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韩家小院,共享食物感念邻里温情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6月27日,清晨至上午

地点:玉环县城,陋巷韩家小院、韩禧家破屋、巷口韩婆婆家

引子:昨晚改完王老五的锄头,韩禧躺在硬板床上翻来覆去没睡好——西街酒楼里“日军可能南下”的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里,手里着白天赚的铜板,总觉得安稳是暂时的。天刚蒙蒙亮,巷子里就传来了扫帚扫街的沙沙声,他刚起身叠好被子,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嘈杂的说话声。推开院门一看,院门口挤了七八个街坊,有扛着锄头的汉子,有提着水桶的妇人,连平时很少出门的张婶都来了,手里还端着个瓷碗。大家见他开门,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王老五从人群里挤出来:“禧哥儿,知道你手艺好,想请你帮忙改改农具,又怕打扰你,就合计着等你起来再说。”韩禧正想开口,就看见韩婆婆牵着翠姑走过来,手里提着个冒着热气的砂锅:“别站在门口说话,我煮了红薯粥,大家都到院里来,喝碗粥暖暖身子,再慢慢说改农具的事。”

韩家小院不大,街坊们挤在院里,却没显得乱。韩婆婆让翠姑把砂锅放在石桌上,揭开盖子——红薯的甜香混着米粥的热气扑面而来,金黄的红薯块沉在粥底,看着就暖胃。“大家别客气,都盛着喝。”韩婆婆拿起旁边的粗瓷碗,给最先过来的张婶盛了一碗,“张婶,你早上总咳嗽,多喝点热粥。”

张婶接过碗,双手捧着,笑得眼角起了皱纹:“多谢韩婆婆,您总是这么热心。”旁边的汉子也纷纷拿起碗盛粥,王老五盛了一碗递给韩禧:“禧哥儿,你也喝,昨天改锄头累坏了吧?”韩禧接过粥,粥碗烫得他指尖发麻,却暖到了心里——在现代社会,他从未体验过这样的邻里情,没有利益算计,只有纯粹的互相惦记。

“韩小哥,我想请你帮我改改镰刀。”一个穿着蓝布衫的汉子喝完粥,把碗放在石桌上,从背后拿出一把镰刀——镰刀的刀刃己经卷了边,木柄上还裂了道缝,“家里的麦子快熟了,这镰刀割起来费劲,要是能改得锋利些,就能多割些麦子。”

韩禧接过镰刀,翻来覆去看了看,指着刀刃说:“大叔,您这镰刀主要是刀刃卷了,我用砂轮把卷边磨掉,再开个新刃口,保证比以前锋利。木柄裂了缝,我找块小木片塞进去,再用麻绳缠紧,就结实了。”汉子听了,高兴得首点头:“太好了!韩小哥,改好后我给你送两斤新麦粉,让你尝尝鲜。”

“韩小哥,我家的水桶漏了,你能修吗?”一个妇人提着个木桶走过来,木桶底有个小孔,还在往下滴水,“这水桶是去年新买的,要是扔了太可惜,能补好的话,我给你送几个鸡蛋。”韩禧接过水桶,看了看漏洞的位置:“婶子,这漏洞不大,我找块薄铁皮剪成圆片,用铆钉铆在桶底,再用桐油把缝隙封上,就不会漏水了。”妇人笑得合不拢嘴:“太谢谢你了韩小哥,我这就回家拿鸡蛋去!”

韩禧赶紧拦住她:“婶子,不用急,等我把水桶修好您再给我就行。”他把街坊们的农具一一收好,记在心里:王大叔的镰刀、李婶的水桶、张叔的锄头……一共七件农具,虽然都是些修补的活,却让他觉得踏实——靠着手艺帮衬街坊,还能换些粮食,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韩婆婆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看着院里的热闹,嘴角一首挂着笑。翠姑帮着收拾空碗,时不时给韩禧递块抹布,小声问:“韩家哥哥,这么多农具,你什么时候能改完呀?”韩禧擦了擦手里的镰刀,笑着说:“放心,我今天就能改好一半,明天就能全部改完,不会耽误大家用。”

正说着,巷口传来了脚步声,大家都下意识地往门口看——是阿贵,穿着茶馆的青布伙计服,手里提着个竹篮,站在院门口有些局促。韩禧心里咯噔一下——阿贵是张老板的人,昨天张老板的手下刚找过麻烦,今天阿贵来干什么?

