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055章 岁月里的回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清风辰辰”推荐阅读《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深秋的雨丝带着凉意,敲打着阳台书房的玻璃窗,却没冲淡屋里的暖意。瞿月华坐在书桌前,正用新得的文房西宝临摹《兰亭序》,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墨色晕开的痕迹里,藏着几分日渐娴熟的从容。羽希泉坐在旁边的小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旧相册,指尖轻轻拂过泛黄的照片——那是灵佳昨天送来的,里面多了几张书法展的合影,还有小梅寄来的近照,照片里的小梅站在自家小院里,身边摆着瞿月华写的“福”字,笑得眉眼弯弯。

“月华,你看小梅家这院子,种了不少花,”羽希泉把相册递过去,语气里带着向往,“等明年春天,咱们也在院里种点月季吧?你以前不是说喜欢月季的颜色艳,看着热闹。”

瞿月华停下笔,接过相册。照片里的小梅穿着浅蓝色外套,身后的月季开得正盛,粉的、红的、黄的,挤在一块儿,像一团团燃烧的小火焰。她想起年轻时在娘家,院里也种着几株月季,每到春天,母亲总会摘几朵插在玻璃瓶里,摆在书桌一角,说“看着花,写字都有劲儿”。后来嫁给羽希泉,家里的院地都种了蔬菜,说是“实用”,那点关于花的念想,便被埋在了心底。

“好啊,”她笑着点头,指尖在照片上的月季花上轻轻点了点,“再种几株茉莉吧,夏天开花时香得很,写书法的时候闻着,心里也清爽。”

羽希泉立刻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记下来:“月季、茉莉,还有什么?你喜欢的都写上,明年开春我就去花市挑苗。”他低头写字时,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明显,却丝毫不显苍老,反而透着几分认真的可爱。

瞿月华看着他的侧脸,心里暖暖的。以前的羽希泉,从不会问她喜欢什么,家里的事都是他说了算,连买棵菜都要按他的喜好来。如今他会把她的心愿记在本子上,会陪着她一起规划日子,这种被放在心上的感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人踏实。

正说着,门铃响了。瞿月华擦了擦手去开门,门外站着冯秀兰,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头发上还沾着雨丝。“月华,快让我进来,外面雨下得不小,”冯秀兰走进屋,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我家老头子今天炖了莲藕排骨汤,我想着你俩肯定没煲汤,就给你们端了点过来,趁热喝。”

羽希泉连忙拿过毛巾,递给冯秀兰:“秀兰姐,快擦擦,别着凉了。这么大的雨,你还跑一趟,太麻烦你了。”

“跟我客气啥,”冯秀兰擦着头发,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书法上,“哟,这《兰亭序》临摹得越来越像了,月华,你这进步可真快,王老师都得夸你。”

瞿月华笑着把汤盛出来,莲藕的清香混着排骨的肉香,瞬间漫了满屋子。“还不是王老师教得好,再说有你陪着一起学,也有劲头。”她把汤碗递给冯秀兰,“你也喝一碗,这么冷的天,暖暖身子。”

三人围坐在餐桌旁,喝着热汤,聊着天。冯秀兰说起社区最近要组织“邻里互助小组”,想让她和瞿月华一起当组长,负责组织老人们的活动,比如书法课、插花课,还有健康讲座。“以前咱们社区的老人,要么在家带孩子,要么就闷着,没什么乐子,”冯秀兰喝了口汤,语气里满是期待,“咱们组织点活动,让大家都热闹起来,也能互相帮衬着,多好。”

瞿月华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还可以教大家写书法,你教大家插花,咱们再请社区医院的医生来讲讲养生,肯定有很多人愿意来。”

羽希泉也点头赞成:“我可以帮你们搬东西、布置场地,要是需要联系场地,我也能去跟居委会的小李沟通。咱们老年人的日子,就得过得充实点,才有意思。”

冯秀兰笑着说:“有你帮忙,那可就太好了!我明天就去跟小李说,咱们尽快把小组建起来,争取下个月就搞第一次活动。”

喝完汤,冯秀兰要走,羽希泉拿起伞,执意要送她回家。瞿月华站在门口,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雨幕里,心里满是感慨。以前的她,连跟邻居多说几句话都觉得拘谨,总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如今却能和冯秀兰像姐妹一样相处,还能一起为社区的老人们做事,这种打开心扉的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要轻松。

羽希泉回来时,身上沾了些雨珠,却一脸笑意:“秀兰姐跟我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写书法,就是后来结婚生子,忙着家里的事,就放下了。现在跟你一起学,她都说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瞿月华接过他手里的伞,挂在门口的挂钩上:“可不是嘛,女人这辈子,为家里付出太多了,总得有自己的爱好,才能活得不委屈。”她走到书桌前,看着没写完的《兰亭序》,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明天书法课,你跟我一起去吧?王老师上次说想看看你的字,还想跟你聊聊怎么把‘刚劲’和‘柔软’结合起来。”

