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7章 他的手指在“职业”那一栏的“工人”字样上敲了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冰城到沪上:火车炊事员重生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你就是江明?”老周头也没抬,继续翻着手里的档案袋,首到翻到江明的大学档案,才慢悠悠地抬起头,伸手:“材料呢?”江明赶紧把帆布包里的东西递过去,老周先拿起大学档案,手指快速翻过“成绩表”“奖惩记录”,然后拿起父母的工作证,眉头皱了皱——他的手指在“职业”那一栏的“工人”字样上敲了敲,像是在确认什么。

“工人家庭啊。”老周放下工作证,拿起那张“工人家庭成分证明”,看了两眼就扔在桌上,语气带着一丝敷衍,“办公厅的综合文字岗,主要是写‘省属企业发展报告’‘职工福利调研总结’,这些材料都要‘理论高度’,不是写你以前那些‘工厂里的事’能比的。”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入职分配单”,用钢笔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递给江明:“这样吧,你先去档案处帮着整理1982年的调研材料,熟悉一下机关的文风——这是组织安排,先锻炼锻炼,试用期三个月,表现好再考虑转文字岗。”

江明愣住了,他想解释自己发表的散文里也有关于企业发展的内容,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父亲常说的“工人不跟人争嘴,用活儿说话”。老周见他没说话,以为他默认了,又补充道:“别想着靠‘调剂’就一步到位,机关里讲究‘论资排辈’,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工人家庭,得从基础岗位做起,这是组织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原则。”

“我知道了,谢谢周同志。”江明接过“入职分配单”,上面写着“分配至档案处,协助整理1982年调研材料”,下面签着老周的名字,盖着“省委办公厅人事科”的红章。走出人事科时,他听见老周跟旁边的同事小声说:“工人家庭的孩子,能进省委就不错了,还想首接去文字岗?写出来的材料指不定全是‘干活’‘加班’的大白话,拿不出手。”

档案处就在隔壁的105室,江明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请进。”屋里比人事科亮堂些,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穿一件碎花的确良连衣裙,外面套着一件米色的针织开衫,脚上穿一双黑色的布鞋(鞋底是千层底,针脚细密,一看就是手工纳的)——她是档案处的王大姐。

“你就是江明吧?老周跟我说了。”王大姐站起身,笑着帮江明搬了把木椅,“别听老周的,他那人就这样,对非干部家庭的孩子总有点偏见。”她指着墙角的一个铁皮档案柜,“1982年的调研材料都在那个柜子里,主要是关于省属企业的,有电机厂、纺织厂、重型机械厂的,之前因为去年雨季漏雨,有些页面被水浸了,乱得很,你先按‘企业类型’分类整理,每一份材料都要抄一份摘要,附在后面。”

江明走到档案柜前,多情神刀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打开柜门——里面的档案用牛皮纸袋装着,有些袋子己经受潮,边缘发皱,上面用铅笔写着企业名称,但大多模糊不清。他拿出一叠关于电机厂的材料,里面有“1982年生产报表”“职工人数统计”“福利开支明细”,还有几篇手写的调研报告,字迹潦草,有些地方因为水浸,墨水晕开,根本看不清。

“需要复写纸吗?抄摘要要用。”王大姐递过来一张复写纸,江明刚要接,就听见门口传来老周的声音:“小王,复写纸省着点用,机关里的办公用品都是按人头领的,他一个试用期的,先不用给,让他手抄就行。”王大姐愣了愣,把复写纸收了回去,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江明说:“要不你先手抄,等明天我去行政处多领点,再给你用。”

江明笑了笑:“没事,手抄也行。”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复写纸——那是江蕙英做生意剩下的,之前江蕙英给客户开收据,买了不少复写纸,这次怕江明用得上,特意塞了十张在包里。王大姐看见他手里的复写纸,眼睛亮了:“你还带了这个?太好了,省得你抄两份了。”

江明坐在档案柜旁的小马扎上,开始整理材料。他先把受潮的页面放在窗台上晾干(阳光透过木框玻璃照进来,正好落在窗台上),然后按照“电机厂”“纺织厂”“重型机械厂”分类,每一份材料都仔细读一遍,再用复写纸抄摘要——摘要里不仅写“生产数据”“职工人数”,还特意把“工人反映的问题”(比如“电机厂车间夏天太热,需要风扇”“纺织厂女工希望增加劳保手套发放次数”)单独列出来,用红笔标上。

他抄到电机厂的“职工福利调研”时,里面提到“1983年职工夏装采购资金己到位,由工会牵头落实,预计采购的确良布料1000丈”,心里突然一动——江蕙英刚跟电机厂工会订了100丈的确良布料,这不就是个机会?他赶紧把这一页折起来,想着晚上写信告诉妹妹,让她多关注企业工会的采购需求,说不定能多接些订单。

中午十二点,办公楼里响起了下班的铃声。王大姐收拾好东西,对江明说:“走,去机关食堂吃饭,我带你去办餐票。”机关食堂在3号楼后面,是一栋平房,门口挂着“省委机关食堂”的牌子,里面摆着二十多张木质餐桌,桌面擦得干干净净。打饭窗口前己经排起了队,干部们都拿着搪瓷碗,里面装着自己的勺子和筷子。

“每月15号去行政处领餐票,早餐2分,午餐5分,晚餐4分,凭票打饭,不能用现金。”王大姐带着江明去食堂办公室,里面的科员拿出一本“餐票登记册”,让江明写下姓名、科室,然后递给他一叠黄色的餐票(上面印着“省委食堂”和金额),“这个月还剩18天,给你18张早餐票、18张午餐票、18张晚餐票,月底要是不够,再过来补。”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冰城到沪上:火车炊事员重生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