王老五率先站了起来,往门口走了两步:“阿贵,烽火归途,1937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归途,1937最新章节随便看!你来这儿干什么?我们跟张老板可没什么交情!”街坊们也都停下手里的活,眼神警惕地看着阿贵,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阿贵赶紧摆手,脸上堆着笑:“各位叔伯别误会,我不是来惹事的。是……是张老板让我来的,他听说韩小哥手艺好,想请韩小哥去粮行改独轮车,还说……还说愿意出双倍的工钱。”他把竹篮递过来,里面装着两袋糙米和一小罐猪油,“这是张老板让我带来的,说是定金,要是韩小哥愿意去,改完独轮车还有重谢。”

韩禧看着竹篮里的糙米和猪油,心里犯了嘀咕——张老板昨天还让手下威胁他,今天怎么突然变客气了?难道是因为昨天王老五他们帮忙,张老板怕把事情闹大?还是有别的目的?

韩婆婆在旁边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很清晰:“阿贵,张老板的心意我们领了,但禧哥儿现在忙着给街坊改农具,怕是没时间去粮行。你回去跟张老板说,多谢他的好意,等禧哥儿忙完了再说吧。”

翠姑也跟着点头:“是啊,韩家哥哥要帮大家改农具,不能去粮行。”街坊们也纷纷附和:“对,禧哥儿没空!”“张老板要是真有诚意,就别为难我们街坊!”

阿贵看着院里的架势,知道今天请不动韩禧,只好把竹篮放在门口:“那……那我把东西放这儿,韩小哥要是改变主意了,随时去粮行找张老板。”说完,就赶紧转身往巷口走,脚步比来时快了不少。

看着阿贵走远,王老五把竹篮往旁边挪了挪,撇了撇嘴:“张老板这是没安好心,肯定是见你手艺好,想让你帮他干活,以后好控制你。”旁边的汉子也点头:“就是,咱们可不能上他的当!”

韩禧走到门口,看着竹篮里的糙米和猪油,心里却没放松——张老板这么执着地请他去改独轮车,绝不是简单的“看中手艺”。他想起昨天黑衫汉子说的“在玉环县城,张老板说的话就是规矩”,心里隐隐觉得,张老板说不定想把他的手艺攥在手里,以后靠改良农具赚钱。

“禧哥儿,别想了。”韩婆婆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先把街坊的农具改好,其他的事以后再说。这竹篮里的东西,你也别碰,免得张老板说你收了他的好处,到时候说不清。”韩禧点点头:“我知道了阿婆,我先把农具搬到屋里,开始改。”

街坊们也都围过来,帮着把农具搬到韩禧的破屋里。王老五拿起一把锄头:“禧哥儿,我帮你把砂轮搬出来,改农具方便些。”张婶也说:“我回家给你烧壶热水,改农具累了好喝水。”

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韩禧心里暖烘烘的。他坐在屋门口的小板凳上,拿起砂轮开始磨镰刀,砂轮转动的“嗡嗡”声里,夹杂着街坊们的说话声和翠姑的笑声。阳光透过院角的梧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他手里的镰刀上——这平凡的清晨,却让他在乱世里找到了一丝归属感。

可他磨着镰刀,脑子里却又想起了西街酒楼的话。他抬头看了看天,天空很蓝,没有一丝云,可他知道,这平静的背后,战争的阴影正在靠近。他手里的砂轮顿了顿——得抓紧时间,不仅要改好街坊的农具,还要多做些实用的东西,比如能装更多粮食的麻袋,能快速挖掘的铲子,只有准备得越充分,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里,保护好自己和这些关心他的街坊。

下章预告:傍晚,韩禧终于把最后一把锄头改好,送还给张叔时,张叔硬是塞给了他一把新摘的黄瓜。回到家,他刚把黄瓜放在桌上,就看见韩婆婆和翠姑端着一碗炒青菜和两个玉米饼走过来:“禧哥儿,别自己做饭了,跟我们一起吃。”晚饭时,韩婆婆说起以前的事,提到北方的亲戚去年来信,说日军在东北到处抓人,韩禧听着,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晚饭后回到破屋,他点上油灯,看着桌上改农具剩下的废铁,忽然想起历史课本里卢沟桥事变的画面——1937年7月7日,战争就要爆发了。他坐在油灯下,手里攥着一块废铁,心里翻江倒海:他知道历史的走向,却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身边的人,更不知道自己在这乱世里,能走多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