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月华刚把老年大学摄影展的获奖照片装裱好,门铃就响了。透过猫眼一看,只见张桂兰拎着一篮新鲜的草莓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她老伴儿老陈,手里还捧着一个红布包着的东西。
“月华,在家呢?”张桂兰推门进来,把草莓放在茶几上,“老陈今天去早市,看见这草莓新鲜,非要买一篮给你和刘姐尝尝。”老陈笑着把红布包递过来:“这是我亲手做的木头相框,想着你们拍了那么多好照片,用这个装肯定好看。”
瞿月华接过相框,木质纹理细腻,边缘还雕刻着简单的花纹,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太谢谢你了老陈,这相框比买的还精致。”她赶紧倒了两杯茶,“刘姐刚去买洗照片的相纸了,估计一会儿就回来。”
正说着,刘美兰拎着一个大袋子走进来,看到张桂兰夫妇,笑着说:“来得正好!我刚买了新相纸,咱们正好把上次拍的古镇照片洗出来,装进老陈做的相框里。”
西人围坐在茶几旁,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张桂兰指着一张老戏台的照片说:“这张拍得真好,阳光正好照在戏台上的雕花上,看着就有年代感。”刘美兰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附和:“是啊,那天为了等这个光线,咱们蹲了快一个小时呢。”
老陈看着照片,忽然叹了口气:“要是我年轻的时候也懂摄影就好了,就能把以前老家的老房子拍下来。现在老家拆迁了,连张照片都没有,想回忆都没个念想。”
瞿月华心里一动:“老陈,咱们摄影班不如搞个‘老照片征集’活动?让大家把家里的老照片带来,我们帮忙修复,再配上文字故事,整理成一本影集。这样既能留住回忆,也能让年轻人了解以前的生活。”
“这个主意好!”刘美兰立刻响应,“我家里还有我和老林年轻时候的照片,都泛黄了,正好能修复一下。”张桂兰也兴奋地说:“我妈有一张民国时期的全家福,一首藏在箱子里,我明天就拿来!”
正聊得热闹,林薇的电话打了过来。刘美兰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脸色变了变:“什么?诺诺在学校摔了?严不严重?我们马上过去!”挂了电话,她着急地说:“诺诺在学校玩滑梯的时候摔了一跤,磕破了膝盖,老师说要去医院处理一下。”
瞿月华赶紧拿起外套:“别慌,我跟你一起去。老陈,张姐,你们先坐着,我们去去就回。”两人匆匆赶到学校,只见诺诺坐在医务室的椅子上,膝盖上敷着纱布,看到她们来了,小嘴一瘪,眼泪就掉了下来:“奶奶,外婆,好疼。”
刘美兰心疼地抱起诺诺:“让你别跑那么快,你就是不听。医生怎么说?有没有伤到骨头?”老师连忙解释:“己经去医院看过了,就是皮外伤,医生说按时换药就没事了。主要是孩子吓着了,想让家人来陪陪。”
瞿月华摸了摸诺诺的头:“不怕不怕,奶奶给你拍张勇敢的照片,等你好了看看,咱们诺诺多坚强。”说着,她拿出相机,拍下诺诺噘着嘴却强忍着眼泪的样子。诺诺看到相机,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奶奶,等我好了,我们去拍学校的樱花树好不好?现在开得可漂亮了。”
“好,等你膝盖好了,咱们就去拍。”瞿月华笑着说。刘美兰看着祖孙俩的互动,心里的焦虑渐渐散去,忍不住拿出手机,也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
从学校回家后,诺诺赖在瞿月华身边,要看相机里的照片。刘美兰趁机说:“月华,咱们搞‘老照片征集’活动,不如让诺诺也参与进来?让他采访家里的长辈,问问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既能锻炼他的表达能力,也能让他了解家里的历史。”
瞿月华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跟摄影班的人说,让大家都带着家里的孩子一起参与,搞个‘祖孙共话老照片’的环节。”
第二天,瞿月华把这个想法在摄影班说了,大家都很赞同。羽希泉还提议联系社区,把活动场地设在社区活动室,再邀请媒体来报道,让更多人关注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社区主任听说后,非常支持,不仅提供了场地,还帮忙联系了当地的报社和电视台。刘美兰则发动林薇,让她公司的设计部帮忙设计活动海报和邀请函。周明宇也主动请缨,负责活动当天的设备调试和照片打印。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里挤满了人。老人们带着珍藏的老照片,孩子们拿着笔记本和笔,认真地记录着照片背后的故事。瞿月华和刘美兰忙着给老照片拍照、存档,张桂兰则负责给大家端茶倒水,整个活动室热闹而温馨。
一位老爷爷拿着一张五十年代的工厂合影,指着照片里的年轻人说:“这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拍的,那时候工厂里全是年轻人,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搞生产,一点都不觉得累。现在工厂早就拆了,但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那时候的日子。”
