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陋巷各家,告别乡邻嘱托互相照应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7月1日,清晨至上午

地点:玉环县城,陋巷巷口、韩家小院、刘家铁铺、保安队驻地门口

引子:清晨的雾还没散,巷子里飘着淡淡的水汽,韩禧背着收拾好的布包——里面装着韩婆婆给的银镯子、平安符、草药,还有防御工事的草图——刚推开屋门,就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说话声。他快步走过去,一眼就看见街坊们聚在老槐树下:王大叔扛着锄头,刘铁匠提着铁锤,张婶手里攥着个布包,翠姑和韩婆婆站在最前面,手里还端着个冒着热气的陶碗。见他过来,翠姑赶紧跑上前:“韩家哥哥,奶奶给你煮了鸡蛋,你带着路上吃,补充力气。”韩禧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心里又暖又酸,他知道,这是他离开前,和乡邻们最后的告别。

韩禧接过陶碗,里面卧着两个荷包蛋,蛋黄微微流心,热气裹着蛋香扑面而来。他捏着温热的碗沿,声音有些发哑:“阿婆,翠姑,谢谢你们。还有王叔、刘师傅、张婶,这段时间麻烦大家照顾了。”

“说啥麻烦!”刘铁匠往前凑了凑,把手里的铁锤往韩禧面前递了递,“这把小铁锤你拿着,是我年轻时打铁用的,分量轻,你在前线要是需要修个工具、敲个钉子,能用得上。咱们手艺人,走到哪儿都不能离了趁手的家伙。”

韩禧赶紧接过铁锤,锤柄被磨得光滑发亮,还带着刘铁匠手心的温度。他攥着锤柄,重重地点了点头:“刘师傅,我一定好好拿着,等我回来,还跟您学打铁。”

王大叔也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递给韩禧:“这是我昨晚画的巷里各家的联系方式,要是你在前线想打听家里的消息,就按上面的地址托人捎信。还有,你放心,你走以后,我会帮着韩婆婆和翠姑挑水、买粮,巷里的事,我会多照应。”

张婶也把手里的布包塞给韩禧:“这里面是我缝的两双布鞋,你在前线走路多,布鞋软和,穿着舒服。还有些碎布,你要是衣服破了,能缝补一下。”

韩禧接过布鞋和碎布,布包上还留着针线的温度。他看着围在身边的街坊们,眼眶有些发红——这些平凡的乡邻,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实在的方式关心着他,这份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各位叔伯婶子,谢谢大家。”韩禧深吸一口气,对着街坊们鞠了一躬,“我韩禧在这儿保证,到了前线,一定好好抗日,不丢咱们玉环人的脸。等打跑了日军,我一定回来,跟大家一起在巷里种庄稼、改农具,过安稳日子。”

韩婆婆走上前,摸了摸韩禧的肩膀,眼眶也红了:“禧哥儿,到了部队里,要听长官的话,别跟战友闹矛盾。吃饭要吃饱,天冷要加衣,要是受伤了,一定要好好养伤,别硬撑。”

“我知道了,阿婆。”韩禧点点头,把陶碗里的荷包蛋趁热吃了,蛋黄的香味在嘴里散开,暖到了心里。

翠姑站在一旁,一首没说话,只是眼睛红红的,手里攥着个小布包。等韩禧吃完鸡蛋,她才走上前,把布包递给韩禧:“韩家哥哥,这是我昨晚给你编的竹哨,你要是在前线跟战友走散了,吹这个哨子,他们就能找到你。还有……还有这个。”她从布包里掏出一张叠得小小的纸,上面画着两个小人,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站在老槐树下,“这是我画的,你带着,想我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韩禧接过竹哨和画,竹哨是用细竹篾编的,吹起来声音清亮;画上的小人虽然画得简单,却充满了童真。他把竹哨和画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兜,摸了摸翠姑的头:“翠姑,我一定带着,等我回来,还看你画更多的画。你要好好照顾阿婆,别让我担心。”

翠姑咬着嘴唇,点了点头,眼泪还是掉了下来:“韩家哥哥,你一定要活着回来,我和奶奶都等着你。”

韩禧擦了擦她的眼泪,强忍着心里的不舍:“我会的。时间不早了,我该去驻地报到了,不然该迟到了。”

街坊们都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往两边退了退,给韩禧让开一条路。韩禧背着布包,手里拿着铁锤,一步三回头地往巷口走。他看见韩婆婆还站在老槐树下,挥着手;看见翠姑捂着嘴,眼泪不停地掉;看见王大叔和刘铁匠也在挥手,眼神里满是期待。

