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刘家铁铺,以分成方式谈定合作事宜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6月24日,清晨至深夜

地点:玉环县城,东头刘家铁铺(院落及工坊)、西街巷口、陋巷韩家破屋

引子:昨夜从西街巷口回来,韩禧攥着改了半宿的犁铧图纸,在破屋的油灯下坐了一夜。张老板垄断铁料、派人盯梢的事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头——既要节省铁料应对断供风险,又要保证犁铧的硬度和实用性,图纸上每一处修改都得反复琢磨。天刚亮,他就把磨好的砂纸和卷尺塞进布包,揣着图纸往刘家铁铺赶,路过巷口时特意绕开了张老板的人常出没的茶摊,晨露打湿了裤脚,他却只觉得心里的火苗烧得更旺:今天不仅要跟刘铁匠敲定合作章程,还得把第一个犁铧的锻打方案定下来,绝不能让张老板的刁难坏了大事。

刘家铁铺的竹门还没完全打开,韩禧就看到刘铁匠拄着拐杖站在院子里,左胳膊上的布条换了新的,脸色比昨天好了些,只是眼神里还带着几分警惕。院角的梧桐树下,昨天分拣好的废铁堆得整整齐齐,铁匠炉旁的风箱擦得干干净净,显然刘铁匠也早有准备。

“刘师傅,您起这么早?”韩禧加快脚步走过去,把布包里的图纸递了过去,“我昨晚把犁铧图纸改了改,把需要铁料多的犁杆部分,换成了榆木和铁条拼接的设计,这样能省三成铁料,还不影响承重。您看看行不行?”

刘铁匠接过图纸,凑到晨光下仔细看。他粗糙的手指在图纸上划过拼接处的标注,眉头渐渐舒展开:“你这法子倒是巧,榆木结实耐造,跟铁条拼接着用,确实能省不少铁料。不过,拼接处得用铆钉固定,不然耕地时容易松动——我这还有些去年剩下的小铆钉,刚好能用上。”

韩禧心里一松,连忙点头:“您说得对,铆钉固定最稳妥。对了,我还琢磨了合作的章程,咱们可以立个书面字据,把分成、材料采购、农具销售的事都写清楚,免得日后有麻烦。”

刘铁匠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你考虑得倒是周全。不过,我这铁铺就我一个人,锻打、打磨都得自己来,要是农具卖得好,怕是忙不过来。还有,销售的事我也不懂,总不能让我这老头子去集市上吆喝吧?”

“销售的事您放心,”韩禧连忙说,“我可以去城东的集市找摊位,或者跟乡邻们约定,要是他们想要改良农具,提前来铁铺预订,咱们按订单制作,这样既不用压货,也能保证销路。至于人手,等咱们做出第一批农具,赚了钱,可以雇个学徒帮忙拉风箱、打磨零件,您只需要负责关键的锻打环节就行。”

刘铁匠沉吟了片刻,走到铁匠炉旁,拿起一把铁锤掂量了一下,又放下:“那分成的事,我昨天说的五五分,你真的同意?你出图纸和销售的力气,我只出手艺和工具,按理说你该拿大头才对。”

韩禧笑了笑:“刘师傅,没有您的手艺,再好的图纸也做不出农具。而且,您这铁铺的租金、炭火钱都是成本,五五分最公平。咱们先把第一批犁铧做出来,要是卖得好,后续再根据情况调整也不迟。”

刘铁匠看着他,沉默了片刻,忽然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来!我这就去拿纸笔,咱们把章程写下来,也算有个凭证。”

他转身进屋,很快拿出一张泛黄的麻纸和一支毛笔,韩禧接过笔,按照之前琢磨好的内容,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立字据人刘铁匠、韩禧,二人合作制作改良农具,刘铁匠负责锻打零件、提供工具与工坊,韩禧负责提供图纸、采购材料、销售农具;所得利润二人各分五成,材料成本从利润中扣除;合作期限暂定为一年,期满后可协商续约……”

写完后,韩禧把字据递给刘铁匠,刘铁匠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便在上面按了手印,韩禧也跟着按了手印。两人各执一份,刘铁匠把自己那份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了,从今天起,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现在,咱们就来商量怎么锻打第一个犁铧。”

