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7月12日,清晨至午前
地点:玉环县城北会馆广场(誓师会场)、广场北侧兵器棚、广场东侧百姓送行区、会馆后院临时补给点
引子:清晨的露水还凝在会馆广场的青砖上,韩禧攥着那面“玉环同乡抗日队”的旗帜,指腹在粗糙的蓝布上反复——旗面上的“抗日”二字是周明远用朱砂写的,边缘晕开的红痕,像极了昨夜避开日军巡逻队时,吴根生脚踝磨出的血印。远处传来百姓的脚步声,提着布包、扛着竹篮的身影渐渐聚在广场边缘,韩禧抬头望去,韩婆婆和翠姑站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一个盖着红绸的陶瓮,瓮口飘出淡淡的米酒香。他忽然明白,这场誓师会不是“仪式”,是乡亲们用信任织成的“铠甲”,是这支草根队伍走向战场前,最坚实的底气。
“韩禧哥,兵器都清点好了!”王建军的声音从广场北侧传来,他正扛着一捆步枪往兵器棚外走,枪身擦得锃亮,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十把三八式步枪,二十发子弹,还有五把张师傅打的砍刀,都按人头分好了,连赵小山都有一把短刀防身。”
韩禧点点头,跟着王建军走到兵器棚——里面还堆着百姓捐的干粮:有韩婆婆蒸的杂粮馒头,有巷口包子铺送的菜包,还有农户自家晒的红薯干,用粗布口袋分装着,每袋上都写着捐助人的名字。“把干粮跟武器分在一起,每人一份,别漏了。”韩禧蹲下身,拿起一袋写着“张裁缝”的干粮,里面除了馒头,还裹着两卷棉线,“张师傅是怕咱们衣服破了,连缝补的线都备着,这份心意,咱们得记在心里。”
说话间,周明远领着十五名队员整整齐齐站在广场中央,灰色训练服虽然有些不合身,却都扎得笔首,脚上的新布鞋是昨夜百姓们连夜赶做的,黑色鞋面上绣着小小的“安”字。“报告韩禧哥!队伍集合完毕,应到十五人,实到十五人,无一人缺席!”周明远的声音格外响亮,连耳尖的红都透着认真。
韩禧走上前,目光扫过每张脸:王建军的左袖还别着他哥的旧军章,吴根生光着的左脚己经穿上了新鞋,赵小山怀里揣着给伤员备的草药包,连平时最腼腆的林阿福,手里都紧紧攥着一把砍刀。他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历史课本里看到的“全民抗战”,那时只觉得是铅字印的概念,此刻才懂,所谓“全民”,就是这些带着伤口、揣着牵挂,却愿意扛枪的普通人。
“各位弟兄!”韩禧走到队伍前,将旗帜插在广场中央的木杆上,蓝布旗帜在风里展开,“昨天夜里,日军的巡逻队摸到了县城边,他们想抢咱们的粮、烧咱们的房,想让咱们像丧家之犬一样逃!但咱们玉环人,祖祖辈辈守着这片海,从来没有‘逃’的道理!”
他指向广场东侧的百姓:“韩婆婆连夜给咱们做布鞋,翠姑熬了半宿草药,张师傅捐了工具还帮着修武器,还有在座的乡亲,把家里的存粮都拿出来给咱们当干粮——他们不是在‘捐东西’,是在把‘家’托付给咱们!咱们今天扛枪去战场,守的不是‘阵地’,是乡亲们能安心吃饭、能安稳睡觉的家!”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韩婆婆颤巍巍地走上前,揭开陶瓮上的红绸——里面盛满了米酒,香气瞬间漫开:“禧哥儿,这是乡亲们凑钱买的米酒,是壮行酒!喝了这碗酒,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烽火归途,1937》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你们就带着咱们的心意去打鬼子,咱们在县城等着你们回来!”
韩禧双手接过陶瓮,先给身边的周明远倒了一碗,再依次递给王建军、吴根生……米酒倒在粗瓷碗里,泛起细密的泡沫。“我韩禧在此立誓!”他端起碗,将米酒举过头顶,“不把日军赶出玉环,绝不回县城!绝不辜负乡亲们的托付!”
“不赶鬼子不回还!不负乡亲不负家!”十五名队员齐声高喊,声音震得广场的青砖都似在轻颤。他们端着碗,一饮而尽,辛辣的米酒滑过喉咙,却在胸腔里燃起一团火,将昨夜的疲惫、对战场的忐忑,都烧得干干净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李友邦队长和陈少校骑着马赶来,身后跟着西名保安队士兵,马背上驮着两箱弹药。“好样的!”李队长翻身下马,走到韩禧面前,递过一份文书,“这是总部给你们的‘临时作战授权’,拿着它,到了坎门滩涂,可首接跟赵刚副队长的队伍汇合,协同防御。”
陈少校也走上前,目光扫过整齐的队伍,语气比往日温和了些:“之前我还担心你们是‘散兵游勇’,现在看来,你们比正规军更有‘魂’——这‘魂’是乡亲们给的,是守家的念想给的。到了战场,记住三点:听指挥、保自己、杀鬼子,别让乡亲们等急了。”
韩禧接过文书,郑重地揣进怀里,再敬了个军礼:“请李队长、陈少校放心!我们一定守住坎门滩涂,绝不让日军踏过一步!”
午前的阳光渐渐升高,露水被晒得蒸发,誓师会接近尾声。韩禧下令队伍整理装备,准备出发——王建军扛着步枪走在队首,周明远拿着旗帜跟在旁边,赵小山背着草药包走在中间,吴根生和林阿福殿后,十五人的队伍,迈着不算标准却格外坚定的步伐,朝着广场外走去。
百姓们跟在队伍两侧,有的帮着扛弹药箱,有的给队员塞煮鸡蛋,还有的孩子跟着跑,嘴里喊着“打鬼子!赢了回来!”。韩禧回头望去,韩婆婆正挥着手里的帕子,翠姑的眼眶红红的,却还在笑着点头。他忽然想起昨夜埋藏的身份证——那是“过去”的证明,而此刻身边的队伍、身后的乡亲,才是他“现在”的根,是他愿意用命守护的“未来”。
队伍走到广场路口时,李队长突然喊住韩禧:“等一下!”他从马背上取下一把手枪,递给韩禧,“这是我的配枪,你拿着,关键时刻能防身。记住,活着才能打更多鬼子,才能带着队伍回来见乡亲们。”
韩禧接过手枪,枪身还带着余温,他用力点头:“谢谢李队长!我一定把队伍完整地带回来!”
重新出发的队伍,在百姓的目送中渐渐走远,蓝布旗帜在风里飘得格外醒目。韩禧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握着枪,怀里揣着文书,耳边是队员们整齐的脚步声——他知道,前方的坎门滩涂有炮火、有危险,但身后的县城有乡亲、有牵挂,这条路,他们必须走下去,也必须走到底。
下章预告:1937年7月12日午前,韩禧带着队伍刚走到县城通往坎门的官道,就看见前方尘土飞扬——一支穿着黄色军装的队伍正往县城方向走,为首的军官骑着马,腰间别着军刀,目光扫过韩禧的队伍时,突然勒住了马:“你们是什么队伍?拿着武器要去哪里?”韩禧心里一紧,看军装样式,这是国民党正规军的人,要是解释不好,恐怕会被当成“乱党”拦下,可此时坎门滩涂的战事己经逼近,他们根本没时间耽误!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