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太行定鼎大名府,新政初施安河北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空穿梭各大阵营归位:大宋义军 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北宋政和二年三月(1112年3月),东风送暖,杨柳新绿,大名府的战火余烬己被春雨涤荡。太行军对这座河北重镇的掌控进入第十阶段,不再是刀光剑影的攻城掠地,而是转向秩序重建与民生安抚。毛公遂的投奔,为太行军的治理体系添上关键一环,让“大魔国”的名号从义军旗帜,逐渐成为百姓心中“安稳”的代名词。这个三月,太行军在大名府播下的新政种子,正随着春潮生根发芽。

太行军:毛公遂来投,治理添良才

毛公遂归山,农商得善治

三月初五,一位身着布袍、带着账本的中年人叩开了太行军大营的门——此人便是原大名府“万顺商行”掌柜毛公遂。他精通商道与民生,早年因拒绝向慕容彦达缴纳“苛捐”被抄家,辗转藏匿于乡间,听闻太行军“轻徭薄赋、保护商户”,遂带着账本与经营方略来投。

吕公旦见他对大名府的商路、物产了如指掌,当即引荐给秦琼:“毛先生可掌‘劝农通商司’,让府库充盈、百姓有食。” 秦琼亲自与他交谈,问起如何恢复大名府的市集,毛公遂答道:“先开‘平价粮仓’稳民心,再免三月商税招商户,最后疏通运河通物流,三步可让市井复苏。” 一番话让秦琼大喜,当即任命其为“劝农通商司统领”。

毛公遂到任后雷厉风行:三月初七便盘点府库余粮,在城中心设五处“平价粮仓”,百姓凭户籍可低价购粮;三月初十贴出告示,凡重开的商铺免三个月赋税,连往日被官府打压的小商贩都敢出摊了;他还亲自带人疏通被战火堵塞的运河码头,让南方的盐、茶得以运入。至三月中旬,大名府的东市己恢复往日三成热闹,街头叫卖声取代了厮杀声。

大名府第十阶段:新政落地,民心归附

太行军对大名府的第十阶段经营,核心是“安民生、定秩序、固防务”,由徐茂公总领,吕公旦、毛公遂、魏征分掌民政、农商、教化,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治理体系。

民政革新:编户籍,均田宅

吕公旦主导的民政改革,从“清户籍”入手。他带着吏员逐街逐巷登记人口,区分“原住百姓”“流民”“降兵家眷”,为不同群体制定政策:原住百姓可领回被战火损毁的房屋修缮款;流民由官府安排至城郊空宅,分给口粮;降兵家眷则集中安置在西城,由专人管理,避免受歧视。

针对“无主田宅”,吕公旦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丁男授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鼓励开垦荒地,三年免征赋税。三月十二,首批田契发到百姓手中,一位老农捧着田契泣道:“俺家三代没见过属于自己的地,太行军真把咱当人看!”

农商复苏:通物流,兴百业

毛公遂的“通商策”成效显著。除了平价粮仓与免税政策,他还做了三件事:

- 重开“大名府马场”,召集散落的马夫,恢复与辽国的马匹贸易,既充实马军,又赚得辽币;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时空穿梭各大阵营归位:大宋义军

- 组织工匠修复被烧毁的绸缎坊、瓷器窑,让大名府特产“贡缎”“青花盏”重新生产,远销南方;

- 设立“互助钱庄”,由官府牵头,让商户可低息借贷,解决启动资金难题。

三月下旬,运河码头己停泊三十余艘商船,东市的绸缎铺、酒楼、铁匠铺陆续开张,连秦琼巡查时都忍不住买了两尺贡缎,笑着说:“这毛先生,真是点石成金的好手。”

教化与防务:兴学堂,固城防

魏征则专注于“教化”与“治安”。他在城内重开三所学堂,聘请落第秀才任教,贫寒子弟不仅免学费,还能领每日两餐;又组织“乡约”,让百姓推举德高望重者主持邻里纠纷,减少诉讼。

防务方面,徐茂公命尉迟南、尉迟北兄弟重修城墙,将原有的土城改为砖石结构,在西座城门增设箭楼与瓮城;唐万仁则训练“府兵”,从百姓中选拔青壮年,农时耕种、闲时练兵,既不耽误生产,又能保卫家园。三月底,城墙修缮完工,府兵首次操练时,百姓沿街观看,喝彩声不绝——此时的防务,己从“义军守寨”变成“军民共护家园”。

新政下的大名府:春意里的新生

三月的大名府,处处透着新生的气息。东城的市集上,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西城的作坊里,织机声、打铁声此起彼伏;城郊的田野里,农人赶着牛犁地,新翻的泥土混着春雨的气息;学堂的窗棂间,传来朗朗读书声。

一日,秦琼与徐茂公、吕公旦、毛公遂在城头巡查,见此情景,徐茂公感叹:“当年咱举义旗,只想着推翻苛政,如今才知,让百姓安稳度日,才是最难的事。” 秦琼望着城外的炊烟,点头道:“慕容彦达只知守城,却不知守民心。咱占了城,更要占住民心,这才是真正的‘第十阶段’。”

此时,一名小吏匆匆来报:“周边州县的百姓听说大名府新政好,都想迁来定居!” 毛公遂笑道:“这便是‘人往高处走’,只要咱把事做好,不用打,天下人自会归顺。” 众人闻言大笑,笑声在三月的春风中传得很远。

三月结语:从战火到炊烟的转身

1112年3月的太行军,完成了从“义军”到“治理者”的关键转身。大名府的第十阶段,没有刀光剑影,却比攻城掠地更意义深远——它证明了义军不仅能破坏旧秩序,更能建立新秩序。

毛公遂的商策让府库渐丰,吕公旦的民政让百姓安居,魏征的教化让人心归向,徐茂公的防务让家园稳固。这座曾被战火蹂躏的河北重镇,在太行军的治理下,重新成为“河朔都会”。

三月末,一场春雨过后,大名府的护城河边抽出新柳。百姓们在柳下洗衣、闲谈,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人再提“大魔国”的名号,只说“太行军来了,日子有盼头了”。

这便是1112年3月的故事——一支义军在战火之后,用新政与民心,在河北大地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治世”篇章。而这,或许比任何一场胜利都更能改变乱世的走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空穿梭各大阵营归位:大宋义军 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