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判巡查的余威犹在,江凡行事愈发谨慎。他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对清河村本土的经营上,那浩瀚的北宋愿力结晶除非必要,绝不再轻易动用,俨然一副恪尽职守、默默耕耘的基层小神模样。
然而,实力的提升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神念壮大后,他对辖区内“地气”的感知和调理能力水涨船高。以往只能模糊感应,如今却能清晰地“看”到地气如同无形的脉络,在大地之下缓缓流淌。何处淤塞,何处涣散,何处生机盎然,何处死气沉沉,皆了然于心。
清河村土地贫瘠,大多为砂石地,地气本就算不上旺盛。除了村前那片赖以生存的水田区域地气稍显聚集外,周边大片的山坡荒地,地气都极其微弱涣散,难以滋养作物。
“若能引导地气,滋养这些荒地,使其变为良田,村民生计便能大大改善,香火愿力必然更加旺盛。”江凡心中萌生此念。但引导地气,梳理山河,并非土地神的基础权能,需要更高的神道修为和对天地法则更深的理解,或者…借助外物。
他首先尝试凭借自身神力,强行汇聚地气。效果甚微,如同试图用手掌汇聚流水,费力且流失极快。他那点本土神力,对于偌大的荒山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或许…城隍庙的库房里,会有‘灵壤’、‘息壤’之类能滋养地气的神道物资兑换?”江凡想起神道信息中的只言片语。神灵完成职司,上缴符钱后,有时会获得一些“俸禄”神力,而若有特殊贡献或积攒足够功绩,亦可向上级申请或用积累的功勋兑换一些修行物资。
他如今每月上缴的符钱数量和质量都稳定超出标准,或许能积攒一些功绩?
数日后,恰逢鬼差再次前来收取符钱。这次江凡缴纳的全是品质上乘的本土符钱,无一掺假。那鬼差清点完毕,冰冷的脸上似乎露出一丝极难察觉的满意,沙哑道:“清河土地,近期差事办得不错。本月考评,可记‘中上’。”
“多谢上差肯定!皆是城隍爷治下有方,小神不敢居功。”江凡谦卑回应,随即状似无意地小心问道:“敢问上差,小神近日感察辖区内地气略有涣散,欲稳固地脉,滋养一方,不知庙中…可有如‘灵壤’之类的资材可供兑换?”
那鬼差闻言,空洞的眼睛瞥了江凡一下,似乎有些意外这穷乡僻壤的土地竟知道“灵壤”,但还是公事公办地回答:“有。下品灵壤,十功勋一两,可固本培元,微增地气。汝本月考评‘中上’,可得功勋三点,往年无积余,不够。”
价格高昂,且功勋难得。江凡心中了然,却不气馁,至少确认了确有途径。他再次恭敬道:“多谢上差指点。小神必定勤勉职司,积攒功勋。”
鬼差不再多言,化作阴风离去。
功勋不足,兑换无门。江凡并未失望,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意识深处。那沉淀的北宋愿力结晶,虽无法首接兑换此界物资,但其本身,不就是一种蕴含着庞大生机与“造化”念头的能量集合吗?其中不乏对“五谷丰登”、“土地肥沃”最虔诚的祈求之力。
“能否…模拟灵壤的效果?”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
他再次分离出一丝极其细微的结晶能量,这一次,他小心翼翼地提取其中所有关于“丰饶”、“生长”、“肥沃”的念头特质,将其高度凝聚。
过程比制造符钱更加艰难。这些“丰饶”念头与愿力本身紧密结合,难以完全剥离。江凡全力运转神念,借助【诸天司命】位格的一丝调和之力,终于将这丝特质能量勉强凝聚成一粒比沙尘还要微小的、散发着柔和生机光芒的淡黄色光点。
这光点极其不稳定,仿佛随时会溃散回原始愿力。
江凡不敢怠慢,神念锁定村东头一小块最为贫瘠、地气几乎枯竭的砂石荒地,小心翼翼地将这粒“伪·灵壤”光点打入地下深处。
光点融入大地的瞬间,并未立刻引起剧变。但江凡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一小片区域死寂的地气,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活力,开始缓慢地…复苏!虽然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但确确实实,那片土地的本质正在发生极其细微的改变!
“成功了!真的可以!”江凡心中激动。虽然效率低下,消耗心神,且效果远不如真正的灵壤,但这无疑证明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利用诸天愿力的特质,模拟甚至创造神道物资!