两人走到废铁堆旁,刘铁匠拿起一块巴掌大的废铁,用手指敲了敲,声音清脆:“这块铁是以前打犁铧剩下的,含碳量适中,锻打后硬度够,适合做犁尖。不过,上面的锈太多,得先在碱水里泡一泡,把锈去掉,不然锻打时容易开裂。”

韩禧连忙点头:“我这就去准备碱水!您家里有碱吗?要是没有,我去西街的杂货铺买。”

“不用去买,我灶房里还有半袋碱面,是以前洗油污用的。”刘铁匠说着,拄着拐杖往灶房走,“你再把风箱的皮带检查一下,昨天我看皮带有点松,拉起来费劲,得紧一紧。”

韩禧应了声,走到风箱旁。风箱是木质的,表面被油烟熏得发黑,皮带是牛皮做的,确实有些松动。他找了根细麻绳,把皮带的接头处扎紧,又试拉了几下,风箱“呼嗒呼嗒”地响,风力比之前大了不少。

等刘铁匠端着碱水出来,两人一起把废铁放进碱水里浸泡。刘铁匠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跟韩禧讲起了锻打的技巧:“锻打犁尖的时候,火候很重要,得把铁烧到通体发红,但是不能烧过头,不然铁就软了,没硬度。还有,锻打的时候要顺着铁的纹理打,每一下都要打在点子上,不然容易把铁打裂。”

韩禧听得很认真,还拿出纸笔,把关键的步骤记了下来:“刘师傅,我能不能在您锻打的时候,用卷尺量一下尺寸?我想把每个环节的尺寸都记下来,以后再做犁铧,就能按标准来,不用每次都重新琢磨。”

刘铁匠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行啊,你要是能把尺寸都记下来,以后教学徒也方便。不过,你这法子倒是新鲜,我打了几十年铁,都是凭感觉,还从没按尺寸算过。”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废铁在碱水里泡了一个时辰。刘铁匠把废铁捞出来,用清水冲干净,原本锈迹斑斑的铁表面,露出了银灰色的金属光泽。他把废铁放进铁匠炉里,点燃炭火,韩禧连忙上前拉风箱。风箱“呼嗒呼嗒”地响,炭火越烧越旺,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废铁,很快,废铁就开始发红。

“火候差不多了!”刘铁匠大喝一声,用铁钳夹住废铁,从炉子里取出来,放在铁砧上。他左手持钳,右手举锤,“哐当”一声,铁锤落在废铁上,火星西溅。韩禧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卷尺,眼睛紧紧盯着犁尖的形状,时不时报出尺寸:“刘师傅,犁尖的弧度再大一点,现在是三十度,咱们要打到西十五度……还有,犁尖的厚度要控制在半寸,现在有点厚了。”

刘铁匠听着他的提醒,调整着锤打的力度和角度。他打了几十年铁,手上的力道早己炉火纯青,只是以前从没按精确的尺寸来,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找到了感觉。铁锤落下的节奏越来越稳,废铁在他的锤打下,渐渐变成了犁尖的形状——前端尖锐,后端宽大,弧度恰到好处。

锻打完犁尖,刘铁匠把它放进冷水里,“滋啦”一声,白雾升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腥味。他把冷却后的犁尖捞出来,递给韩禧:“你看看,行不行?”

韩禧接过犁尖,用手摸了摸表面,光滑平整,没有裂纹,再用卷尺量了量尺寸,跟图纸上的标注分毫不差。他心里大喜:“太好了,刘师傅!这犁尖做得比我想象中还好!接下来,咱们就做榆木和铁条拼接的犁杆。”

两人歇了口气,刘铁匠去后院砍了一根榆木,韩禧则开始打磨铁条。榆木质地坚硬,刘铁匠用刨子把它刨成圆柱形,再在一端钻了个孔,刚好能插进铁条;韩禧把铁条打磨光滑,一端磨成尖形,插进榆木的孔里,再用铆钉固定住。很快,一个完整的改良犁铧就做好了——犁尖锋利,犁杆结实,比传统的铁犁轻了不少,却更耐用。

看着做好的犁铧,刘铁匠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没想到我这老头子,还能做出这么新奇的农具。要是早几年有这法子,农民们也能少受点累。”

韩禧也很开心,他拿起犁铧,试着扛在肩上,重量刚好合适:“刘师傅,咱们明天再做两个犁铧,后天就去城东的集市试试,看看能不能卖出去。要是能卖出好价钱,咱们就多做些,不光做犁铧,还做播种机、脱粒机。”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韩禧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犁铧——难道是张老板的人来了?刘铁匠也连忙站起身,拿起旁边的铁锤,警惕地看向门口。

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进来:“刘师傅,韩小哥,你们在吗?”

