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余烬微光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太子丧仪的各项事宜,在皇帝“极尽隆重”的旨意下,由礼部、宗正寺、内侍省协同,以最高规格紧锣密鼓地操办起来。谥号的拟定、陵墓的修缮、陪葬器物的甄选、各项祭祀典礼的流程……无数细节需要斟酌,无数文书需要呈报。

这些原本应由东宫属官分担的大量事务,如今因东宫空置,最终如百川归海,悉数汇涌至两仪殿的御案之上。

李世民仿佛一头沉默的困兽,将自己彻底埋入了这片由哀荣织就的、冰冷的文书海洋之中。他近乎苛刻地审阅着每一项流程,每一份清单,对谥号用字的斟酌,对仪仗规格的限定,对祭文措辞的推敲,甚至对陪葬物品的纹样、材质,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他的要求严苛到了极致,时常将不合心意的方案掷回,责令重拟。礼部的官员们战战兢兢,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却无人敢有半分怨言。谁都看得出,皇帝平静表面下那濒临崩溃的痛苦,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想要通过这极致身后哀荣来弥补些什么的疯狂。

两仪殿内的灯火,再次常常亮至深夜。

李世民伏案疾书,或是凝神批阅,身形在巨大的宫灯下拉出孤独而执拗的影子。他试图用这无尽的忙碌填满每一寸思绪,让那些繁琐的礼仪规程占据所有脑海,以此抵挡那无时无刻不在啃噬内心的悔恨与巨痛。

然而,总有一些瞬间,疲惫会悄然袭来,理智的堤坝会露出细微的缝隙。

有时,是看到礼部呈上的太子衮冕样式图时,那明黄的色彩会刺痛他的眼睛,让他恍惚间看到承乾穿着沉重朝服,强撑病体走向两仪殿的背影。

有时,是读到祭文草稿中“温仁孝友”、“敏而好学”等字眼时,会猛地想起那些被自己忽略的、儿子处理政务时展现出的、被他轻蔑地归为“文弱”的细致与洞察。

更多的时候,是夜深人静,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朱笔停顿的间隙,或是批阅完厚厚一摞文书后的短暂空白,无边的寂静便会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吞没。

那时,耳边仿佛又会响起那破碎的呓语:

“……冷……”

“……灯好暗……”

“……可以睡了吗……”

还有那最后力透纸背的控诉,如同噩梦般反复回响:“错在病弱躯!错生帝王家!”

每当这时,他便如同被无形的巨锤击中,心脏骤然紧缩,呼吸停滞,不得不紧紧抓住御案的边缘,才能勉强稳住身形。他会猛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将那几乎要冲破喉咙的哽咽和嘶吼死死压回心底,然后像是逃避什么洪水猛兽般,迅速抓起下一份文书,更加疯狂地投入其中,试图用新的忙碌来覆盖那锥心的幻听。

他就这样在极致的忙碌与突然的崩溃边缘反复挣扎,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维持着一种危险而痛苦的平衡。

这日午后,他正批阅着一份关于陪葬玉器形制的奏报,王德悄步进来,神色有些复杂,低声禀道:“大家,晋王殿下在外求见,说……说画了一幅画,想呈给父皇御览。”

李世民从堆叠的文书中抬起头,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眉心,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柔和。相较于那些充斥着算计和野心的暗流,这个年幼怯懦的九子李治,此刻的出现,像是一股微弱却清新的溪流。

“让他进来吧。”皇帝的声音依旧沙哑。

片刻后,李治小小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依旧穿着素服,小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卷画纸,脸上带着怯生生的神情,迈着细碎的步子走进来,规规矩矩地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李世民放下笔,目光落在他手中的画轴上,“治儿画了什么?”