羽希泉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我那字写得还不好,去了怕给你丢人。”

“丢什么人,”瞿月华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老师说书法讲究的是心境,你心里有家人,有日子,写出来的字就有温度,比那些只讲究技巧的字好多了。再说咱们一起去,也能互相照应,多好。”

羽希泉看着她眼里的期待,点了点头:“好,我跟你一起去。我今天再练练,争取明天不让王老师失望。”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地上,留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瞿月华和羽希泉一起出门,他手里拎着两人的书法包,里面装着笔墨纸砚,走在旁边,像个认真的“小跟班”。路上遇到邻居张大妈,看到两人一起走,笑着打趣:“哟,希泉,你这是陪月华去上书法课啊?以前让你陪她逛个街都难,现在倒是越来越体贴了。”

羽希泉笑着点头:“以前是我不懂事,现在得好好补回来。张大妈,等咱们社区的互助小组建起来,你也来参加啊,跟月华学学书法,挺好的。”

张大妈连忙答应:“好啊好啊,我早就想跟月华学写字了,就是怕自己学不会。”

“放心,月华教得好,”羽希泉说着,看向瞿月华,眼里满是骄傲,“我家月华不仅字写得好,脾气也好,肯定能教好你。”

瞿月华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却忍不住笑了。以前的羽希泉,从不会在外人面前夸她,甚至还会因为她“不懂事”而跟邻居道歉,如今他会把她的优点挂在嘴边,会为她骄傲,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她心里甜丝丝的。

到了书法课教室,王老师己经到了,正在整理宣纸。看到瞿月华和羽希泉一起进来,笑着迎上去:“希泉,你可算来了,我早就想跟你聊聊书法了。”

羽希泉有些拘谨地拿出自己的字,递给王老师:“王老师,您别笑话我,我这字写得还不好,还得您多指点。”

王老师接过字,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写得不错啊!你看这‘家’字,宝盖头写得稳,下面的‘豕’也有力量,透着一股对家的责任感。虽然笔画还有些生涩,但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他指着“和”字,继续说,“你要是把右边的‘口’写得再圆润一点,不要那么方,就能把‘刚劲’和‘柔软’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家和’的意思。”

羽希泉认真听着,拿出小本子记下来,像个认真的学生。瞿月华坐在旁边,看着他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以前,羽希泉总觉得“读书写字是文人的事,军人不需要”,如今他却能静下心来听王老师讲课,还能认真记笔记,这种改变,比任何时候都让她开心。

书法课上,羽希泉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写字。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毛笔,按照王老师说的,把“和”字的“口”写得圆润了些。写完后,大家都鼓起掌来,冯秀兰笑着说:“希泉,你这字进步真快,再练几天,就能赶上月华了。”

羽希泉不好意思地笑了:“还得谢谢王老师指点,还有月华陪着我练,不然我肯定写不好。”

下课的时候,王老师把瞿月华和羽希泉叫到身边,递给他们一张邀请函:“下个月市里有个‘老年书法大赛’,我觉得你们俩可以一起报名,写一幅合作的作品,比如‘家和万事兴’,肯定能获奖。”

瞿月华接过邀请函,心里有些激动:“真的可以吗?我们的字,能参加大赛?”

“当然可以,”王老师笑着说,“你们的字里有温度,有生活,这是最难得的。很多人写了一辈子字,都未必能写出这种感觉。你们好好准备,肯定能取得好成绩。”

羽希泉也很兴奋:“好,我们一定好好准备!王老师,您多指点我们,我们争取不辜负您的期望。”

从书法课回来的路上,两人一路都在商量参赛的事。羽希泉说要每天早起练一个小时字,瞿月华说要多临摹几幅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路过花市时,羽希泉还特意买了一盆小茉莉,放在自行车筐里:“先买一盆回来养着,等明年春天再种在院里,咱们现在就开始适应有花的日子。”

瞿月华抱着小茉莉,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花香,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起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没意思,每天围着灶台转,围着家人转,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爱好。如今她有了书法,有了朋友,有了支持她的家人,还有了要去争取的目标,日子就像这茉莉花香一样,透着淡淡的甜。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每天都在认真准备参赛作品。羽希泉早上五点就起床练字,瞿月华则在晚上陪着他一起练,两人互相指点,互相鼓励。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王老师,或者打电话跟冯秀兰讨论。灵佳和羽明轩也经常来家里,帮他们磨墨、铺纸,孩子们还在旁边给他们加油,说“爷爷奶奶肯定能拿第一名”。

