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7月21日,傍晚至夜晚
地点:补充团指挥帐篷附近、新兵营房区、临时调解点、营地食堂
引子:傍晚的霞光为营地上空镀上一层暖红,却驱不散韩禧心头的寒意。他跟着王瑞往指挥帐篷走,目光落在不远处围拢的人群上——那个微胖老兵油子的手正死死攥着新兵的干粮袋,新兵的眼眶泛红,却只能死死咬着嘴唇不敢反抗。同村的郑劼脚步猛地顿住,黝黑的脸上青筋隐隐凸起,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步枪;陈标则悄悄拉住韩禧的衣角,眼神里满是提醒——他们刚到营地,还未站稳脚跟,贸然冲突恐引祸上身。韩禧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心里清楚:若今日放任老兵欺凌新兵,明日自己的同乡弟兄或许也会遭遇同样对待,营地的混乱只会愈发严重。可眼前的老兵油子敢如此嚣张,背后或许有靠山,一旦处理不当,不仅见不到李团长,甚至可能连累整个玉环同乡队。
“韩队长,别管了,这种事在营地常见得很。”王瑞察觉到几人的异样,赶紧压低声音劝阻,“那老兵叫刘胖子,是营部参谋的远房亲戚,平时没人敢惹。咱们先去见李团长,正事要紧。”
韩禧没有立刻挪动脚步,目光扫过围观的士兵——大多是和被欺负新兵一样的年轻面孔,眼神里满是怯懦和不甘,却无一人敢站出来。他深吸一口气,突然往前走了两步,声音沉稳却清晰:“这位兄弟,放开他。”
刘胖子没想到有人敢出面阻拦,转头看向韩禧,上下打量一番,见他穿着和新兵一样的粗布军装,嘴角勾起一抹嘲讽:“你算哪根葱?敢管老子的事?知道老子是谁吗?”
“我不管你是谁,”韩禧走到新兵身边,轻轻将他拉到自己身后,“他是补充团的新兵,是来打鬼子的,不是来受你欺负的。把干粮袋还给他,这事就算了。”
刘胖子脸色一沉,上前一步逼近韩禧,身上的酒气(傍晚偷偷喝了酒)扑面而来:“老子欺负他怎么了?这营地的规矩就是老子定的!新来的就得给老子上供!你想替他出头?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郑劼立刻上前,站在韩禧身侧,高大的身影瞬间挡住刘胖子的视线,语气冰冷:“说话客气点!别给脸不要脸!”他常年在西堡村干重活,手臂肌肉结实,眼神里的狠劲让刘胖子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周围的士兵渐渐围了过来,议论声越来越大。有几个新兵悄悄为韩禧打气,也有老兵低声劝刘胖子“算了”,可刘胖子仗着自己有靠山,不愿丢了面子,反而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指着韩禧:“老子今天就不信治不了你!你要是识相,就赶紧带着这新兵滚,再给老子赔个罪,不然别怪老子动刀子!”
陈标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之前登记的准入证,快步走到人群外,对着不远处的岗哨喊道:“岗哨同志!这里有人持械闹事!快过来看看!”——他知道硬拼不是办法,岗哨是营地的纪律维护者,只要他们过来,刘胖子再嚣张也不敢胡来。
岗哨很快跑了过来,看到刘胖子手里的匕首,脸色一沉:“刘胖子!你敢在营地持械?赶紧把匕首收起来!不然我上报营部了!”
刘胖子看到岗哨,气焰瞬间矮了半截,却还是不甘心地瞪了韩禧一眼,把匕首揣回腰间,狠狠将干粮袋扔在地上:“算你们走运!下次别让老子再遇到你们!”说完,悻悻地推开人群走了。
韩禧弯腰捡起干粮袋,拍了拍上面的灰尘,递给身后的新兵:“以后再有人欺负你,别忍着,首接找岗哨或者上报,咱们是来打鬼子的,不是来受气的。”
新兵接过干粮袋,眼圈通红,对着韩禧深深鞠了一躬:“谢谢长官!谢谢您……”
“别叫我长官,我叫韩禧,是玉环同乡队的。”韩禧扶起他,“你叫什么名字?编入哪个连了?”
“我叫张强,编入第2营第5连,今天刚到营地。”新兵小声说道,语气里满是感激。
王瑞走上前来,看着韩禧,无奈地摇了摇头:“韩队长,你这性子也太刚了。刘胖子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背后有人,以后你可得小心点。”
“我知道,”韩禧点点头,“但我不能看着新兵被欺负而不管。要是连自己人都护不住,还怎么一起打鬼子?”
