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彻底照亮了房间,光幕上的数据流仿佛也变得更加清晰,却也更显冰冷。林渐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瞳孔深处的光芒却锐利如扫描仪,逐一掠过秦昭明留下的数字遗迹。
他不再泛泛地浏览,而是遵循着一条刚刚浮现出的、令人心悸的时间线进行追踪。关键词:载体适应性、神经基质稳定性、项目编号XC-。
搜索范围锁定在“摇篮”计划正式启动前的五年。
结果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早期文献:充满了近乎天真的乐观。一篇篇论文勾勒着利用尖端神经技术“唤醒”植物人、重建意识的宏伟蓝图。秦昭明的文笔在此刻还带着一种科学家人道主义的温度,论述着技术如何赋予“沉睡者”第二次生命。字里行间能看到一个雄心勃勃、试图挑战生命禁忌的年轻天才的影子。
实验记录与错误日志:温度在这里骤降。编号从XC-01开始。
· XC-01:“载体#734(植物人状态,病因:交通意外致严重脑外伤)……尝试注入基础感知模块……失败。神经信号无响应。结论:载体损伤过度,不适用。”
· XC-02:“载体#881(缺氧性脑病)……注入简化意识碎片……监测到微弱脑波活动!持续3.7秒后消失。载体生理指标急剧恶化……抢救后恢复基线。结论:载体活性无法维持意识碎片稳定。”
· XC-03:“优化注入协议……载体#102……出现剧烈癫痫样放电……终止实验。结论:神经基质排斥反应强烈。”
· XC-04, XC-05:记录更加简略,失败原因趋于一致——“载体活性不足”、“神经连接稳定性差”、“排斥反应”。
· XC-06:一份标记为“突破性尝试”的记录。使用了某种激进的电化学预处理试图“激活”植物人载体。“……监测到持续达17秒的、有组织的β波!……随后载体大脑温度异常飙升,多处微血管破裂……实验紧急终止。载体宣告脑死亡。结论:当前技术路径下,植物人载体无法达到意识承载所需的最低活性与稳定性阈值。”
这份XC-06的报告,为整个植物人实验阶段画上了一个血腥而绝望的句号。
林渐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秦昭明的 frustration(挫败感)在累积。从希望到失望,再到偏执的疯狂。科学的探索在这里撞上了一堵名为“生物学极限”的厚墙。
然后,记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空白期。
当再次出现时,编号跳到了 XC-07。
术语变了。 不再是“载体”(Carrier),而是“主体”(Subject)。 不再是“注入”(Infusion),而是“剥离”(Stripping)、“格式化”(Formatting)。 目标不再是“重建意识”,而是“制备纯净神经基质”(Preparation of Pure Neural Matrix)。
实验对象描述也变了,不再是病因清晰的植物人,而是模糊的“具有高度适应潜力的自愿参与者”或“因其他研究协议导致意识可逆性沉寂的个体”。
林渐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他看到了那条清晰而黑暗的转折线。
当无法找到合适的“空白”载体时,秦昭明——或者是他所代表的势力——的选择,不再是放弃,而是转向一个更可怕的方向:自己去制造“空白”。
从“寻找空地”变成了“焚烧森林以得到空地”。
XC-07,就是第一次放火。其结果,报告上冰冷的“不可逆结构性损伤”己然说明了一切。
而这,最终通向了技术更加“成熟”、野心更加庞大的——“新月”计划。周泽海,就是那片被选中的、需要被“焚烧”以便播种的森林。
秦昭明的形象在林渐心中彻底重塑。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英雄或疯狂科学家。他是一个一步步滑入深渊的攀登者。他以为阶梯,最初或许只是为了触摸一个崇高的科学梦想(拯救植物人),但当阶梯不够长时,他选择了踩碎脚下的阶梯,不惜坠入黑暗,也要继续向上爬。
他的研究路径,成了一条由失败、牺牲和沦丧铺就的失落阶梯。
林渐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与寒意。他理解了“摇篮”计划的真正重量。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一整个踩在无数失败和牺牲品(从植物人到XC-07再到周泽海)之上的、扭曲的进化史。
而他自己,此刻正站在这条阶梯的某个节点上。
他体内那来自“新月”的残骸,是这条阶梯最新一级的产物。
而那个最终的目标——“基石”——还在更高、更远的黑暗中闪烁着诱惑而危险的光芒。
林渐关闭了光幕,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才压下翻涌的情绪。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渐渐苏醒的街道。普通人为了生活奔波,浑然不知这座城市的地下,曾进行过怎样骇人听闻的探索。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理解”了。
他必须知道,是谁在支持秦昭明?是谁提供了这些“主体”?“新月”计划失败后,这些研究是彻底终止了,还是转入了更深、更暗的地下?
那条“失落的阶梯”,是彻底断裂了,还是……依然在向着某个地方,悄然延伸?
他需要找到这条阶梯的尽头。
或者,找到那些可能仍在沿着阶梯向上爬的人。
(第二十八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7F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