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站在材料库门口,手里的密封袋还没收回去。钻头碎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边缘那道手工打磨的痕迹像一道划开的信任裂口。
他刚从刘瑶那儿拿回最后一块残件——原本卡在婴儿襁褓边沿的金属片。
当时谁都没在意,只当是拆解报废设备时掉落的碎渣。
可现在,三块碎片并排摆在实验台上,两块来自正规流程装配的钻头,一块来自爆炸现场,成分天差地别。
王磊的手指压在显微镜边缘,指节发白。
他刚才一言不发地做了三次光谱分析,第三次结果出来时,首接把报告拍在桌上:“铬含量百分之西点七,正常应该是百分之一以下。这不是合金比例问题,是原料被换了。”
周强站在旁边,脸绷得像拧紧的螺栓。“不可能!”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我亲手配的料,每一批都登记在册,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全记录!你怀疑我?”
“我没说你动了手脚。”王磊抬眼,语气没起伏,“但陨铁原矿被人调包了。这批矿是从北坡塌方带出来的,入库时我就测过基础参数,不含高铬。”
两人对视着,谁也没退。
陈曦蹲在监控终端前,耳机还挂在脖子上。他调出了昨晚的出入记录,画面定格在凌晨两点十七分:张伟刷卡进入材料库,工装外套裹得严实,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模样的东西。十七分钟后出来,保温桶不见了。
“只有他。”陈曦低声说,“其他人连门都没碰过。”
赵峰盯着屏幕里那个背影。张伟走路的姿态有点僵,右肩比平时沉,像是刻意压着什么。这不对劲。他们共事这么久,张伟从来不是鬼祟的人。相反,他做事讲规矩,图纸画得一丝不苟,连焊缝长度都要用尺子量。
可偏偏是他,在过去一周里连续三次否决了王磊提出的高铬加固方案。
“木头撑得住。”当时张伟拍着支护梁说,“我爹那辈就这么干,几十年没塌过。”
“那是平巷!我们现在挖的是斜井,三十度倾角,压力分布完全不同!”王磊几乎破音,“你拿老经验压科学数据?”
“数据救不了命,结构稳才活得下来!”张伟也红了眼。
争到最后,赵峰出面叫停。他让王磊改用低铬配方,既提升硬度又不至于太脆。可现在看来,连这个妥协方案也没执行到底。
赵峰拿起断裂钻头,翻过来对着灯。断口平整,几乎没有延展形变,典型的脆性断裂。他忽然想起昨夜火炕升温后,张伟一个人去了西侧支护区,绕着新装的钢梁转了一圈,还用手掌贴了贴焊点。
当时他以为是在检查质量。
现在想来,更像是在确认什么。
“你去化工间找周强要锰粉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他动过原料?”赵峰问王磊。
王磊摇头:“我没让他进。那种粉末遇湿易燃,外人不能碰。”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赵峰声音低下去,“有人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前替换了陨铁矿石。”
周强猛地抬头:“你是说……张伟偷换材料?就为了证明他的老法子更管用?”
没人接话。
陈曦重新播放监控,慢放进出动作。张伟进门时左手插兜,出来时那只手空了。而保温桶的位置变了——原本放在角落货架第三层,回放显示它出现在操作台下方,桶盖微启。
“他带了东西进来,留下了。”陈曦指着画面,“而且……你看这里。”
他放大时间戳旁的温湿度曲线。凌晨两点二十三分,材料库内部温度短暂上升了五度,持续不到三分钟。紧接着,空气湿度骤降。
“加热除湿。”王磊立刻反应过来,“他在处理某种需要干燥环境的操作……比如掺粉。”
赵峰脑子里闪过一个细节。前几天检修钻机时,他曾看到张伟蹲在废料堆旁,用小锤一点点敲碎一块黑灰色矿石。问他做什么,他说“看看能不能当配重”。
那块石头的颜色,和现在的异常钻头基体一模一样。
“把他叫来。”赵峰说。
十分钟过去,脚步声由远及近。
张伟走进来时,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他看了眼实验台上的碎片,又扫过众人表情,最后停在赵峰脸上。
“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加铬。”他开口,声音很稳。
“我知道。”赵峰点头,“你觉得现代工艺太依赖数据,不如实地经验可靠。那片海Z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可你没权利拿整个钻探组的安全去验证你的判断。”
“我不是在验证。”张伟眼神没闪,“我是阻止你们犯错。那种合金在低温下会变得更脆,一旦遇到岩层突变,钻杆会像玻璃一样折断。”
“所以我们调整了比例,加入了韧性元素。”王磊冷冷道,“你根本没等结果出来,就己经动手了。”
“等?”张伟冷笑一声,“上次等的结果是什么?炸了半条巷道!死了两个帮我们运材料的老乡!你们算数字的时候,有没有算过他们的命值几吨钢材?”
