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37年7月31日,下午
地点:补充团营部会议室、营部走廊、营部门口等候区、3营战术讨论室、8连训练场方向岔路
引子:下午的阳光透过营部会议室的木窗,在青砖地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韩禧跟在张海峰连长身后,手指紧张地攥着衣角——屋里己经坐了二十多个人,都是各连的军官,肩上的军衔从少尉到少校不等,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像带着重量似的。李继明团长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看到他们进来,抬手示意:“张海峰,韩禧,坐吧,会议刚要开始。”
韩禧跟着张连长在最后一排坐下,刚坐稳,就感觉有人在看自己——是坐在李团长旁边的一个少校军官。这个军官穿着笔挺的深绿色制服,肩章上的两杠一星擦得发亮,胸前别着一枚“陆海空军甲种奖章”,领口的风纪扣系得严严实实,看起来比其他军官更显干练。他手里拿着支钢笔,笔尖悬在笔记本上方,却没写字,只是饶有兴致地看着韩禧,眼神里没有审视,反而带着点好奇。
会议很快开始,李团长先讲了最近的训练安排,然后话锋一转:“昨天3营8连的对抗演练打得很好,用小股兵力绕后渗透,毁掉了对方的补给,这种战术很适合咱们补充团的新兵。下面,让8连的韩禧给大家讲讲他的战术思路,大家都听听,说不定能学到点东西。”
韩禧心里一紧,赶紧站起来,走到会议室中间——二十多道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他,让他后背瞬间冒了汗。他定了定神,从绕后路线的勘察说起,讲到如何用佯攻吸引注意力,再到如何解决巡逻兵、烧毁弹药库,每一个细节都尽量说清楚,连李团长教的“布条绑鞋”“双环结”也没落下。
“……总的来说,就是找敌人的弱点打,咱们新兵拼不过老兵的正面,就用灵活的战术弥补,”韩禧说完,鞠了个躬,“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长官指点。”
屋里安静了几秒,突然,那个少校军官开口了——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略的穿透力:“你刚才说的‘避实击虚’,跟现代战争里的‘机动战术’很像。我还想问问,你觉得现代战争,除了机动战术,还有哪些关键点?比如火力搭配、兵种协同这些。”
韩禧愣住了——火力搭配?兵种协同?这些词他只在穿越前的军事纪录片里听过,没想到这个少校居然会问这些。他抬起头,正好对上少校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嘲讽,只有真诚的好奇。他突然想起陈标之前跟他说的话:“营部最近来了个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少校,听说在德国留过学,懂现代战争战术。”难道眼前这个人就是?
“回长官,”韩禧定了定神,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不发颤,“我觉得现代战争,首先得‘信息灵通’——得知道敌人在哪里、有多少兵力、用什么武器,不然就像瞎了眼打仗;其次是‘火力集中’——不能把兵力散开来打,得把机枪、迫击炮这些重火力集中在关键点,一下子打垮敌人的防线;还有‘兵种配合’——步兵得跟机枪手配合,机枪手掩护步兵冲锋,步兵保护机枪手不被偷袭,这样才能形成战斗力。”
他一边说,一边想起穿越前看过的淞沪会战纪录片——当时很多部队就是因为信息不通、火力分散,才被日军逐个击破。这些话他不敢说得太首白,只能用自己的话慢慢表达。
少校军官眼睛一亮,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你说得很对!尤其是‘信息灵通’,现在很多部队都忽略了侦察的重要性,以为靠勇猛就能打赢,其实不然。我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他们的军队,每次作战前都会派侦察兵摸清敌人的情况,甚至会用飞机侦察,就是为了掌握准确的信息。”
韩禧心里一阵激动——没想到这个少校居然懂这么多!他赶紧追问:“长官,那像咱们补充团这样的部队,没有飞机,怎么才能做好侦察呢?总不能只靠侦察兵吧?”
“问得好!”少校军官笑了,“没有飞机,可以靠‘人力侦察’和‘信号传递’。比如在阵地前沿布置观察哨,每隔一公里设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动向;再用 通信兵或者信号弹传递信息,确保前线的情况能及时传到指挥部。还有,咱们可以训练士兵识别敌人的脚步声、枪声,从这些细节判断敌人的位置和兵力,这也是一种侦察。”
李继明团长在旁边听着,点了点头:“陈少校,你说得有道理。咱们补充团确实在侦察这块做得不够,以后得加强。韩禧,你能想到这些,也很不容易。”
陈少校?韩禧心里记下来这个姓氏,又想起刚才少校说的“信号传递”,赶紧说:“长官,我之前在训练时,发现用信号弹传递信息,有时候会被敌人发现,有没有更隐蔽的方法?比如用灯光或者旗帜?”
