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破屋灯下,忆历史车轮心潮难平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6月27日,傍晚至深夜

地点:玉环县城,陋巷韩禧家破屋、韩婆婆家小院、巷口水井旁

引子:傍晚送完最后一把改好的锄头,张叔硬是把自家菜园刚摘的黄瓜塞给韩禧,黄瓜还带着露水的凉润,翠绿色的瓜皮泛着新鲜的光泽。他攥着黄瓜往家走,路过韩婆婆家门口时,就看见翠姑趴在门框上张望,见他过来,立刻跑出来:“韩家哥哥,奶奶把饭做好了,让你过去吃!”韩婆婆也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炒青菜,热气裹着油香飘过来:“禧哥儿,别自己开火了,就两菜一汤,一起吃热闹。”晚饭时,韩婆婆说起北方亲戚的遭遇,那句“日军在东北到处抓人,好好的家说没就没了”,像根刺扎在韩禧心里,让他连饭都没吃安稳。晚饭后回到破屋,他点上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桌上的废铁,历史课本里卢沟桥事变的画面突然涌进脑海——1937年7月7日,只剩十天了。

韩禧坐在桌前,把张叔送的黄瓜放在一边,油灯的火苗在风里轻轻晃,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斑驳的土墙上。他拿起白天改农具剩下的一块废铁,指尖划过冰冷的铁面,上面还留着砂轮打磨的痕迹。脑海里却反复回放着韩婆婆的话:“北方的亲戚说,日军来了就抢粮食,还抓壮丁,好多人都逃到南方来了,可南方也不一定安全。”

他知道,这不是谣言。再过十天,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火会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玉环县城迟早会被波及。他穿越到这个时代,不是来安稳过日子的,是来保命的——不仅要保住自己的命,还要保住韩婆婆、翠姑,还有那些帮过他的街坊。

“可我能做什么?”韩禧对着空屋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会画改良农具的图纸,会修修补补,可这些在战争面前,太微不足道了。日军有枪有炮,他手里只有砂轮和铁锤,连把像样的武器都没有。

他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目光扫过墙角的陶缸——里面装满了糙米,是他卖犁铧赚的钱买的,够他吃一阵子。可街坊们呢?韩婆婆家的粮食只够祖孙俩吃半个月,王老五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是粮食被抢了,他们该怎么活?

突然,他停住脚步——或许,他可以做些实用的东西,帮大家应对战争。比如,能快速挖掘掩体的铲子,把普通铲子的铲头加宽加厚,再把木柄做得更结实,挖泥土时能省力气;还有,能装更多物资的背篓,用粗竹篾编,外面裹一层帆布,防水又耐磨,要是真的要逃难,能装不少粮食和衣物。

他赶紧走到桌前,拿起炭笔和糙纸,开始画草图。先画改良铲子:铲头宽六寸、长八寸,用熟铁锻打,边缘要锋利,方便入土;木柄选首径两寸的杉木,表面打磨光滑,顶端装个铁箍,防止断裂。再画帆布背篓:竹篾编的篓身要呈圆柱形,高两尺,首径一尺五,底部用厚木板加固,帆布要选粗棉的,用麻绳缝在篓身上,留个开口,方便装东西。

炭笔在糙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油灯的火苗映着他的侧脸,眼神里满是急切。他画得很仔细,连铲子的铆钉位置、背篓的系带长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可画着画着,他又停住了——做这些东西需要材料,熟铁、杉木、竹篾、帆布,他现在手里只有少量废铁,其他材料都没有,而且,靠他一个人做,根本赶不上时间,十天,太短了。

他把炭笔往桌上一扔,心里又急又燥。穿越前,他只是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没经历过战争,也没学过军事知识,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街坊们防备,不知道该往哪里逃难。他甚至不知道玉环县城附近有没有安全的地方,有没有抗日的队伍。

“要是有张地图就好了。”他坐在板凳上,双手抓着头发。有了地图,就能知道玉环县城周围的地形,哪里有山,哪里有河,逃难时能避开日军的路线;要是能有本军事相关的书,就能知道怎么挖掩体,怎么躲避炮弹,怎么简单处理伤口。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很轻,像是怕打扰他。韩禧心里一愣——这么晚了,谁会来?他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是翠姑,手里拿着个布包,站在月光下,身影小小的。

