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9月2日,上午
地点:江湾左翼防线1排前沿阵地、反坦克壕工事、迫击炮发射阵位、临时弹药补给点、3营指挥部外围
上午的阳光终于穿透了晨雾,洒在江湾左翼防线的战壕上,给沾满泥土的军装上镀了层暖光。韩禧刚和弟兄们清理完战场的弹壳,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不是前沿哨兵的巡逻步频,而是带着明显队列节奏的脚步声,还夹杂着马靴踏在碎石路上的清脆声响。
“排座,好像是团部的人来了!”陈标放下手里的铁锹,指着防线后方的小路。韩禧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队穿着补充团制服的士兵正沿着小路走来,为首的是个身材挺拔的军官,肩章上的上校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是补充团团长李继明!
韩禧心里瞬间一紧,下意识整理了一下军容:李继明团座是浙江军里的老资格,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伐时就立过战功,1936年还带着补充团在宁波打退过日军小股登陆部队,不仅枪法准,指挥更是厉害。之前在团部开会时,韩禧见过他两次,深知这位团座作风严谨,对阵地防御要求极高。
“全体都有!立正!”韩禧喊出口令,正在整理工事的弟兄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迅速站成队列,虽然军装上沾着泥土,却个个精神抖擞。
李继明走到队列前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弟兄们,眼神锐利却不严厉。他身后跟着陈立夫参座和两个参谋,还有几个扛着弹药箱的士兵——看到弹药箱,韩禧心里悄悄松了口气,他们的弹药确实快见底了,这真是雪中送炭。
“不用拘谨,都放松点。”李继明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我听说凌晨你们打退了鬼子的试探性进攻,还击毁了一辆坦克,零伤亡?”
“回团座,是的!”韩禧向前一步,大声汇报,“凌晨三时许,日军约三十人携两辆坦克发动进攻,我排依托反坦克壕和预设防御工事,配合反坦克炮班,成功击退敌军,击毁坦克一辆,俘虏三人,缴获步枪五支、子弹三十发、手榴弹十颗,全排无一人伤亡。”
李继明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好!打得好!咱们补充团就是要这样,就算装备不如人,也要用脑子打仗,减少伤亡,多打胜仗!”他转向陈立夫,“立夫,你之前跟我说,韩排长的防御部署很有想法,今天我倒要看看,到底有什么门道。”
“团座,您跟我来。”陈立夫上前一步,引着李继明走向反坦克壕,韩禧连忙跟在后面。走到壕沟边,李继明弯腰查看,手指摸了摸壕沟壁的泥土,又看了看沟底插着的削尖圆木,问道:“这反坦克壕是按什么标准挖的?深度和宽度看着比制式要求还高。”
“回团座,这是按之前在玉环训练时的标准挖的。”韩禧连忙解释,“深度两米,宽度三米,沟底插削尖圆木,防止鬼子用木板填沟;两侧还预留了射击孔,能架起步枪,敌人要是靠近,就能从侧面打击;另外,我们在壕沟前方五米处撒了碎瓷片,夜间能靠声音预警,白天也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李继明眼睛一亮,首起身看向韩禧:“哦?玉环训练时的标准?我记得你之前在玉环保安团待过,这些都是你在那边摸索出来的?”
“是,也不是。”韩禧老实回答,“一部分是在玉环守滩涂时总结的经验,另一部分是陈参座教的现代防御战术,我们结合了一下,改成了适合左翼防线的样式。”他没敢居功——在李继明这样的老军官面前,踏实才是最重要的。
李继明满意地点点头,又走向迫击炮发射阵位。郑劼正在调整炮位,看到团座过来,连忙立正敬礼。李继明蹲下身,查看迫击炮的标定刻度,问道:“凌晨的炮弹是你打的?精度不错,两发就压制了鬼子的冲锋。”
“回团座,是我和弟兄们一起打的。”郑劼有些紧张,声音却很坚定,“韩排长之前教过我们,夜间射击要结合地形参照物,提前标定几个关键位置,这样有情况就能快速瞄准,不用临时找目标。”
“嗯,这个方法好。”李继明站起身,拍了拍郑劼的肩膀,“打仗就是要这样,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临危不乱。”他转头对身后的参谋说,“把韩排长的防御部署和射击方法记下来,整理成文件,下发给各营连,让大家都学学。”
“是!”参谋立刻掏出笔记本记录。韩禧听到这话,心里一阵激动——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1排弟兄们的肯定。
走到弹药补给点,李继明示意士兵打开弹药箱:“这里有两百发步枪子弹、五十颗手榴弹,还有十发迫击炮炮弹,先补给你们排。后续的弹药团部会陆续送来,你们放心,只要守住阵地,弹药绝不会断!”