诺诺拿着笔,仰着头问:“爷爷,那时候你们工厂生产什么呀?是不是很有意思?”老爷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耐心地讲起了过去的故事。瞿月华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老一小认真交流的画面。
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采访刘美兰:“刘阿姨,您为什么会想到参与这个活动?”刘美兰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老照片没用,占地方。但自从学了摄影才明白,照片是最珍贵的回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生活,也让老人们的回忆有地方安放。”
活动结束后,瞿月华和刘美兰整理了征集到的老照片和故事,打算汇编成一本《老照片里的城市记忆》。社区主任说,可以把这本书放在社区图书馆,供大家借阅。林薇还提议,把部分照片和故事做成展板,在社区里巡回展出。
这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翻看活动当天的照片。诺诺指着一张自己采访老爷爷的照片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是不是像个小记者?”周明宇笑着说:“像!我们诺诺以后说不定能当大记者,专门挖掘老故事。”
刘美兰看着照片,忽然说:“对了,我跟老林商量好了,下个月我们老两口要回趟老家,把以前的老房子、老邻居都拍下来。以前总觉得忙,没时间回去,现在才明白,有些回忆不及时记录,就真的没了。”
瞿月华点头赞同:“是啊,我也打算下个月去看看月牙巷的老邻居。张师傅的馄饨铺分店快开业了,我得去拍组开业的照片,放进咱们的影集里。”
林薇看着母亲和婆婆充满活力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妈,月华妈,你们要是去拍照片,我可以帮你们做后期修图。我最近学了点修图技巧,肯定能把照片修得漂漂亮亮的。”
“那太好了!”刘美兰高兴地说,“有你帮忙,我们的影集肯定能做得更精致。”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忙着为各自的计划做准备。刘美兰整理了回老家要拍的清单,从老房子的门牌号到邻居家的老槐树,都一一记了下来。瞿月华则经常去月牙巷,跟老邻居们聊天,了解他们的近况,为拍摄做准备。
诺诺也没闲着,每天都拿着自己的玩具相机,在小区里拍花、拍树、拍小伙伴,还学着瞿月华的样子,给照片写说明。瞿月华看着孙子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着说:“咱们家这是要出三代摄影师啊。”
这天,瞿月华正在月牙巷给张师傅的馄饨铺拍装修照片,手机响了,是羽希泉打来的:“月华,告诉你个好消息!省摄影协会要举办‘家园记忆’摄影大赛,咱们摄影班可以集体参赛。我看你拍的月牙巷和老照片活动的照片都很符合主题,肯定能获奖。”
瞿月华心里一喜:“真的吗?那我们赶紧组织大家准备作品。对了,刘姐最近在准备回老家拍的照片,说不定也能参赛。”
挂了电话,瞿月华看着眼前正在装修的馄饨铺,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无论是月牙巷的新变化,还是老家的旧回忆,都是值得记录的家园记忆。而她和刘美兰,还有摄影班的朋友们,都会用镜头把这些珍贵的记忆留住,让它们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晚上,瞿月华把参赛的消息告诉了家人。刘美兰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回老家拍的照片正好能用上。等我回来,咱们一起选作品,争取拿个大奖!”
诺诺举起玩具相机,大声说:“我也要参赛!我拍的小区樱花树肯定能获奖!”
一家人看着诺诺认真的样子,都笑了起来。客厅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也映照着那些摆满了桌子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藏着生活的温度,都写满了对家园的热爱。
瞿月华知道,这场摄影大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还会带着相机,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记录下更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将成为她和家人最珍贵的财富,永远留在那一本本厚厚的影册里,温暖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