他打开门,小声问:“翠姑,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是不是阿婆出什么事了?”翠姑赶紧摇头,把布包递给他:“韩家哥哥,你别担心,奶奶好好的。她看你晚饭没吃多少,知道你在琢磨事,让我给你送两个玉米饼过来,怕你饿肚子。”

韩禧接过布包,布包还带着余温,里面是两个温热的玉米饼。他鼻子一酸,眼眶有些发红——在他焦虑烦躁的时候,韩婆婆还惦记着他的晚饭。“替我谢谢阿婆。”他声音有些发哑,“这么晚了,你快回去吧,路上小心。”

翠姑点点头,却没走,看着他桌上的草图,小声问:“韩家哥哥,你在画什么呀?是新的农具吗?”韩禧把她拉到桌前,指着草图说:“不是农具,是改良的铲子和背篓,要是……要是真的打仗了,这些东西能帮大家装粮食、挖掩体。”

翠姑看着草图,眼神里有些害怕,却还是小声说:“韩家哥哥,我能帮你吗?我会编竹篮,背篓的竹篾我能编。我还能帮你找帆布,我家有块旧帆布,是我爹以前跑船时用的,虽然破了点,补一补还能用。”

韩禧心里一暖,摸了摸她的头:“谢谢你,翠姑。不过现在还不用,等我找齐材料,再请你帮忙。你快回去吧,奶奶该担心了。”翠姑“嗯”了一声,又叮嘱了句“韩家哥哥别太累了”,才转身往家走,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子里。

韩禧拿着玉米饼,回到屋里,咬了一口,玉米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心里却没那么急了。翠姑的话提醒了他——他不是一个人,他有街坊们帮忙。王老五力气大,能帮他搬木料和铁料;韩婆婆人脉广,能帮他找竹篾和帆布;刘铁匠手艺好,能帮他锻打铲子的铲头。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说不定能在战争爆发前,做好这些东西。

可他还是惦记着地图和军事书籍。没有这些,就算做好了铲子和背篓,也不知道该怎么用,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想起县城里有一家书坊,在东街,叫“文兴书坊”,以前路过时,看见里面摆着不少书,说不定有地图和军事相关的书。

他决定,明天一早就去文兴书坊看看,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到地图和相关的书。而且,他还要问问书坊的老板,最近有没有关于北方战事的消息,有没有关于抗日队伍的消息。

他把剩下的玉米饼放在桌上,重新拿起炭笔,继续完善草图。这次,他在草图旁边加了备注:需要熟铁五十斤、杉木十根、竹篾二十斤、帆布五块。他要把这些材料清单记下来,明天去书坊回来后,就找刘铁匠和王老五商量,看看怎么找这些材料。

油灯的火苗渐渐变小,夜越来越深,巷子里的狗叫声也停了,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呜呜”声。韩禧画完最后一笔,把草图叠好,放进贴身的布兜里。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看着巷子里的月光——月光很亮,照亮了石板路,却照不亮即将到来的黑暗。他攥紧手里的草图,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身边的人,一定要在这乱世里活下去。

下章预告:1937年6月28日清晨,天刚亮,韩禧就揣着卖犁铧赚的铜板,往东街的文兴书坊走。路上,他特意绕开西街,怕遇到张老板的人。刚到书坊门口,就看见老板正往门板上贴纸条,上面写着“北方战事紧,地图限购,每人限买一张”。韩禧心里一紧,赶紧走进书坊,问老板有没有玉环县城周边的地图和军事相关的书。老板却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地图还有最后一张,军事书早就卖完了,昨天还有人来买,说是准备逃难用的。”韩禧刚要掏钱买地图,就听见书坊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老板,有没有最新的北方战事报纸?”他回头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是张老板的伙计阿贵,他怎么也来书坊了?

作者“金陵痞帅”推荐阅读《烽火归途,193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