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蒸笼里的商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冰城到沪上:火车炊事员重生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多情神刀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煤炉的火比往日旺了三分,于晖正弯腰往炉膛里添煤,铁铲碰撞炉壁的脆响里,裹着甜香的白汽从蒸笼缝里钻出来,在炊事车的铁皮顶上凝了层水珠,又顺着车壁往下淌,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他首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视线落在案板上——那里摆着三个竹篮,分别装着红糖馒头、葱油花卷和豆沙包,都是他前几天琢磨出来的“新花样”。

“于晖,你这豆沙包真能卖出去?”王师傅系着油星斑驳的围裙,手里颠着炒瓢,锅里的萝卜干炒肉末滋滋响,“咱们以前只卖白面馒头,旅客都习惯了,突然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别砸手里。”

于晖拿起个豆沙包,捏了捏,暄软的面团回弹得刚好:“王师傅,您看,春运快到了,旅客带着孩子的多,甜口的东西孩子爱吃;还有那些去上海打工的年轻人,平时舍不得吃,坐车的时候愿意买个花卷解解馋。咱们成本没加多少,红糖和豆沙是我托张婶从郊区供销社批的,比在车站买便宜两成,就算卖不掉,咱们自己吃也不亏。”

他这话不是随口说的——前世春运时,他见过太多旅客抱着孩子在车厢里哭闹,就因为孩子嫌白面馒头没味道;也见过年轻人攥着皱巴巴的钱,在列车小卖部前犹豫半天,最后还是舍不得买一块五毛钱的饼干。那时候他只会心疼,却没想过能做点什么,这一世有了机会,他不仅想让旅客吃好,还想趁着这个机会,多挣点钱——父亲的抚恤金快花完了,他得攒钱给家里修修漏风的窗户,还得给林晓燕买本新的高中课本,不能总让她用旧书。

正说着,窗口探进个脑袋,是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手里攥着两张一元的纸币,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同志,给我来两个豆沙包,我家丫头在五号车厢,吵着要吃甜的。”

于晖赶紧用竹夹夹了两个豆沙包,裹在粗布巾里递过去:“小心烫,要是不够,等会儿再来,今天蒸得多。”

年轻人接过包子,笑着说:“谢谢啊!刚才我在车厢里听人说你们这儿有豆沙包,特意跑过来的——以前坐车,除了白面馒头就是咸菜,孩子都吃腻了。”

看着年轻人的背影,王师傅愣了愣,手里的炒瓢都停了:“还真有人买?”

“您看,这不是来了嘛。”于晖笑着指了指窗口,又有两个旅客排起了队,一个要葱油花卷,一个要红糖馒头。他拿起铁皮盒,把钱仔细放进去,心里算了笔账:白面馒头两毛钱一个,成本一毛二;豆沙包三毛一个,成本一毛八,每个能多赚六分钱;葱油花卷也是三毛,成本一毛七,能多赚七分。要是一天能卖出去五十个,就能多赚三块多,一个月下来就是近百块,比他的工资还高。

这个念头让他心里一热——前世他在厨房干了三十年,工资从三十块涨到六十块,省吃俭用也没攒下多少钱,最后还因为没钱给妻子治病,被人嘲笑“窝囊废”。这一世,他不仅要靠双手赢得尊重,还要靠本事挣到钱,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看看,于振海的儿子,不仅有骨气,还有脑子。

中午的时候,三个竹篮里的点心卖得只剩五个豆沙包。王师傅看着铁皮盒里的钱,笑得眼睛都眯了:“于晖,还是你有办法!晚上我请你吃炒鸡蛋,咱们再琢磨琢磨,下次能不能整个肉包子?”

“肉包子成本太高,春运期间猪肉贵,咱们先别急。”于晖把剩下的豆沙包分给班组的人,“咱们可以先试试做红薯饼,红薯便宜,蒸出来甜丝丝的,旅客肯定爱吃。我明天跟张婶说一声,让她帮咱们批点红薯。”

老陈咬了口豆沙包,含糊不清地说:“行!听你的!以前咱们炊事班就知道按部就班蒸馒头,哪想过还能这么搞?于晖,你这脑子,比咱们这些老骨头灵光多了!”

于晖笑了笑,没说话——他这不是灵光,是前世的苦日子教会他的。那时候他在工地,为了多赚点钱,跟着工友去菜市场卖过煮玉米,知道什么东西好卖,什么东西成本低,这些经验,现在都派上了用场。

下午火车停靠在沈阳站,于晖趁着停车的间隙,去车站旁边的供销社转了转。供销社的货架上摆着各种商品,从盐巴、酱油到肥皂、毛巾,琳琅满目,只是大多要凭票购买。他找到卖红糖的柜台,跟售货员聊了聊,得知要是一次批五十斤以上,能再便宜一成。他心里算了算,五十斤红糖能做一千多个豆沙包,够卖半个月,于是跟售货员约定,下次让张婶来提货。

走出供销社的时候,他看见车站门口有个卖红薯的老农,推着辆二八自行车,后座绑着两个竹筐,里面装满了红薯,外皮红红的,看起来就甜。于晖走过去,跟老农聊了聊,得知老农是附近村里的,家里种了两亩红薯,吃不完就拉到车站来卖,一毛钱一斤。于晖跟他商量,以后每天给他留一百斤红薯,他让炊事班的人来取,老农高兴得答应了——这样他就不用每天推着自行车到处跑了。

回到火车上,于晖把批红糖和买红薯的事跟王师傅说了,王师傅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考虑得真周到!以后咱们炊事班的采购,就交给你了!”

接下来的几天,于晖的“新花样”越来越多:红薯饼蒸好了,甜丝丝的,一咬满嘴香;他还把剩下的萝卜干和肉末混在一起,做成了萝卜干肉包,虽然肉不多,但味道香,卖三毛五一个,也很受欢迎。每天的额外收入从三块多涨到了五块多,班组的人都很高兴,老陈还提议,把额外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给炊事班添点新工具——比如一把新的菜刀,还有一个新的铁皮桶,用来装面粉。

于晖同意了,他知道,只有让大家都受益,才能把这件事长久地做下去。前世他在厨房,总想着自己吃亏,跟同事闹矛盾,最后搞得孤孤单单;这一世,他要学会分享,学会团结,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冰城到沪上:火车炊事员重生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