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晖夹了块咸菜放进她碗里:“这就对了。你妈要是还在,肯定也支持你——她当年在纺织厂,不也总说‘女人要自己有本事,才硬气’吗?”
煤炉里的火噼啪响,映在两人脸上。江蕙英看着碗里的玉米粥,突然笑了——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把厂里发的肥皂省给她洗书包,现在她自己能赚够买一箱子肥皂的钱,还能帮邻居进他们需要的布料,这样的日子,比“铁饭碗”更让她踏实。
周日的清晨,江明背着帆布包站在青砖小院门口,手里攥着封上海复旦大学寄来的信——信封上印着“分配通知”,里面写着“拟分配至鹤岗矿务局,从事宣传工作”。他的手止不住地抖:鹤岗离哈尔滨几百公里,煤矿的条件他早有耳闻,下井的工人住的是简易棚,冬天没暖气,而且“宣传工作”说白了,就是帮矿上写黑板报、整理会议记录,跟他学的中文系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
“哥,你怎么来了?”江蕙英打开门,看见他脸色发白,赶紧拉他进院。江明把通知书递给她,声音发颤:“学校说……说我档案里少了‘三好学生’证明,只能分配到鹤岗——我不想去煤矿,我想回哈尔滨,哪怕去电机厂当文书也行啊。”
江明的父亲以前是电机厂的钳工,母亲是纺织厂的仓库管理员,他们一辈子都在哈尔滨的工厂里干活,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留在身边,找个安稳的城市工作。现在要去鹤岗煤矿,他怎么对得起父母的遗愿?
于晖端着刚煮好的面条走过来,放在江明面前:“先吃口热的,慢慢说。你那‘三好学生’证明,是不是落在学校的档案室了?”
江明扒了口面条,眼泪差点掉下来:“我打电话问过了,档案室说‘找不到了’,让我写情况说明,可分配名单下周就要定,根本来不及——而且就算补了证明,也不一定能改分配,学校说‘哈尔滨的名额早就满了’。”
于晖放下筷子,想起重生记忆里1983年的事——那年省委办公厅缺个“文字秘书”,要求“中文专业,有写作经验”,原本分配给哈师大的一个学生,可那学生嫌“省委规矩多”,改去了中学当老师,这个名额最后空了下来,被调剂给了一个原本要去县城的大学生。
他不能说“我知道省委有空缺”,只能换个说法:“你有没有想过,跟学校申请‘调剂到省首机关’?我听分局的李科长说,最近省委在招秘书,要求‘中文专业,会写材料’,你在学校不是发表过散文吗?把那些作品附在申请里,说不定能成。”
江明愣了愣:“省委?我能去吗?”他觉得于晖是在安慰他——省委在哈尔滨的中山路,门口有岗哨,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市里,远远见过一次,觉得那是“高不可攀”的地方,他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怎么可能进去?
“怎么不能?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冰城到沪上:火车炊事员重生逆袭》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江蕙英从抽屉里拿出江明的剪报——那是他在上海的《青年报》上发表的《工厂里的春天》,写的是电机厂工人加班赶生产的事,“你写的文章接地气,省委肯定需要你这样的人。而且你是哈尔滨人,申请回原籍机关,理由也充分。”
江明捏着剪报,心里的火苗慢慢燃起来——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要好好读书,在城里找个正经工作”,想起妹妹省吃俭用供他上大学,想起自己在学校图书馆写文章到深夜的日子,突然站起来:“我试试!就算不成,也比去鹤岗煤矿强!”
江蕙英赶紧帮他收拾材料:把剪报按时间顺序订好,写了封“调剂申请”,用的是的确良信纸,字迹写得工工整整;于晖则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帮江明拍了封加急电报给学校:“申请调剂省首机关,材料随后寄达”——1983年的加急电报0.3元/字,于晖拍了22个字,花了6.6元,相当于他两天的工资,可他觉得值:江明是江蕙英唯一的亲人,帮他留在哈尔滨,选个好岗位,比啥都重要。
晚上的青砖小院,煤油灯亮着暖光,江蕙英坐在木箱改的书桌旁,帮江明核对申请材料;江明趴在另一头,修改自己的散文,准备附在申请里;于晖则蹲在煤炉旁,帮着煮红薯——炉子里的红薯是早上从市场买的,5分/斤,煮得软乎乎的,甜香飘满了屋。
“哥,你这篇《工厂里的春天》,得把‘电机厂’改成‘省属企业’,这样省委的人看了,能更有共鸣。”江蕙英指着文章里的句子,“你写的是工人的事,省委现在也关注企业发展,这样改了,更贴合他们的需求。”
江明点点头,拿起笔修改,笔尖在纸上沙沙响。于晖把煮好的红薯捞出来,放在搪瓷盘里,递给他们:“先吃块红薯,歇会儿再改。这红薯甜,我早上特意挑的红心的。”
江蕙英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咱们这小院,虽然小,可真暖和。以前我跟爸妈住电机厂家属院,也是这样的青砖房,冬天生煤炉,夏天在院里搭凉棚。”
“等以后赚了钱,咱们把这小院买下来,再加盖一间,给哥当婚房。”于晖笑着说,他想起重生记忆里,这附近再过两年会通公交,到时候小院的房租会涨,买下来肯定值——但他没说这些,只把想法藏在心里。
江明吃着红薯,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妹妹有了好归宿,于晖哥真心帮他,就算这次分配不顺利,他也有信心——就像父亲以前说的“工人家的孩子,不怕难,就怕不努力”。
夜深了,江明回客房睡觉,江蕙英帮于晖整理公文包,把父亲的旧笔记本放进去:“明天你去分局,要是遇见李科长,再问问省委招工的事,有啥消息赶紧告诉我。”
于晖握着她的手,坐在煤油灯旁:“你放心,江明肯定能成。咱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