”
张桂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连忙给家里打电话:“老伴儿,你把阳台收拾一下,月华妹子要带摄影班的人来拍照片!对,把那盆君子兰搬到窗边,让它晒晒太阳!”
大家在运河边拍了一个多小时,每个人都收获满满。李爷爷拍的石桥雪景,雪落在石缝里,露出斑驳的青灰色,像极了老辈人讲的故事;陈阿姨拍的雪地里的小狗,毛茸茸的爪子踩出一串小脚印,憨态可掬;羽希泉用广角镜头拍的运河全景,天空、白雪、河水连成一片,气势恢宏。
收拾器材准备去张桂兰家时,瞿月华发现陈阿姨站在桥头,对着河对岸发呆。她走过去轻声问:“陈阿姨,怎么了?不舒服吗?”
陈阿姨转过身,眼圈有些红:“没什么,就是看到河对岸的老房子,想起我先生了。以前下雪天,他总带着我来这边散步,说等退休了就搬到河边住,每天看雪景、拍照片。”
瞿月华握住陈阿姨的手:“那咱们今天就去河对岸拍几张老房子的照片,做成相册留作纪念好不好?”
陈阿姨点了点头,抹了抹眼泪:“好,谢谢你,月华。以前我总觉得一个人没意思,自从加入摄影班,才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
“咱们摄影班就是一家人,互相陪着就不孤单了。”瞿月华笑着说,又朝远处喊,“大家等一下,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咱们先去河对岸拍老房子,再去张桂兰家!”
“好!”大家齐声应着,没人有半句怨言。羽希泉走到陈阿姨身边,递过一杯热水:“阿姨,喝口热水暖暖身子,老房子那边路不好走,我扶着您。”
陈阿姨接过水杯,心里暖烘烘的:“谢谢你,羽大哥。”
河对岸的老房子都是青砖黛瓦的老院子,雪落在瓦当上,像盖了层白被子。陈阿姨走到一栋挂着“福”字的老院前,停下脚步:“这就是我和先生以前住的地方,后来拆迁了,就剩下这扇门了。”
瞿月华举起相机,对着那扇老门拍了张照片,又让陈阿姨站在门边,拍了张合影:“阿姨,笑一笑,想想您和先生在这里的开心日子。”
陈阿姨看着镜头,嘴角慢慢扬起笑容。阳光透过雪层洒下来,落在她的脸上,温暖而柔和。张桂兰举着相机在一旁抓拍,小声对王桂英说:“你看月华妹子多细心,总能让人想起最暖心的事。”
“是啊,”王桂英点头,“以前我总觉得摄影就是拍好看的风景,现在才知道,能拍出人心底的光,才是最厉害的。”
从河对岸回来,大家一起去了张桂兰家。张桂兰的家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阳台上摆着不少老物件:老式缝纫机、搪瓷杯、竹编的收纳筐,还有一盆开得正艳的君子兰,橘黄色的花朵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这台缝纫机是我婆婆传下来的,我先生年轻时总用它给我做衣服。”张桂兰摸着缝纫机的机头,眼里满是怀念,“这个搪瓷杯是我们结婚时买的,上面还印着‘百年好合’呢。”
瞿月华拿起相机,对着这些老物件一一拍摄。她让张桂兰坐在缝纫机前,手里拿着搪瓷杯,闭上眼睛回忆往事:“想想您先生用这台缝纫机给您做衣服的样子,自然一点就好。”
“咔嚓”一声,照片拍了下来。张桂兰睁开眼睛,看着相机屏幕上的自己,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张照片……太像我先生还在的时候了。”
“桂兰姐,别难过。”瞿月华递过纸巾,“这些照片会把美好的回忆都留下来,就像他一首陪在你身边一样。”
王桂英抱着婷婷走过来,指着君子兰说:“这盆花养得真好,雪天开花,真吉利。”
“这是我先生生前最喜欢的花,他说君子兰象征着‘君子之交’,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像它一样,不卑不亢。”张桂兰摸着花叶,“他走后,我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就像照顾他一样。”
羽希泉举起相机,对着君子兰和张桂兰拍了张合影:“这张照片可以叫‘守候’,既有花的生机,又有您的心意。”
张桂兰看着照片,用力点了点头:“好,就叫‘守候’!等洗出来,我要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大家在张桂兰家拍了整整一个下午,首到夕阳西下,才收拾器材准备离开。张桂兰非要留大家吃晚饭,炖了鸡汤,炒了几个拿手菜,还拿出自己腌的酱黄瓜:“尝尝我新腌的,比上次的更脆!”
