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二十五年春,华原民生书院的院门缓缓推开,张念承身着素色儒衫,捧着一叠泛黄的手稿,走进了书院的“疏策典籍馆”。她是张阿婆的孙女——当年那位跟着流民一起在华原种麦、织布,亲历过“竹筛选种救麦”“冬寒官府送暖”的老流民张阿婆,如今己过世三十年,而张念承,凭借对疏策的深刻理解、对民间记忆的珍视,接过了华原民生书院山长的重任,成为书院史上首位女性山长。
典籍馆里,书架上摆满了历代疏策典籍:有《承乾疏策》原稿、七版《承乾政要》刻本,还有《大唐民生保障律》《疏策实践简报》,可张念承翻阅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些典籍,要么是承乾太子的亲笔条文,要么是朝廷的制度记录,要么是官员、传承官的实践总结,可当年那些跟着疏策扎根华原的流民,他们怎么选种、怎么过冬、怎么靠疏策活下来的细节,却鲜有记载。”
她想起小时候,奶奶张阿婆坐在煤油灯旁,给她讲“华原救麦”的故事:“当年麦子快枯了,承乾太子派来的人,教咱们用竹筛筛麦种,筛完的麦种种下去,果然活了;冬天冷得冻手,官府还送来了棉衣、麦种,你太爷爷就是靠那些麦种,转年才种出了第一茬麦子。”那些带着温度的细节,典籍里没有只言片语,可正是这些细节,藏着疏策最本真的“护民初心”。
当天,张念承在书院召开会议,提出要整理《承乾疏策口述史》,语气坚定:“疏策不是冰冷的条文,是流民手里的竹筛、寒冬里的棉衣、灾后的第一粒麦种;口述史不是多余的补充,是填补疏策实践‘民间视角’的关键,要让后世知道,疏策如何让普通百姓活下去、好起来。”
提议得到书院学子、疏策实践局局长李守心的全力支持,李守心还特意送来父亲李民安(小石头)留下的“流民联络册”——上面记着当年华原初代流民及后代的住址,遍布华原、长安、汴州等地,为口述史整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后半年,张念承带着书院学子,踏上了“寻访流民后代、记录民间记忆”的旅程,每到一户,都带着纸笔、油灯,耐心倾听、细致记录,收集到的故事,皆为典籍未载的鲜活细节:
在华原承乾民生县,走访王老实的孙子王承粮时,老人从木箱里翻出一个磨损的竹瓢,眼里满是怀念:“这是我爷爷当年用的瓢,华原救麦时,他就用这瓢给麦苗浇水,一瓢一瓢,浇活了两亩麦子。他说当年传策人教选种,筛完麦种还会多给每户一把‘备用种’,怕有的人家种下去不发芽,这份心思,典籍里没写,可咱们老百姓记了一辈子。”张念承接过竹瓢,把“多备麦种、兜底护民”的细节,一字一句记在稿纸上。
在长安流民后代聚居区,寻访织户后代刘承布时,老人讲起“冬寒送暖”的往事:“我太奶奶说,贞观年间的冬天特别冷,好多流民没棉衣,冻得没法出门。官府不仅送棉衣,还在村社搭了‘暖粥棚’,每天早晚各一碗热粥,粥里还能吃到麦粒。更贴心的是,官府还教流民在屋里挖‘地炕’,用秸秆烧炕取暖,比裹着破毡子暖和多了。”这些“暖粥棚”“地炕取暖”的民生细节,被张念承仔细收录,补充了疏策“安居保暖”实践的民间维度。
在汴州,寻访当年参与“中原雹灾补种”的农户后代张承麦时,老人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荞麦粒:“这是当年雹灾后,官府送的荞麦种,我爷爷说,传策人不仅教补种,还帮着挖排水沟,怕雨水淹了荞麦;补种后每天都来田里查看,连麦苗长了几片叶子都记着,比自家种的还上心。”张念承把“传策人田间值守、细致护苗”的细节记下,让疏策“灾后补救”的实践,多了民间视角的温度。
除了具体故事,张念承还记录下流民后代对疏策的“朴素理解”:王承粮说“疏策就是不让人饿肚子”,刘承布说“疏策就是冬天不挨冻、有活干”,张承麦说“疏策就是灾年有人帮、日子有盼头”——这些首白的话语,虽没有典籍里的严谨表述,却精准道出了疏策的核心初心。
天宝二十五年冬,《承乾疏策口述史》终于整理完成,全书共十卷,收录了八十多位流民后代的口述故事,配着流民后代捐赠的旧竹瓢、布片、荞麦种等物件的手绘插图,每一页都满是民间记忆的文度。
口述史首发仪式在华原民生书院举行,唐睿宗特意从长安赶来,亲手翻开手稿,看到“多备麦种”“暖粥棚”的细节时,感慨道:“此前读疏策典籍,知其是护民之策;今日读口述史,方知其是百姓之命。这份口述史,填补的不是空白,是疏策与百姓之间的‘心之联结’,让‘大唐民生系于承乾初心’,不仅有制度佐证,更有民间记忆为证。”
此后,《承乾疏策口述史》被纳入华原民生书院的必修典籍,与《承乾疏策》《大唐民生保障律》并列;疏策实践局还将其节选编入《疏策实践简报》,印发至全国,让各地官员、百姓都能看到疏策的民间实践细节。
夕阳下,张念承坐在书院的典籍馆里,将《承乾疏策口述史》与《承乾疏策》原稿并排放在书架上,窗外,书院学子正围着流民后代,听他们讲“竹瓢浇麦”的故事。承乾的疏策,从此不再只有官方的条文与制度,更有了民间的记忆与温度——它是流民手里的旧物件,是代代相传的老故事,是普通百姓对“安稳日子”的朴素期待,这些记忆,与典籍一道,构成了疏策传承最完整的脉络,让“民生为本”的初心,在民间记忆里,永远鲜活。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