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初夏,蝉鸣渐起,太极殿内却一片肃穆。李治捧着来自华原的奏报,指尖微微发颤——奏报上说,张阿婆的身体越发虚弱,近日总念叨着承乾的名字,还说想再看看当年救麦的水渠、储粮的石仓;民生学堂的孩子们也托人带话,想让他回去讲讲承乾太子写疏策的故事。
“父皇,儿臣想再去华原一趟。”李治躬身向李世民请旨,案上的《承乾政要》摊开着,正好是《春旱寻源疏》那一页,上面还留着他当年在华原画的水渠示意图,“阿婆年岁大了,孩子们也盼着听故事,儿臣想替兄长,再看看那里的百姓、那里的麦田。”
李世民看着他,点了点头,从案上拿起一个木盒:“这里面是承乾当年在华原用过的笔和砚台,你带上。告诉华原的百姓,承乾的初心,朕和你都会守着,大唐的民生,只会越来越好。”
三日后,李治的车马抵达华原。刚进村口,就看见小石头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个用麦秸编的小水渠模型,小脸晒得通红:“殿下!阿婆在石仓那边等你,她说要带你去看今年的新麦!”
李治跳下车,摸了摸小石头的头,接过麦秸水渠模型——模型做得格外细致,连当年挖的导流沟都编出来了,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你这模型编得真好,跟当年咱们挖的水渠一模一样。”
“是阿婆教我的!”小石头拉着他的手往石仓走,“阿婆说,当年承乾太子就是用这个法子,把水引进了麦田,咱们才能有饭吃。她还说,不能忘了承乾太子的好。”
石仓前的空地上,张阿婆坐在藤椅上,旁边放着一个旧陶碗——那是当年承乾在华原时用的碗,碗沿还有个小缺口。见李治过来,老人挣扎着要起身,被他赶紧按住:“阿婆,您坐着别动,我来看您了。”
“殿下,你可来了……”张阿婆握着他的手,指腹上满是老茧,“我以为等不到你了……你看,今年的麦长得多好,石仓里的粮也满了,都是承乾太子的法子好啊……”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承乾当年写的《冬储护粮疏》抄本,边角都磨破了,显然是经常翻看。
李治接过抄本,指尖拂过上面的字迹,忽然想起当年在华原的冬天,他和张阿婆一起按疏里的法子晒粮,雪落在粮堆上,他们就用扫帚一点点扫开,生怕麦粒受潮。那些日子,虽然辛苦,却满是希望。
“阿婆,我带您去看看今年的麦田吧。”李治扶着老人起身,又让随从把带来的新棉袍、炭火搬出来,“天冷了,您要多注意身体,这些棉袍和炭火,您留着用。”
麦田里,新麦己经抽穗,绿油油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农官们正按《承乾政要》里的法子灌溉,水流顺着水渠缓缓流进麦田,滋润着干裂的土地。“殿下,今年的麦比去年还好,按疏里的法子施肥、灌溉,预计能增产两成!”农官笑着汇报,脸上满是喜悦。
张阿婆看着麦田,眼泪掉了下来:“承乾太子要是能看到就好了……当年他在这里,也是这样看着麦田,说要让咱们年年都有好收成……如今,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正说着,民生学堂的孩子们跑了过来,手里拿着课本,围在李治身边:“殿下,您给我们讲讲承乾太子写疏策的故事吧!先生说,承乾太子是个大好人,为了咱们,连病都不顾。”
李治蹲下身,拿起孩子们的课本,翻到“民生三字经”那一页:“当年承乾太子在华原,看到咱们没粮吃、没衣穿,就咳着写疏策,每一个字都写着‘为民’。他说,只要咱们按法子种粮、储粮,就不会再挨饿受冻……”他一边讲,一边指着麦田,告诉孩子们哪片地是当年用疏策救的,哪条渠是按疏策挖的,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小脸上满是崇敬。
傍晚时分,李治陪着张阿婆回到棚屋,又让人把承乾的旧笔砚拿出来,放在桌上。“阿婆,这是承乾太子当年用的笔砚,我带来给您看看。他当年就是用这支笔,写下了那些救民的疏策。”
张阿婆摸着笔砚,手指微微颤抖:“好,好啊……承乾太子的心意,咱们都记着,孩子们也记着,以后子子孙孙都记着……”
离开华原时,夕阳己经西下。流民们站在路边挥手,张阿婆让小石头把那个麦秸水渠模型送给李治:“殿下,您带着这个,就像看到华原的麦田一样。以后要是想我们了,就回来看看。”
李治接过模型,放进怀里,又回头望了一眼华原——石仓的炊烟袅袅升起,麦田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民生学堂的屋顶上,“民生”二字的匾额闪闪发亮。他忽然觉得,承乾从未离开,他就在这片土地上,在百姓的笑脸上,在孩子们的读书声里,永远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回到长安,李治立刻去见李世民,把华原的情况一一汇报。“父皇,华原的百姓都很好,麦田长势喜人,民生学堂也办得有声有色。承乾兄长的疏策,己经深深扎根在那里,扎根在百姓心里。”
李世民听着,笑着点了点头,从案上拿起一份圣旨:“朕己下旨,将《承乾政要》列为官员必修之书,让天下官员都学习承乾的民生之策。以后,不管换多少任官,都不能忘了‘民生’二字,不能忘了承乾的初心。”
李治接过圣旨,眼眶微微发热。他知道,承乾的初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像华原的麦田一样,一代又一代,在大唐的土地上生长、传承。而他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初心,继续走下去,守护着大唐的百姓,守护着兄长用一生换来的盛世。
这日夜晚,李治站在皇宫的城楼上,手里握着麦秸水渠模型,望着远处的长安街景——街上灯火通明,百姓们安居乐业,孩子们在街边嬉戏,一派祥和景象。他想起华原的麦田,想起张阿婆的笑容,想起承乾的疏策,忽然明白,所谓初心,就是让百姓有粮吃、有衣穿,让天下无饥寒、无流民。
风从城楼上吹过,带着麦香,拂过《承乾政要》的书页,也拂过李治的衣角。他握紧了手里的模型,心里默念:“兄长,你的初心,我会永远守护;你的使命,我会永远传承。大唐会越来越好,百姓会越来越幸福,你放心吧。”
夜色渐深,皇宫的灯火依旧明亮,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大唐的未来,也照亮着那份永不变的初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