“当然有!”陈少校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几个简单的符号,“这是我在军校学的‘旗语’,用两面不同颜色的旗子,通过不同的挥舞方式传递信息,比如‘敌人来了’是横举旗子,‘需要支援’是斜举旗子。这种方法隐蔽,而且传递的信息比信号弹更详细,很适合咱们用。”
韩禧赶紧凑过去,认真地看着纸上的符号,把每一个动作都记在心里——他知道,这些知识在战场上能救很多人的命。
会议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韩禧和陈少校的“讨论会”——从火力搭配聊到战壕设计,从兵种协同聊到伤员救护,韩禧把自己穿越前知道的现代军事知识,结合补充团的实际情况,一点点说出来;陈少校则从专业的角度,补充细节、纠正不足,还时不时分享自己在德国留学的经历。
其他军官一开始还觉得奇怪——一个新兵居然能跟少校聊得这么投机,可听着听着,也都被吸引了,有的甚至拿出笔记本,把他们聊的内容记下来。张海峰连长坐在旁边,脸上满是自豪——韩禧是他连里的兵,能有这样的见识,他这个连长也脸上有光。
会议结束后,陈少校叫住了韩禧:“韩禧,你很有想法,也肯学,是个好苗子。以后要是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来营部找我,我叫陈立夫,在战术讨论室办公。”
“谢谢陈长官!”韩禧赶紧敬了个军礼,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陈立夫少校是真心想帮自己,也想帮补充团提高战斗力。
李继明团长也走过来,拍了拍韩禧的肩膀:“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你和陈少校聊的内容,对咱们补充团的训练很有帮助。接下来,你要好好总结,把这些战术思路整理成文字,咱们看看能不能在训练中推广。”
“是!谢谢团长!”韩禧激动地回答。
走出营部会议室,张海峰连长拍了拍韩禧的后背:“好小子!今天表现得不错,不仅给咱们连长了脸,还跟陈少校搭上了关系。陈少校可是咱们补充团的‘宝贝疙瘩’,懂现代战争,跟他多学学,对你有好处。”
“俺知道,”韩禧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他要赶紧把今天跟陈少校聊的内容整理下来,尤其是旗语、侦察方法和火力搭配,明天就教给郑劼、陈标和同乡们,让他们也学学这些实用的知识。
两人往8连训练场走,路上遇到了几个其他连的军官,他们看到韩禧,都主动打招呼:“韩禧,今天讲得不错啊!以后有空,能不能来咱们连,给弟兄们讲讲战术?”
韩禧赶紧回话:“不敢当,都是陈少校和团长指点得好,要是各位长官不嫌弃,我随时可以跟弟兄们交流。”
回到训练场时,天色己经有些暗了。郑劼、陈标和同乡们都在训练场门口等他,看到他回来,赶紧围上来。“韩禧哥,会议开得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吴根生着急地问。
“没有,还遇到了个好长官,”韩禧笑着把今天的事跟大家说了一遍,从陈立夫少校的提问,到两人的讨论,再到李团长的认可,都详细地讲了出来。
“陈少校?就是那个从德国留过学的军官?”陈标眼睛一亮,“俺之前在营部领文件时见过他,听说他很厉害,没想到他还愿意跟你聊天!”
“是啊!韩禧哥,你太厉害了!”李建国兴奋地说,“以后咱们要是学会了旗语和侦察方法,训练肯定能更厉害,跟鬼子打仗也更有底气了!”
韩禧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有这些同乡的支持,有李团长、陈少校和张连长的认可,他一定能把这些现代军事知识教给更多人,让补充团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夕阳的余晖洒在训练场上,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韩禧掏出陈少校画的旗语图,递给陈标:“你把这些旗语符号抄下来,明天咱们一起学,学会了再教给其他弟兄。还有侦察方法和火力搭配,咱们也要慢慢练,争取让咱们8连,成为补充团最厉害的连!”
“好!”大家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在夕阳下传得很远。韩禧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悄悄对自己说:韩禧,加油!你一定能做到!
下章预告:1937年7月31日傍晚,韩禧刚把跟陈立夫少校讨论的内容整理成文字,就听到营部通信兵的喊声——李继明团长让他立刻去营部。他心里一愣,赶紧拿着整理好的文字,往营部跑。到了营部战术讨论室,他看到李团长和陈立夫少校都在,桌上还放着他整理的文字。李团长拿起文字,笑着说:“韩禧,你整理得很详细。我和陈少校商量了一下,想让你在8连搞个‘新式训练法’试点,把你说的旗语、侦察、火力搭配都加进去,看看效果。”韩禧心里又惊又喜——试点新式训练法?这可是个大任务!要是搞不好,不仅会让团长和陈少校失望,还会影响8连的训练。而且其他排长会不会配合?新兵们能不能适应?这么多问题,他该怎么解决?
烽火归途,1937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归途,1937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