李治站起身,犹豫了一下,才慢慢上前,将画轴在御案一角轻轻展开。

画技显然十分稚嫩,线条简单,用色也略显笨拙。画的是一处庭院,庭中有几株花草,一个穿着明黄小袍的孩童正蹲在地上,似乎在观察蚂蚁,而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则负手站在不远处,面带微笑地看着那孩童。天空画着大大的太阳,旁边还歪歪扭扭地题了几个字:“父皇子弟同乐图”。

“这是……”李世民微微一怔。

李治的小脸微微泛红,小声解释道:“儿臣……儿臣前几日梦到了大哥……梦到小时候,大哥身体还好些的时候,在花园里看花儿,父皇……父皇就在旁边看着他笑……儿臣觉得……觉得那画面很好,就……就画下来了……”

他的声音越说越小,似乎生怕自己的画技拙劣或是提及大哥会惹怒父皇。

李世民看着那幅稚嫩的画,画中那模糊的、带着微笑的高大身影,那蹲着的、健康的孩童……那或许是他和承乾之间,早己被遗忘在岁月尘埃中的、为数不多的温情瞬间。

一股酸涩猛地涌上喉头。

他仿佛透过这笨拙的笔触,看到了承乾也曾有过的、短暂的健康时光,看到了自己或许也曾那样纯粹地、作为一个父亲凝视过儿子。

而这一切,都被后来无尽的期望、苛责、病痛和隔阂所淹没。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画纸上那轮笨拙的太阳,动作缓慢而沉重。

李治紧张地看着父皇的反应,见他久久不语,只是盯着那画,眼中情绪翻涌,不由得更加害怕,小声道:“父皇……是不是儿臣画得不好……惹父皇难过了……”

李世民猛地回神,深吸一口气,将喉间的哽咽压下去,极力让声音听起来温和一些:“不,画得……很好。父皇……很喜欢。”

他看向李治,看着那双清澈而怯懦的眼睛,心中百感交集。这个孩子,或许是因为年幼,或许是因为性情如此,反而保留了天家难得的一点纯真。

他招了招手:“过来。”

李治迟疑地走近了些。

李世民伸出手,再次轻轻摸了摸他的头,这一次,动作比上一次更加自然了些:“你有心了。这画……父皇收下了。”

李治似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小小的、羞涩的笑容:“父皇喜欢就好。”

父子间短暂的温情,如同阴霾天空下漏下的一缕微光,虽然微弱,却真切地存在过。

然而,这缕微光并未能持续多久。

李治刚退下不久,另一名内侍便匆匆入内,呈上了一份来自魏王府的“问安折子”。折子以李泰的口吻书写,字迹工整,言辞恭谨,先是深切表达了对太子兄长薨逝的哀痛,以及对父皇哀恸的担忧,继而笔锋一转,开始详细禀报《括地志》编修的最新进展,言及又考订了某处古地名,新得了某位大儒的赞誉云云,字里行间,虽满是谦辞,却不无彰显之意。

李世民看着这份辞藻华丽、情真意切又“恰如其分”地展示才学的奏折,再对比方才李治那幅笨拙却真挚的画,心中那股刚刚被稍稍抚平的恶心与厌烦,再次翻涌上来。

他甚至能想象出,李泰是如何在“病中”仍“孜孜不倦”于修书大业,如何“强忍悲痛”地将这些“喜讯”上报,以期宽慰“哀伤”的父皇。

多么“孝悌”,多么“勤勉”!

他的目光冰冷地扫过那奏折,随手将其扔到一旁那堆积如山的、关于太子丧仪的文书之上,未曾批阅一个字。

那冰冷的奏折,如同一点寒冰,瞬间冻结了方才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温情。

余烬之中,试图燃起的微光,终究太过脆弱,难以照亮这深宫之中无处不在的、冰冷的算计与黑暗。

李世民重新拿起朱笔,目光再次投向那些繁琐的丧仪规程,将自己更深地埋入那片由哀荣构筑的、暂时的避难所中。

只是那握笔的手,比之前更加僵硬,更加冰冷。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承乾:贞观遗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