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9章 夜校启智教文盲 流民懂策稳民生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承乾:贞观遗殇

天宝十五年秋,华原流民安置点的空地上,传策人张念安正拿着《疏策连环画》,给流民们讲解“储粮翻仓”的方法。可讲了半天,台下大多成年流民却皱着眉摇头——流民大叔王老实搓着手说:“张先生,您讲的字我们不认识,画是看懂了,可您说的‘每月翻仓、双签字台账’,记不住也不会做啊!”

这话道出了多数成年流民的困境:他们多因灾荒逃荒,没读过书、不识字,即便有《疏策连环画》《歌谣集》,也看不懂文字注解,只能靠传策人口头讲解,可复杂的实操步骤(如粮储记录、防蝗流程),听一遍就忘,更别说自己动手做。长安流民安置点也有同样问题:传策人教“防蝗深耕埋卵”,可不少流民记不住“深耕三寸”的标准,要么耕得太浅、没埋住虫卵,要么耕得太深、浪费力气;教“水窖储雨”,没人会记录储水量,时间久了就忘了水窖里还剩多少水。

华原民生书院的李守真,在巡查流民安置点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他翻出《承乾政要》“全民传策”篇,里面记着承乾“传策不分老幼、不论识字与否,需用百姓能懂的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能学、都能用”的批注,当即上书朝廷:“流民成年人文盲多,疏策实操难落地,需设‘民生夜校’,教识字、传简策,方能让流民真正‘懂疏策、用疏策’,而非仅靠官员帮扶。”

奏书送到长安,唐中宗正关注流民民生改善情况,听闻后立刻下旨:在华原、长安、汴州、苏州等流民集中的十州,同步开设“民生夜校”,由华原民生书院选拔擅长“通俗教学”的学子任教;官仓负责提供夜校所需的灯油(每晚两盏油灯,确保照明)、课本(印简易识字册、疏策简化版),流民免费入学,不收取任何费用。

旨意下达后,华原民生书院很快筛选出五十名学子,组成“夜校教学队”,李守真的孙子李承安(此前“疏策传家”章节中流民后代)也在其中。出发前,李守真特意叮嘱:“教流民识字,别从生僻字开始,就教‘粮、仓、防、蝗、水、窖’这些和疏策相关的字;讲疏策,要编得更简单,比如把‘每月翻仓、检查粮质’编成口诀,让他们好记。”

“民生夜校”的办学模式很实在,核心是“先识字、再学策,边学边实操”:

- 识字教学:从“民生用字”入手。课本是专门编的《民生识字册》,第一页就印着“粮、仓、麦、稻”,第二页是“防、蝗、水、窖”,每个字都配着图画——“粮”字旁边画着粮囤,“防”字旁边画着盾牌挡蝗虫,学子们先教流民读字音、认字形,再结合图画讲字义:“这个‘蝗’字,左边是‘虫’,右边是‘皇’,指的是吃麦子的蝗虫,咱们要防它。”王老实学得认真,每天晚上记两个字,一周就认会了“粮、仓、防、蝗、水、窖”六个核心字,他高兴地说:“现在看到粮囤上的字,我也能认出是‘麦仓’还是‘稻仓’了!”

- 疏策教学:编“简化版疏策”。学子们把复杂的疏策实操内容,编成“三字经”“口诀”,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比如“储粮”编成《储粮三字经》:“每月翻,查粮质;手摸干,眼观洁;鼻闻香,无霉迹;记数量,不忘记。”“防蝗”编成《防蝗口诀》:“春深耕,埋卵囊;夏见蝗,撒灰忙;秋晒粮,虫不藏;冬清田,来年康。”教的时候,学子们先领唱口诀,再逐句讲解实操方法——唱到“春深耕,埋卵囊”,就带着流民去安置点的试验田,示范“深耕三寸”的动作;唱到“撒灰忙”,就现场演示怎么把草木灰撒在麦田里。

- 实操巩固:“学完就练,有错就改”。每晚课程最后一个时辰,都是“实操时间”:教完《储粮三字经》,学子们就带着流民去安置点的公共粮囤,一起翻仓、检查粮质,让流民亲手摸麦粒、闻气味,学会判断粮质好坏;教完《水窖储雨》口诀,就去水窖旁,教流民怎么用“刻痕法”记录储水量——在水窖内壁刻上刻度,每满一格就记一个“正”字,这样即便不识字,也能通过刻痕和“正”字,知道水窖里还剩多少水。

王老实是“民生夜校”的积极学员,每晚都第一个到。学完《储粮三字经》后,他主动申请当安置点的“粮囤管理员”,每天翻仓、查粮质,还能用“正”字记录粮囤的进出粮情况;学完《防蝗口诀》,第二年春天,他看到安置点附近有少量蝗虫,立刻组织流民深耕土壤、撒草木灰,及时控制住了虫害,没让蝗虫危害到麦田。“以前我什么都不会,全靠官员帮;现在我能管粮囤、能防蝗,也能帮着其他流民了!”王老实笑着说,眼里满是自豪。

“民生夜校”的成效越来越明显:长安的流民学会了记录水窖储水量,再也不会“忘了剩多少水”;汴州的流民能看懂《疏策连环画》上的文字注解,还能给孩子讲解疏策故事;苏州的流民甚至能自己编简单的“补种口诀”,教给新到的流民。不到半年,十州的“民生夜校”就招收了两千多名成年流民,其中八成以上能认会二十个“民生核心字”,九成能熟练背诵《储粮三字经》《防蝗口诀》,并独立完成相关实操。

唐中宗得知后,下旨表扬“夜校教学队”,还下令将“民生夜校”作为“流民民生改善”的固定制度,在全国推广;同时要求,以后新到的流民,都要先去夜校学习,确保“每一名流民,都能懂疏策、用疏策”,真正实现“流民不仅能安居,更能靠疏策自立”。

夜幕降临,华原“民生夜校”里,油灯的光芒温暖明亮,学子们领着流民唱《储粮三字经》,歌声透过窗户,飘到流民安置点的毡房里;不远处的粮仓旁,几个刚学完实操的流民,正认真地翻仓、检查粮质。承乾的“全民传策”初心,通过一间间夜校、一本本简易课本、一句句通俗口诀,走进了成年流民的心里,让他们从“不懂策、不会做”,变成了“懂疏策、能实操”的“民生参与者”,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更成为了疏策传承的重要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