岗哨也对韩禧说道:“韩队长,你做得对!只是刘胖子那边,你还是多留意些。我会把今天的事上报营部,让他们好好管管这种风气。”
韩禧谢过岗哨,又安慰了张强几句,才跟着王瑞继续往指挥帐篷走。郑劼和陈标跟在后面,郑劼脸上露出佩服的表情:“韩禧哥,你刚才真勇敢!要是我,说不定首接就跟刘胖子打起来了。”
“打起来解决不了问题,”韩禧笑了笑,“咱们刚到营地,得先站稳脚跟,才能慢慢改变这里的风气。”
陈标也点点头:“韩禧哥说得对,刚才我喊岗哨,就是怕你们打起来,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了。”
几人很快走到指挥帐篷前,一个卫兵拦住他们:“你们是谁?找谁?”
“我是王瑞,补充团的联络兵,这几位是玉环同乡队的,奉命来见李团长。”王瑞拿出自己的证件,递给卫兵。
卫兵检查完证件,转身走进帐篷通报。没过多久,帐篷里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让他们进来!”
韩禧整理了一下军装,跟着王瑞走进帐篷。帐篷里很简陋,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张挂在墙上的地图,一个穿着上校军装的中年男人正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根指挥棒,正是补充团团长李继明——李团长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过多次对日作战,是第三战区有名的“硬骨头”将领,之前韩禧只听过他的名字,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本人。
“你就是韩禧?”李团长转过身,目光落在韩禧身上,眼神锐利却不冰冷,“我听王瑞说,你们在大麦屿打得不错,还帮第1营守住了码头,辛苦了。”
韩禧赶紧敬了个军礼:“李团长,您过奖了!守住码头是我们的本分,不算什么。我们这次来,是奉命向您报道,听从您的指挥。”
李团长点点头,指了指桌子旁的椅子:“坐吧,别站着了。王瑞,你也坐。”
几人坐下后,李团长看着韩禧,语气严肃地说:“现在补充团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新兵多,纪律松散,训练不足。日军最近在坎门一带活动频繁,随时可能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尽快整顿队伍,做好备战准备。”
“李团长,我有个建议。”韩禧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我们玉环同乡队的弟兄,虽然大多是农民出身,但都经过基本的训练,也有过实战经验(大麦屿保卫战)。能不能让我们协助训练新兵?至少先把基本的纪律和枪械使用教给他们,这样也能为您分担些压力。”
李团长眼睛一亮,看着韩禧:“好主意!我正愁没人帮忙训练新兵呢!你们愿意协助,真是太好了!明天我就让参谋给你们安排训练场地和新兵名单,你们就负责第3营的新兵训练,怎么样?”
“没问题!”韩禧立刻答应下来,“我们一定好好训练新兵,不辜负您的信任!”
陈标也补充道:“李团长,我之前整理过一份‘基础训练手册’,里面有纪律要求、枪械使用技巧和基础战术,明天我可以把手册复印几份,发给新兵,让他们更容易学习。”
李团长更加高兴:“太好了!你们真是有心了!有你们这样的队伍加入,补充团一定能尽快整顿好!”
几人又聊了些营地的情况和接下来的训练安排,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团长留他们在营地食堂吃了晚饭,饭菜很简单,只有米饭和一碗青菜汤,但韩禧和弟兄们却吃得很满足——这是他们到补充团后,第一次感受到“正规军”的待遇。
晚饭过后,王瑞带着韩禧几人去分配的营房。营房是一间简陋的木屋,能住下二十五个人,虽然有些拥挤,但比帐篷好多了。郑劼和几个弟兄立刻开始打扫卫生,陈标则整理训练手册,林小顺和医疗组的弟兄则检查医疗用品,为明天的训练做准备。
韩禧站在木屋门口,看着营地里渐渐亮起的灯火,心里满是踏实。虽然今天遇到了刘胖子的挑衅,但也得到了李团长的信任,还争取到了训练新兵的任务。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忙碌,但只要能为打鬼子出一份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就在这时,木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韩禧警惕地抬头,看到张强提着一个布包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两个红薯:“韩队长,这是我家乡带来的红薯,煮熟了,您和弟兄们尝尝。谢谢您今天帮了我。”
韩禧接过红薯,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张强。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们。”
张强点点头,笑着跑开了。韩禧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更加坚定:只要大家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仗。
下章预告:1937年7月22日清晨,韩禧带着郑劼和陈标去新兵登记处领取训练名单和物资。刚到登记处,就看到一个穿着少校军装的参谋正对着几个新兵发脾气:“你们连基本的登记表格都填不好!简首是浪费时间!今天要是填不完,你们就别去训练了,留下来帮登记处打扫卫生!”几个新兵急得满头大汗,却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填写。韩禧走上前一看,发现表格上的项目大多是“战术特长”“武器熟练度”等专业术语,新兵们根本看不懂。陈标悄悄对韩禧说:“韩禧哥,我之前整理过一份‘新兵信息简化表’,用通俗的语言代替了专业术语,新兵们肯定能看懂。”韩禧心里一动——要是能帮新兵们解决填表的问题,不仅能让他们顺利参加训练,还能在参谋面前展现他们的能力,避免被分配到打扫卫生这种琐役。可那个参谋看起来很严厉,会不会接受他们的建议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