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上联:建医舍广济百姓施仁术妙手回春解疾苦
下联:授医术培育良才传道业杏林春暖育新苗
诗曰:广济百姓施仁术,培育良才传道业。 医舍巍巍解疾苦,杏林春暖育新苗。 妙手回春除病痛,仁心济世显高风。 今朝且看施雨露,明日再续济世功。 但得天下无疾苦,何妨日夜忙碌中。
话说李时安得皇上敕建广济医舍,每日里既要打理仁心堂事务,又要到医舍坐诊施药,还要教导众多弟子,真个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日清晨,天还未亮,李时安便起身来到书房,准备今日授课的讲义。但见案头堆满了弟子们的课业,都是近日诊治病例的记录与心得。 秀英轻手轻脚地进来,为他披上一件外袍:"夫君又一夜未眠?这般辛苦,身子如何吃得消。"说着将一盏参茶放在案头。
李时安握住妻子的手,温言道:"有娘子这般体贴,为夫再辛苦也值得。今日要讲授金疮药的配制,这是战场急救的要术,不可不精心准备。" 用过早膳,李时安先到仁心堂处理了几个急症患者,随即赶往广济医舍。但见医舍门前早己排起长队,不仅有求医问药的百姓,还有许多前来观摩学习的医者。李仁正在前厅坐诊,见师父到来,忙起身相迎。 "师父,今日来了几个特殊病例。"李仁低声道,"有位老兵,战场上留下的旧伤复发,伤口溃烂不堪。还有几个从边关来的百姓,说是当地正流行一种怪病。" 李时安点头:"先看老兵。战场旧伤最是难治,往往缠绵数十年不愈。" 来到病房,但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兵卧在榻上,左腿伤口深可见骨,脓血淋漓。李时安仔细检查后,道:"这是金疮毒邪入里,非一般药石可治。需先用刀刮去腐肉,再以特制金疮药外敷。" 说罢亲自取来手术刀具,在弟子们的围观下施术。刮骨疗伤之时,老兵咬紧牙关,汗如雨下,却一声不吭。李时安赞叹道:"老英雄好气魄!" 处理完伤口,李时安取出一个青花瓷瓶:"此乃我家传金疮药,用三七、血竭、乳香、没药等十余味药材配制,专治金疮痈疽。"敷药不过半个时辰,老兵便觉疼痛大减,连声称奇。 这时,那几个边关来的百姓被扶了进来。但见他们面色青紫,手足冰凉,却自称燥热难当。李时安把脉后,面色凝重:"这是寒邪入里,真寒假热之症。若误用寒凉药物,必死无疑。" 他当即开出附子理中汤,重用附子、干姜等大热之药。众弟子皆惊,李仁忍不住道:"师父,患者自称燥热,再用热药,恐怕..." 李时安正色道:"医者当辨证论治,不可被表象所惑。此症看似热症,实为寒邪深入,非用大热之药不能驱除。"果然,患者服药后先是浑身战栗,继而大汗淋漓,症状顿时减轻。 处理完这些疑难杂症,己是午后。李时安顾不上用饭,立即开始授课。今日讲授的是《金匮要略》中的杂病论治,他特地选了几个典型病例,结合方才诊治的经验,讲解得深入浅出。 "医者治病,贵在知常达变。"李时安谆谆教导,"如同用兵,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方才那个真寒假热之症,若不明辨,误用寒凉,便是害人性命。" 众弟子听得如痴如醉,纷纷记录。来自边远地区的学徒更是获益匪浅,因为这些病症在他们的家乡颇为常见。 授课至日落时分,忽见门外来了几个官差,捧着个昏迷的孩童。原来这是知府大人的独子,玩耍时不慎落水,救起后便昏迷不醒,气息奄奄。
李时安急忙施救,先用针灸之法促其苏醒,又配以汤药驱寒。忙至深夜,孩童终于转危为安。知府大人感激不尽,非要重金相谢。 李时安婉拒道:"医者本分,何足言谢。大人若有意,不妨资助些药材,惠及更多百姓。" 知府连连称是,当即命人送来大批药材。李时安便将这些药材分作两份,一份留在广济医舍,一份让弟子们带回家乡,惠及乡里。 自此,李时安更加注重培养弟子。他不仅教授医术,更注重医德培养,常道:"无德之医,其术愈精,其害愈大。" 这日,他特地开设"医德讲堂",讲述历代名医轶事。从扁鹊的"六不治",到华佗的"宁死不事权贵",再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听得弟子们肃然起敬。 最让人感动的是,李时安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从不藏私。就连家传的金疮药秘方,也公之于众。他常说:"药方愈传愈广,能救的人就愈多。若人人都藏私,医术如何能进步?"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弟子们进步神速。李仁己经能够独当一面,常代师出诊。其他弟子也各有所长,有的擅长妇科,有的精通儿科,有的专治外伤。 转眼中秋将至,李时安决定举办一次医术大赛,检验弟子们的学业。比赛内容包括辨药、诊脉、针灸、方剂等,还要现场诊治疑难病例。 比赛那日,广济医舍热闹非凡。不仅弟子们踊跃参加,许多京城名医也前来观摩。最精彩的环节是现场诊治:有个病患假装多种病症,考验弟子们的辨证能力。 李仁表现最为出色,不仅准确诊断,还能说出病机治法。其他弟子也各有千秋,展现出了扎实的功底。众名医纷纷赞叹:"李大夫教徒有方,这些弟子将来必成良医!" 赛后,李时安将弟子们聚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今日比赛,不是要比出高低,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自己的不足。医道无穷尽,活到老,学到老。切记不可骄傲自满。" 这时,忽见门外来了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抱着个气息奄奄的孩童。李时安立即上前救治,弟子们也纷纷围拢过来学习。 看着师父悉心救治的身影,李仁忽然明白:师父之所以不辞辛劳地培养弟子,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天下处处都有良医,百姓再不受病痛之苦。 正是:广济百姓施仁术,培育良才传道业。医舍仁心解疾苦,杏林春暖育新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E8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