韩禧愣了一下,这是王老五的声音!他连忙放下犁铧,走到门口,打开竹门一看,果然是王老五,身后还跟着两个同巷的汉子,一人手里提着半袋糙米,一人抱着一捆干柴。

“王叔,你们怎么来了?”韩禧惊讶地问。

王老五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俺们听翠姑说,你跟刘师傅合作做农具,怕你们缺粮食和炭火,就凑了点过来。俺们还听说,张老板的人在盯你,你要是有啥麻烦,跟俺们说,俺们几个汉子,也能帮你撑撑场面!”

韩禧心里一暖,眼眶有些发热:“王叔,谢谢你们……你们放心,我和刘师傅会小心的。等咱们的农具卖出去了,我一定给你们分点好处。”

王老五摆了摆手:“啥好处不好处的,俺们就是想帮你一把。你这改良农具是为了大家好,张老板要是敢欺负你,俺们第一个不答应!”

刘铁匠站在院子里,看着王老五他们,脸上的警惕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感动:“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街坊愿意帮咱们。看来,张老板再横,也挡不住咱们想好好过日子的心思。”

送走王老五他们,天己经黑了。韩禧帮刘铁匠把犁铧放进工坊,又把院子里的废铁收拾好,才准备离开。刘铁匠叫住他,从屋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韩禧:“这里面有二十个铜板,你拿着,明天去买些炭火和砂纸,咱们明天还要做犁铧,这些东西不能少。”

韩禧推辞道:“刘师傅,不用您出钱,我这里还有钱。”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刘铁匠把布包塞进他手里,“咱们现在是合作伙伴,材料钱本该一起出。你要是再推辞,就是不把我当自己人。”

韩禧没办法,只好接过布包,心里却充满了感激。他谢过刘铁匠,转身往陋巷走去。深夜的街上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银霜。他摸了摸怀里的布包,又想起白天做好的犁铧,心里充满了希望——有刘铁匠的手艺,有街坊们的支持,就算张老板再刁难,他也有信心把农具生意做起来。

回到破屋,韩禧把布包里的铜板放进抽屉,又拿出今天记的锻打步骤和尺寸,在油灯下整理好。他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忽然想到:要是能把每个零件的尺寸都标准化,以后不管是谁做,都能做出一样的农具,这样不仅效率高,还能保证质量。他决定,明天跟刘铁匠商量一下,把犁铧的每个零件都定成标准件,为以后大规模制作做准备。

正整理着,院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韩禧以为是王老五他们又回来了,打开门一看,却是翠姑,手里拿着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半碗腌萝卜。

“韩家哥哥,”翠姑小声说,“奶奶让我给你送点腌萝卜,说你明天要去买东西,路上饿了可以吃。奶奶还说,张老板的人要是找你麻烦,你就往我家跑,俺家有个地窖,能躲人。”

韩禧接过瓷碗,心里暖暖的:“谢谢阿婆,谢谢翠姑妹子。你们放心,我会小心的。”

翠姑点了点头,飞快地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转身跑回了自家院子。韩禧站在门口,看着隔壁窗棂透出的微弱灯光,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农具生意做好,不仅要让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帮助过他的街坊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下章预告:韩禧攥着记满尺寸的纸,在油灯下坐到了后半夜——他把犁铧的犁尖、犁杆、铆钉都拆分成独立的零件,标注出每个零件的精确尺寸和制作工艺,打算明天指导刘铁匠按标准件来打造。天刚亮,他就带着砂纸和炭火,往刘家铁铺赶,路过西街时,特意绕开了张老板的杂货铺,却没注意到,有个穿着灰色短打的汉子,正远远地跟着他。到了铁铺,刘铁匠己经把铁匠炉生好了火,两人刚要开始打造标准件,院门外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韩禧心里一沉——这次,会是张老板的人吗?

作者“金陵痞帅”推荐阅读《烽火归途,193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