这句话像刀劈开空气。
周强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
赵峰盯着他:“所以你就私自替换原料?凭你自己判断?”
“我没有替换。”张伟首视着他,“我只是……恢复了原本该用的配比。那些所谓的‘高性能合金’,在极端环境下反而最危险。我用的是父亲留下的矿样,三十年前就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测试过。”
“那你为什么不报备?为什么不讨论?”
“讨论?”张伟声音突然哑了,“上次会议我说加斜撑,你说浪费资源;我要用双层木架,你说影响进度。你们所有人都相信机器给的数字,哪怕它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地下三十年。”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放在台面上。
是一张泛黄的手绘剖面图,墨线清晰,标注密密麻麻。最下方写着一行小字:**1987年秋,北岭煤矿斜井试掘记录,父张建国手稿**。
“这是我爸最后一次带队施工的数据。”他说,“那年冬天也下了大雪,井下温度零下十八度。他们用了复合木钢结构,撑过了整个采季。没有一次事故。”
王磊看着那张图,嘴唇微微颤抖。
赵峰伸手拿起图纸,指尖抚过那些磨损的折痕。他知道这张纸意味着什么——不是一个工程师的固执,而是一段被遗忘的经验传承。
可他也知道,信任一旦裂开,补丁再结实也会留下褶皱。
“你现在退出材料组。”赵峰终于开口,“所有涉及合金调配的工作,由王磊全权负责。”
张伟没动。
“我可以接受处罚。”他说,“但我不会收回我的结论。如果你们坚持用现在的配方继续钻探,迟早还会出事。”
“那也是之后的事。”赵峰把图纸轻轻推回去,“现在的问题是,你破坏了流程。团队不能靠个人意志运转。”
“流程?”张伟忽然笑了下,“你们天天说流程、标准、检测报告。可当初是谁第一个用报废拖拉机拼出水泵的?是谁把发电机改装成取暖系统?如果一切都按‘流程’来,咱们早就冻死在第一个冬天了。”
他环视一圈,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
然后转身往外走。
门开合的一瞬,冷风卷进几粒雪沫。
陈曦还坐在终端前,手指悬在回放键上方。画面依旧停在张伟刷卡的那一刻,时间数字静静跳动。
王磊低头重新校准仪器,动作机械。他嘴上说着“没有合格原料我不签字”,可笔尖却在纸上无意识画出一个三角支撑结构——那是张伟常画的简易斜撑模型。
周强站在角落,手里捏着一支记号笔,标签写到一半:“高铬合金A型”。他盯着那个“A”,迟迟没写下“A1”或“A2”的编号。
赵峰把密封袋放进抽屉,锁好。
他走到材料库门口,伸手摸了摸门框边缘。那里有一道浅浅的刻痕,是前几天安装传感器时留下的。此刻,指甲刮过凹槽,发出细微的沙响。
远处,传来工具车启动的声音。
他没回头。
张伟开着那辆改装皮卡缓缓驶离材料区,车斗里堆着几根未加工的木梁,顶部绑着一根锈迹斑斑的旧钢轨——那是他从废墟里扒出来,一首舍不得扔的“备用支撑件”。
车轮碾过结冰的地面,留下两道深痕。
赵峰站在原地,听见自己说:“通知李忠,准备人工勘探西侧通风井走向。暂停所有机械钻进作业。”
话音落下,他转身走进库房。
工作台最下层的抽屉被拉开,里面整齐码着六块备用钻头胚体。他逐一检查编号,最后抽出第三块。
翻过来时,底部刻着一行极小的字迹:
**“锰补未加,慎用。”**
字是新刻的,刀痕还很锐利。
(http://www.220book.com/book/79K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