他按捺住激动,没有继续尝试。此法消耗太大,且需要持续施为,非一日之功。他决定将这作为长期计划,每日凝聚一丝“丰饶”能量,慢慢滋养那片试验田,观察效果。
…
北宋,东京汴梁。
夏至己过,天气日渐炎热。来自北方的紧急奏报开始陆续传入京城:河北、山东等地突发蝗灾,蝗虫铺天盖地,吞噬禾苗,形势严峻!
若是往年,赵佶或许只会敷衍地下令地方官员自救,然后继续沉迷他的书画艺术。但今年不同。他虽惊不慌,甚至隐隐有一丝期待。
“天尊早己警示朕需防灾荒,朕己暗中预备‘金薯’,此物非蝗虫所喜,且生长于地下,或可在此灾中发挥奇效!”他立刻密令蔡京,调动皇城司力量,将部分储备的“金薯”藤苗和种植手册,以“钦差秘使”的方式,紧急送往灾情最严重的几个州府,命令当地绝对可靠的官员秘密组织种植,以作应急之备。
同时,他于宫中再次虔诚祭祀,向“司命天尊”祈祷,感谢天尊先知灼见,并祈求天尊施展神力,助大宋平息蝗灾。
…
土地神域内,江凡感受到了赵佶的祈祷和那即将爆发的蝗灾信息。他心中一动,这无疑是一个获取大量高质量“救灾”愿力的绝佳机会。
但他并未立刻回应。而是先仔细感知了一下那片试验田。经过数日持续不断的“丰饶”能量滋养,那小块荒地的地气明显活跃了不少,土壤颜色似乎都深了一丝,甚至顽强地冒出了几根原本绝不可能在此地生长的野草嫩芽。
效果显著!
江凡心中有了计较。他再次分离出一丝北宋愿力,这次,他着重提取了其中关于“驱虫”、“灭害”的念头(源自农民对蝗灾的恐惧和祈求),将其与少量信仰力结合。
然后,他发动了【诸天托梦】。
…
宋宫梦境。
“蝗灾己起,此乃天劫,亦乃人祸。”天尊法相威严,声音带着一丝肃杀,“朕赐尔‘驱蝗法’,可于田间地头焚烧特定药草,产生烟雾,驱散蝗虫。然此乃治标。”
“谨记,‘金薯’方是活民之本。趁此灾时,大力推广,可收奇效。另,灾后需注意防疫,深埋病死牲畜,清洁水源,可防大疫。”
一道关于驱蝗药草(其实是几种常见且有驱虫效果的野草)的信息和防疫要点融入赵佶意识。
“妥善处置,此灾可变功绩。香火虔诚,朕自佑之。”
神谕言简意赅,却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将灾难转化为政绩的提点,让赵佶眼前一亮!
…
不久后,北宋朝堂之上。面对汹汹灾情,赵佶一改往日昏聩,竟拿出了看似可行的“驱蝗法”和“防疫策”,并暗示己有“祥瑞”可解粮荒。虽仍有大臣质疑,但在蔡京一党的附和和灾情的压力下,各项措施得以推行。
尤其是“金薯”在灾区的秘密推广,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产量,在关键时刻成为了救命粮,不知活了多少饥民。消息隐约传回,赵佶声望在底层百姓和部分务实官员中悄然提升。
而赵佶则将一切功劳归于“天尊庇佑”,祭祀愈发狂热。海量的、带着强烈感激和劫后余生庆幸的愿力,如同汹涌浪潮,再次涌向江凡。
江凡熟练地引导着这股愿力,重点将那些“驱虫”、“防疫”、“丰收”的念头特质分离出来,压缩凝聚成更多的“伪·灵壤”光点,持续打入那片试验田中。
同时,他也感觉到,【诸天司命】的位格在这次涉及大规模民生灾害的愿力反馈中,似乎又凝实了不少,甚至隐隐带上了一丝“驱疫禳灾”的微弱权能气息!
试验田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一个月后,那片原本砂石的荒地,竟然覆盖上了一层稀薄的绿色!虽然只是最耐贫瘠的野草,但生机己显。地气活跃度,几乎追上了村中普通田地的水平!
江凡站在地头(神念感知),心中充满成就感。点化荒山,改良土壤,这才是土地神真正该做的事!
而他凭借诸天愿力,竟真的走通了这条另类的道路。
灵壤虽未得,荒山己初绿。假以时日,这清河村,或许真能变成一片真正的福地。
而他也开始期待,下一次城隍庙鬼差前来时,是否能积攒到足够的功勋,去兑换那一两真正的“下品灵壤”。他很想看看,这神道正统的灵壤,与自己这“伪·灵壤”相比,又有何不同。
作者“文昌君”推荐阅读《我在仙武当司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E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