走到巷口,韩禧又停下脚步,对着街坊们挥了挥手:“大家回去吧,我走了!”说完,他转身,快步往保安队驻地走,烽火归途,1937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归途,1937最新章节随便看!不敢再回头——他怕自己一回头,就舍不得离开了。

路上,雾气渐渐散了,太阳慢慢升了起来,照亮了玉环县城的街道。韩禧看着熟悉的店铺、熟悉的行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这些熟悉的人,让大家能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快到保安队驻地时,他看见几个穿军装的士兵正在门口集合,手里拿着步枪,神色严肃。李友邦队长也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见韩禧过来,赶紧招了招手:“韩禧,你可来了!刚收到台州总部的电报,说日军的军舰在玉环东部海域活动,让咱们加快防御工事的进度,下午就要开始挖战壕、改炮楼,你赶紧跟我来,咱们商量一下具体的分工。”

韩禧心里一紧,赶紧跟着李友邦走进驻地。他知道,时间更紧迫了,日军己经在海域活动,随时可能登陆,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尽快把防御工事做好。

走进李友邦的办公室,桌上的玉环县地图上,己经用红笔圈出了三个沿海据点:坎门、大麦屿、楚门。李友邦指着地图说:“这三个据点是玉环沿海的重要关口,日军最可能从这三个地方登陆。你负责坎门据点的防御工事设计,那里的炮楼最旧,战壕也浅,需要重点加固。下午会有五十个士兵和二十个民夫跟着你去坎门,你要尽快拿出设计方案,指导他们施工。”

韩禧凑到地图前,仔细看着坎门据点的地形:“李队长,坎门据点靠海,海风大,战壕的排水要做好,不然下雨会积水;炮楼的屋顶也要加固,防止被海风刮坏。我现在就画设计方案,中午之前一定画好,下午准时去坎门。”

“好!”李友邦点了点头,“我己经让后勤准备了铁锹、锄头和铁板,中午会送到坎门。你要是需要其他材料,随时跟我联系。”

韩禧赶紧拿出纸笔,开始画坎门据点的防御工事设计图。他根据坎门的地形,把战壕加深到一米八,加宽到一米五,每隔十五米挖一个掩体,还在战壕底部挖了排水沟;炮楼的射击口改成宽一米、高七十厘米的矩形口,外侧加两层铁板,屋顶用木板和茅草加固,防止漏雨。

画完设计图,己经是中午了。韩禧拿着图纸,准备去坎门。刚走出办公室,就想起还没跟刘铁匠和王大叔说坎门的事——他们下午要去帮忙搬运材料,得告诉他们具体的地点。他赶紧往刘家铁铺跑,想跟他们说一声。

路过西街时,他看见张老板的粮行门口围了不少人,张老板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包,给大家发粮食:“现在战事紧,大家都囤点粮,要是日军来了,也能多撑几天。这粮食是我免费发的,大家别客气,每人领十斤糙米。”

韩禧有些意外,没想到张老板会免费发粮。他没多停留,快步往刘家铁铺走——现在不是好奇的时候,坎门的防御工事还等着他去指导。

到了刘家铁铺,刘铁匠和王大叔己经带着几个民夫,把铁板和木料搬到了马车上。见韩禧过来,刘铁匠赶紧问:“禧哥儿,下午去哪个据点?我们把材料送过去。”

“去坎门据点。”韩禧把设计图递给刘铁匠,“刘师傅,这些铁板是用来加固炮楼射击口的,你跟民夫们说,一定要按图纸上的尺寸安装;王叔,你带着民夫帮忙挖战壕,注意安全,别累着。”

王大叔接过图纸,看了看:“你放心,我们一定按图纸来,保证不耽误事。你在坎门也要注意安全,要是需要帮忙,就托人捎信回来。”

韩禧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才转身往坎门走。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辛苦,可他不能退缩,为了家乡,为了乡邻,他必须坚持下去。

下章预告:1937年7月1日午后,韩禧带着士兵和民夫赶到坎门据点,立刻开始指导大家挖战壕、改炮楼。刘铁匠和王大叔也带着材料赶到了,帮忙安装铁板、加固炮楼屋顶。大家忙到傍晚,才把战壕挖了一半,炮楼的射击口也只加固了一个。韩禧看着还没完成的工事,心里有些着急——按这个进度,怕是赶不上日军登陆的速度。傍晚收工时,他想起自己还有些工钱存在刘家铁铺,还没结算,而且之前跟翠姑说过要给她留些钱应急,于是决定先去铁铺结算账目,顺便把预留的钱托人带给翠姑。可他刚走到铁铺门口,就看见一个穿军装的士兵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份电报,神色焦急地说:“韩禧兄弟,李队长让你立刻回驻地,有紧急情况,日军的军舰离坎门海域只有五十海里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