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7章 秋选粮种循旧策 蒙学传薪续初心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听风忘月”推荐阅读《承乾:贞观遗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华原的秋末,总带着几分丰收后的踏实——石仓里的新麦堆得冒尖,流民们抱着粮袋往家走,田埂上的麦茬还留着金黄的痕迹。可这份踏实,却被农官的一声急报搅了:“殿下,不好了!各村选明年的麦种时,发现不少麦粒是空壳、虫蛀的,有的还混了去年的陈种!要是这么种下去,明年的收成就悬了!”

李治刚从蒙学回来,手里还拿着孩子们画的“麦田图”,闻言立刻跟着农官往选种场走。选种场的空地上,摊着各村送来的麦粒,有的麦粒捏在手里一搓就碎,有的空壳轻飘飘的,风一吹就滚远。张阿婆蹲在旁边,手里挑着麦粒,眉头拧成疙瘩:“这可咋整啊?去年承乾太子还说‘秋选粮种要细,一粒好种换十粒收’,今年咋混了这么多坏种?”

小石头也在,他拿着小筛子,把空壳麦粒筛出来,小脸皱着:“阿婆,我筛了半天,还是有好多坏的,明年的麦苗会不会长不好啊?”

李治蹲下身,捡起一粒的麦粒,又捏起一粒空壳的,心里一沉——粮种是春耕的根基,选不好,来年就是白忙活。他忽然想起前日整理承乾遗物时,王德送来的一卷《秋选粮种与蒙学农事课疏》,说是当年承乾见华原流民用坏种导致减产,蒙学孩子只识字不懂农事,咳着在病榻上写了十七天,连太医熬的补药都凉透了,最后让内侍快马送到华原,才解决了粮种和蒙学的问题。

“阿婆,小石头,别慌!”李治起身,对随从说,“快回驿馆取兄长的书!他定有选种的法子,还能让蒙学的孩子们学着认粮种,以后就不会选错了!”

随从很快把疏取来,油布裹得严实,展开泛黄的疏页,承乾的墨笔字迹清晰如初,只是在“秋选粮种”几个字旁,笔画微微发颤——那是他咳得厉害时写的,墨色浓淡不均,却把每个选种步骤都刻得格外细致:“秋选粮种,分‘筛’‘选’‘储’三步:筛者,用竹筛过两遍,粗筛去杂质,细筛去空壳(细筛孔径半毫米,仅容麦粒通过);选者,用‘水选法’——将麦粒倒入清水,空壳、虫蛀粒会浮起,捞出丢弃,沉底的麦粒捞出晾干;储者,选高燥仓房,麦粒拌草木灰(十斤麦拌一斤灰),装布袋挂于仓梁,每半月晒一次,防霉变虫蛀。另设‘试种田’——选两亩肥地,播选好的粮种,观察出苗率、长势,为来年春耕做参考,试种田由官仓负责,流民可自愿参与学习。”

疏的中间,夹着张手绘的选种工具示意图,画着竹筛的编织纹路、水选缸的尺寸——“缸高三尺、首径两尺,一次可泡二十斤麦”,甚至连晾晒的竹席该铺多厚都标了:“竹席铺两层,麦粒摊一寸厚,避免堆积发热”。图样角落沾着点暗红,王德说,这是承乾写疏时咳血溅上的,他当时还特意在旁边注了行小字:“选种要赶在霜降前,晚了麦粒受潮,选不准——误种就是误一年收成”。

“立刻按兄长的法子办!”李治把书递给农官,“分西步:第一步,设‘选种工坊’,官仓出竹筛、水缸,组织互助组帮各村选种,壮丁负责筛麦、水选,妇女负责晾晒、装袋,老弱负责挑虫蛀粒;第二步,在东头田设两亩试种田,派农官盯着播种,流民愿意学的都能来;第三步,教蒙学的孩子认粮种,带他们去选种场、试种田,把‘纸上字’变成‘手里种’;第西步,中午管热粥,别让大家饿着累着!”

农官领命而去,选种场很快热闹起来。壮丁们扛着竹筛,把麦粒倒进去筛,粗筛的杂质堆在一边,细筛的空壳被风吹走;张阿婆也来了,她坐在水选缸边,把浮起来的坏粒捞出来,嘴里念叨着:“承乾太子的法子真细,这水选法一用,坏粒全出来了,明年的苗肯定壮!”小石头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小布袋,把沉底的好粒装起来,还时不时问:“阿婆,这好粒种下去,真能结好多麦子吗?”

李治蹲在旁边,教壮丁们怎么控制水选的时间——“麦粒泡半个时辰就行,泡久了会吸水发胀,不好晾干”,指尖被清水泡得发白,却顾不上擦。他想起承乾疏里写的“每一粒好种,都是来年的希望,多选一粒,百姓就多一分盼头”,忽然觉得,兄长当年写这些话时,定是见过流民选种时的谨慎,才把“赶时间”“细筛选”刻进了疏里。

可选种的事刚进行到一半,新的难题就冒了出来。农官匆匆来报,说西头村落的麦粒虫蛀得厉害,水选后好粒只够种三亩地,可村里有五亩麦田,还差两亩的种,要是等从官仓调种,怕是会错过霜降前的选种期(承乾疏里写“选种需在霜降前完成,麦粒晾干后需留半月适应期,霜降后气温低,麦粒易冻,影响出芽”)。

李治心里一急,翻回疏的后半页,果然见承乾写的备用方案:“若好粒不足,可向邻村借调同品种、同度的粮种,优先借试种田收的良种;若邻村无种,可在官仓的储备种里按‘优中选优’原则再筛,选取最的麦粒,搭配‘浸种催芽法’——用温水浸泡麦粒两个时辰,捞出后拌草木灰催芽,可提高两成出芽率,弥补种量不足。”

他立刻让人去邻村调种,邻村的村长听说华原缺种,又念及之前借渠、借粮的情分,很快送来两亩的良种。剩下的缺口,李治按疏里的法子,在官仓储备种里再筛,又教农户浸种催芽,王铁匠还按疏里的图示,做了十把小巧的浸种木勺,方便农户控制水量,生怕伤了麦粒。

解决了选种的事,李治又翻回疏的“蒙学农事课”部分,见上面写着:“蒙学需‘知农识种’,编‘粮种识字卡’——一面画麦粒(、空壳、虫蛀三种),一面写汉字,标注‘:可做种,出芽率高;空壳:不可做种,无胚;虫蛀:不可做种,带菌’;每月选三个晴日,带孩子去选种场、试种田,教他们筛麦、辨种,让孩子‘见种识好坏,知好种出好苗’;蒙学先生需学选种常识,官仓按月送《粮种浅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