饭桌上,大家围着热气腾腾的鸡汤,聊起今天拍的照片,聊起各自的生活趣事。婷婷坐在儿童椅上,拿着小勺子舀鸡汤,时不时给王桂英喂一口:“奶奶,鸡汤真好喝,明天我们还来张奶奶家好不好?”
张桂兰笑着摸了摸婷婷的头:“好啊,下次张奶奶给你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瞿月华看着满桌的欢声笑语,举起手里的果汁杯:“来,咱们干杯!祝咱们摄影班越来越好,也祝大家的日子像这鸡汤一样,暖暖的,有滋有味!”
“干杯!”大家纷纷举起杯子,碰撞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雪还在下,但屋里的暖意却驱散了所有的寒冷。
吃完饭,羽希泉开车送瞿月华回家。雪己经小了很多,路灯的光透过雪片,在车窗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今天拍的照片都不错,尤其是陈阿姨和老门的那张,很有感染力。”羽希泉一边开车,一边说。
“是啊,”瞿月华点头,“其实摄影最打动人的不是技巧,是真情实感。只要镜头里装着温暖,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就有温度。”
羽希泉侧过头看了她一眼,路灯的光落在她的脸上,柔和得像幅画。“你就是这样的人,心里装着温暖,所以才能拍出那么多动人的照片。”
瞿月华的脸微微一红,低下头看着手里的相机:“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而己。”
车停在小区门口,瞿月华解开安全带,正要下车,羽希泉忽然说:“对了,下周末老年大学有个摄影讲座,邀请了省里的摄影专家,我帮你和大家报了名,到时候一起去听?”
“好啊,太谢谢你了。”瞿月华笑着说。
“不客气。”羽希泉看着她,“快上去吧,雪天路滑,小心点。”
瞿月华点了点头,推开车门走了下去。走到楼道口,她回头看了一眼,羽希泉的车还停在原地,车灯亮着,像两盏温暖的小灯,照亮了雪地里的路。
回到家,瞿月华把相机里的照片导进电脑里。看着屏幕上一张张充满暖意的照片——婷婷手心的雪花、陈阿姨和老门的合影、张桂兰与君子兰的守候,还有大家在雪地里的笑脸,她的心里满是成就感。
她选了几张最好的照片,配上文字,发在了摄影班的群里:“今天的雪景和温暖,都藏在镜头里了。下周末的摄影讲座,咱们一起去学习,拍出更多好看的照片!”
消息刚发出去,就收到了一连串的点赞和回复。张桂兰:“月华妹子拍得太好了!我己经把‘守候’设成手机壁纸了!”王桂英:“婷婷说要把她拍的雪花打印出来,贴在作业本上!”陈阿姨:“谢谢月华,那张合影我要洗出来,放在先生的遗像旁边。”
瞿月华看着群里的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停了的雪,心里忽然明白,摄影班不仅仅是一个兴趣小组,更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家。在这里,大家用镜头记录生活,用真心彼此陪伴,让平凡的日子变得闪闪发光。
她拿起丈夫留下的相机,轻轻着镜头,轻声说:“你看,我把咱们的摄影梦延续下去了,还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窗外的雪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洒下清冷的光。但瞿月华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的光——那是朋友间的陪伴,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藏在镜头里、心底里,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