有一天晚上,羽希泉练完字,看着瞿月华正在整理参赛作品的草稿,忽然说:“月华,谢谢你。谢谢你愿意陪我一起改变,谢谢你让我知道,原来日子可以过得这么有意思。”

瞿月华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我们是一家人,本来就该一起努力,一起把日子过好。以前是我太委屈自己,总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现在我才明白,女人要为自己活,也要为家人活,这样的日子才踏实。”

羽希泉握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以后我会一首陪着你,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咱们一起上书法课,一起参加比赛,一起种月季和茉莉,一起看着孩子们长大,把这往后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瞿月华靠在他的肩膀上,心里满是温暖。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书桌上的书法作品上,“家和万事兴”五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像这个家正在经历的改变,虽然缓慢,却充满了希望。

转眼就到了参赛的日子。瞿月华和羽希泉穿着整齐的衣服,一起去了比赛现场。现场挤满了参赛的老人,大家都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期待。冯秀兰也来了,还带来了社区的几个老邻居,给他们加油打气。

“月华,希泉,别紧张,你们肯定能行!”冯秀兰拍着他们的肩膀,语气里满是鼓励,“你们的字里有生活,有感情,这是别人比不了的。”

比赛开始后,两人一起走到书桌前。羽希泉负责写“家”“和”“兴”三个字,瞿月华负责写“万”“事”两个字。他们深吸一口气,拿起毛笔,笔尖落在宣纸上,墨色晕开,笔画流畅,两人的配合默契十足,仿佛己经练习了千百遍。

周围的参赛选手都忍不住看过来,有人小声赞叹:“这两人写得真好,不仅字好看,还透着一股和睦的感觉。”

“是啊,你看他们的配合,多默契,一看就是感情好的一家人。”

听到大家的赞叹,瞿月华和羽希泉相视一笑,手上的动作更加从容。他们知道,他们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家的理解,对日子的期待,对彼此的珍惜。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对他们的作品赞不绝口,说他们的“家和万事兴”不仅笔法娴熟,还充满了生活的温度,是所有参赛作品里最有“人情味”的一幅。最终,他们获得了大赛的二等奖,虽然不是第一名,却比第一名更让他们开心。

领奖的时候,羽希泉拿着奖杯,看着瞿月华,眼里满是骄傲:“月华,我们做到了!这奖杯,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瞿月华笑着点头,眼里有些:“是啊,我们做到了。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参加更多的比赛,一起写更多的字,把咱们家的故事,写进书法里,让更多人知道,家和才能万事兴。”

从比赛现场回来的路上,社区的老邻居们都来祝贺他们,有的送花,有的送水果,还有的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瞿月华和羽希泉一一感谢,心里满是感动。他们知道,他们的幸福,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社区里所有老人的,他们用自己的改变,证明了老年人也能活得精彩,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回到家,羽明轩和灵佳己经带着孩子们来了,还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写着“祝贺爸妈书法大赛获奖”。小孙女看到奖杯,兴奋地跑过来,抱着奖杯不肯放手:“爷爷奶奶好厉害!我以后也要跟你们学书法,也要拿奖杯!”

羽希泉抱起小孙女,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好啊,爷爷教你,咱们一起努力,争取以后拿更多的奖杯。”

晚饭时,餐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羽明轩做了他最拿手的红烧肉,灵佳炒了几个清淡的小菜,孩子们还在旁边唱着歌,家里的笑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像过年一样。瞿月华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满足。她想起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冷清,如今却被家人的爱和温暖包围着,这种幸福,是她盼了几十年的,如今终于实现了。

饭后,羽希泉拿出参赛的书法作品,挂在阳台书房的墙上。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家和万事兴”五个字上,泛着淡淡的光。瞿月华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你看,咱们的家,终于像这字一样,和和睦睦,开开心心的了。”

羽希泉点点头,紧紧握住她的手:“是啊,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咱们一起上书法课,一起参加社区活动,一起种月季和茉莉,一起看着孩子们长大,把这往后的岁月,都过成甜的。”

瞿月华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风雨,还会有矛盾,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彼此珍惜,就一定能把这些风雨都变成岁月里的回甘,把这个家经营得越来越好,让“家和万事兴”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让这份藏在墨香里的幸福,伴随他们走过往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夜里的风透过半开的窗户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茉莉花香,落在书桌上的书法作品上。瞿月华和羽希泉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热茶,看着墙上的“家和万事兴”,偶尔聊几句明天的计划,偶尔相视一笑,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却满是默契和温暖。

他们知道,最好的日子,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中的相守;最好的幸福,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往后的岁月里,他们会一起在书法里寻找乐趣,在生活里品味甘甜,在彼此的陪伴里,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最珍贵的回忆。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