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杏林笑谭》第十回(建医舍广济百姓 授医术培育良才)

小说: 杏林笑谈   作者:番茄抄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杏林笑谈 http://www.220book.com/book/7E8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杏林笑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上联:建医舍广济百姓施仁术妙手回春解疾苦 下联:授医术培育良才传道业杏林春暖育新苗

诗曰: 广济百姓施仁术,培育良才传道业。 医舍巍巍解疾苦,杏林春暖育新苗。 妙手回春除病痛,仁心济世显高风。 今朝且看施雨露,明日再续济世功。 但得天下无疾苦,何妨日夜忙碌中。

话说上回说到李时安用"笑方"治愈书生顽疾,得其赠送"妙手仁心,笑方除疾"匾额。自此名声愈盛,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仁心堂门前每日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这日清晨,李时安正在教导学徒们辨识药材,忽见门外来了一队官差,为首的竟是徐公子。如今他己在户部任职,特来传达圣旨:皇上感念李时安仁心仁术,特赐白银五千两,敕建"广济医舍",专为贫苦百姓治病施药。

李时安大喜过望,当即跪接圣旨。徐公子扶起他道:"李大夫,这是皇上对您仁心仁术的褒奖。医舍选址就在城东,那里贫苦百姓聚集,正需要这样的善举。"

次日,李时安便带着弟子们前往选址处勘察。但见城东一带屋舍简陋,街道肮脏,许多贫苦人家无钱看病,只能硬扛病痛。一个老妇人抱着咳嗽不止的孙儿,坐在破屋前垂泪。

李时安心生怜悯,当即道:"医舍未建,仁心先至。从明日起,我们就在此设临时义诊点,先为百姓解除病痛。"

于是,仁心堂弟子们每日轮班来此义诊,李时安更是早晚必到。不过旬日,就医治了数百病患。百姓们感激涕零,有的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有的主动帮忙搬运建材,都盼着医舍早日建成。

三个月后,"广济医舍"终于落成。这是一座三进院落,前厅诊病,中药房抓药,后堂设病房十间,可收容急重病患。皇上亲题"广济天下"匾额,高悬正门。

开诊那日,盛况空前。不仅百姓蜂拥而至,许多京城名医也前来祝贺。李时安当众宣布:"广济医舍永不收取诊金,贫苦者免费施药。愿天下无因病致贫之人!"

自此,李时安更加忙碌。白日里既要打理仁心堂,又要到广济医舍坐诊;晚间还要教导弟子,给孩子们讲故事。秀英见他日渐消瘦,心疼不己,常亲手熬制参汤为他补身。

这日,广济医舍来了个特殊病患。是个哑女,带着个瞎眼老母,从百里外徒步而来。老母患眼疾多年,几近失明。李时安仔细诊视,发现这是白内障,可用金针拔障术治疗。

但此法风险甚大,众弟子都劝他三思。李时安却道:"医者仁心,岂能因险避之?"他精心准备三日,选用特制金针,在众弟子围观下施术。不过一刻钟,老母眼前豁然开朗,竟能模糊见物!

哑女喜极而泣,跪地叩谢。更奇的是,她因激动竟发出声音,虽沙哑不清,却显见有治愈之望。李时安又为她针灸服药,调理半年,哑女竟能简单言语。母女俩感激不尽,自愿留在医舍帮忙,成了得力助手。

消息传开,求医者更多。李时安见人手不足,便扩大收徒规模。不仅收医药学徒,还收了些贫苦女子,教她们护理之道。秀英亲自教导女学徒产科技艺,常道:"女子生产是鬼门关前走一遭,咱们多尽份心,就能多救几条性命。"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广济医舍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者。李时安索性将自家棉被都捐了出来,秀英则带着女眷日夜赶制冬衣。京城富户受其感召,也纷纷捐钱捐物。

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曾被救治的百姓,有的康复后自愿来医舍帮忙,有的将自家多余的粮食送来。医舍门前常出现不知何人放置的蔬菜米粮,都是百姓自发报恩。

转年春天,瘟疫流行。广济医舍人满为患,李时安三天三夜不曾合眼。就在最忙碌时,他的幼子安儿也染上瘟疫,高烧不退。

秀英心急如焚,却仍强打精神在医舍帮忙。李时安一边救治病患,一边抽空为儿子诊治。众弟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

幸而安儿福大命大,终于转危为安。而这场瘟疫,因防治及时,死亡人数大减。皇上特赐"医国医民"金匾,表彰李时安功绩。

瘟疫过后,李时安深感预防重于治疗。于是在广济医舍开设"养生堂",每月初一十五开讲养生之道。从饮食起居到情志调摄,深入浅出,百姓受益匪浅。

他还编撰《百姓养生手册》,用通俗语言讲解防病知识。那些识字不多的百姓,也能照着手册调理身体。手册中还有许多药膳食谱,都是秀英多年摸索出来的良方。

这日,养生堂来了个特殊听众——太医院院判。他微服而来,听后赞叹不己:"李大夫将深奥医理化为浅显常识,这才是真正的仁心仁术啊!"

最让李时安欣慰的是,他的弟子们个个成才。有的留在广济医舍,有的回到家乡开诊行医,都将仁心仁术传播开来。就连那个哑女,也学会了基本医术,成了医舍得力的女医官。

李仁更是青出于蓝,己能独当一面。这日,他独自诊治了个疑难病例:个老农误食毒蘑菇,性命垂危。李仁急中生智,用甘草绿豆汤解毒,又辅以针灸,竟将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李时安得知后,老怀大慰,特赐他"仁心"二字为号,勉励他永怀仁心。

转眼又到除夕。广济医舍张灯结彩,李时安将无家可归者都请来吃年夜饭。席间,那个被治好的老农拉着李仁的手老泪纵横:"小神医啊,要不是你,老汉我就在阎王爷那儿过年啦!"

众人大笑,其乐融融。李时安与秀英相视而笑,看着满堂欢声笑语,深感这些年辛苦值得。

夜深人静时,夫妻二人漫步院中。秀英轻声道:"夫君可记得三年前,咱们还只是小小医馆。如今有了广济医舍,救了这么多人,培养了这么多弟子..."

李时安握紧她的手:"这一切都少不了娘子支持。记得当初开设义诊,还是娘子最先提议的。"

正说着,忽见李仁急匆匆跑来:"先生,城外来了个急症,症状古怪,请您去看看!"

正是:广济百姓施仁术,培育良才传道业。医舍仁心解疾苦,又遇疑难待解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回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E8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杏林笑谈 http://www.220book.com/book/7E8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