“谢团座!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烽火归途,1937》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韩禧和弟兄们齐声喊道,声音里满是感激。赵大牛看着弹药箱,眼睛都亮了,之前他总担心子弹不够,现在有了补给,底气也足了不少。
李继明又查看了战俘羁押处和医疗站,看到翠姑正在给俘虏处理伤口,他停下脚步,问道:“你是医疗站的护士?叫什么名字?”
“回团座,我叫韩翠姑,是补充团医疗队的护士。”翠姑放下手里的绷带,恭敬地回答。
“韩翠姑……”李继明想了想,看向韩禧,“你俩都姓韩,是同乡?”
“回团座,是的,我们都是玉环人,家离得不远。”韩禧回答。
李继明点点头,对翠姑说:“战场上医疗兵最辛苦,也最危险,你能在这儿坚守,不容易。照顾好弟兄们,也照顾好自己。”
“是!谢谢团座关心!”翠姑眼眶有些发红,用力点头。
视察完阵地,李继明站在战壕边,看向日军阵地方向,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韩禧,根据情报,日军第3师团主力可能在今天下午或傍晚发动大规模进攻,兵力至少一个大队,还会有坦克和迫击炮支援。左翼防线是他们的主攻方向,你们的压力会很大。”
“请团座放心!”韩禧立正敬礼,声音坚定,“我排弟兄己经做好准备,就算鬼子来再多,我们也会守住左翼防线,绝不让鬼子前进一步!”
“好!有这个决心就好!”李继明拍了拍韩禧的肩膀,“我己经跟赵营座打过招呼,下午会给你们排增派一个机枪班,配合你们防守。记住,既要守住阵地,也要尽量减少伤亡,弟兄们的命都金贵,能活着打鬼子才是最重要的。”
“是!属下明白!”韩禧心里一阵暖流——李继明团座不仅关心阵地防御,更关心弟兄们的安危,这样的长官,值得弟兄们拼命。
李继明又叮嘱了几句防御注意事项,才带着陈立夫和参谋离开。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韩禧转身对弟兄们说:“弟兄们,团座这么信任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失望!现在大家抓紧时间,把弹药分发下去,再检查一下工事,尤其是反坦克壕和射击孔,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是!”弟兄们齐声应道,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分发弹药,有的加固工事,有的擦拭步枪,战壕里一片忙碌却有序的景象。
韩禧走到一旁,掏出行军日记,借着阳光写道:
“9月2日,上午。李继明团座亲临左翼防线视察,对我排的防御部署给予高度肯定,还特意补充了两百发步枪子弹、五十颗手榴弹和十发迫击炮炮弹,并承诺下午增派一个机枪班支援。团座叮嘱我们,日军第3师团主力可能在下午或傍晚发动大规模进攻,要我们做好准备,既要守住阵地,也要减少伤亡。能得到团座的认可,弟兄们士气高涨,我也更有信心守住防线。只是想到接下来的大战,心里还是有些沉甸甸的——弟兄们的命都在我手里,我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白白牺牲。期待下午的机枪班能按时到来,也希望苏晚在杭州一切安好,等我打退鬼子,一定要去找她。”
写完日记,韩禧把本子收好,走到观察哨位。赵大牛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日军阵地,看到韩禧过来,连忙说道:“排座,鬼子那边好像在调动兵力,雾气里能看到不少黑影在动,还有卡车的声音,好像在运物资。”
韩禧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日军阵地里确实比之前热闹,能看到士兵在挖新的掩体,远处还有几辆卡车停在路边,正有人往车上搬东西,看样子是在为大规模进攻做准备。他放下望远镜,心里的紧迫感越来越强:这场仗,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
“大牛,密切关注鬼子的动向,有任何变化立刻汇报。”韩禧拍了拍他的肩膀,“另外,通知各班班长,十分钟后到战壕指挥部开会,咱们再细化一下防御部署,确保下午的战斗万无一失。”
“是!”赵大牛立刻拿起身边的信号旗,朝着各个班的阵地挥动——这是他们约定的联络方式,不用说话,就能传递简单的指令。
韩禧看着弟兄们忙碌的身影,又看向远处的日军阵地,心里暗暗发誓:就算拼了命,也要守住左翼防线,守住江湾,守住这些并肩作战的弟兄,更要守住身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不让鬼子再前进一步!
下章预告:韩禧刚开完防御部署会,正带着郑劼检查右翼工事,突然发现右翼两百米外有一片低矮的灌木丛——那里正好是反坦克壕的盲区,要是日军从那里绕过来,就能首接冲到战壕侧面,而他们现在防守右翼的只有2班五个人,根本挡不住日军的冲锋。他心里一沉,立刻对郑劼说:“你先盯着这里,我去连部找连座,申请增派兵力,这片灌木丛要是不守住,咱们的右翼就成了漏洞,鬼子很可能从这里突破!”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