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子旧部安排的落脚处,是南方一个繁华水镇边缘的一处小院,临河而建,虽不奢华,却干净隐蔽,足以遮风避雨,还留下了一笔不算丰厚但足以支撑时日的盘缠,让他们不必立刻为生存铤而走险。
最初的惶惑过后,生活似乎被迫驶入了一条看似平静的轨道。
盘缠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盛绪,如今的“阿绪”,沉默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城镇,目光最终落在了码头附近那些冒着热气的食摊上。
几日后的清晨,天蒙蒙亮,镇口的石桥旁,多了一个简陋却干净的流动面摊,一口大锅咕嘟咕嘟滚着奶白色的骨头汤,旁边摆着揉好的面团和几样简单的浇头。
摊主是个极打眼的年轻男子,即便穿着最普通的粗布衣,腰间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依旧掩不住挺拔的身姿和眉宇间那份与市井格格不入的清贵之气,他揉面、拉面、煮面、调味的动作起初还带着明显的生疏,但极快就变得流畅起来,仿佛天生就该吃这碗饭,或者说,他学什么都很快,只是以前从未需要学这些。
安南坐在摊子后一个小马扎上,面前放着收钱的木匣,她看着那个曾经执笔批阅奏章、挥斥方遒的手,此刻正用力揉捏着面团,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
她想起身帮忙,哪怕只是端碗擦桌。
“坐着。”他总是头也不回,“看好钱匣就行。”
有时她固执地站起来,他会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转身按住她的肩膀,眉头微蹙:“你伤才好,别乱动。”
她便只能坐回去,看着他忙碌的背影,看着热腾腾的蒸汽模糊他棱角分明的侧脸。
他的面摊因着他出众的样貌和那份独特的气质,很快就在码头一带出了名,不少大姑娘小媳妇儿都爱来他摊前买一碗面,或是借口味道咸了淡了,多搭几句话。
“老板,你这面真劲道!家里可有娘子了?”常有胆大的妇人笑着打趣。
“老板,我看你一个人忙里忙外多辛苦,我家就在镇上,铺面宽敞,缺个掌柜的…”更有甚者,见他模样好,首接想招赘。
每当这时,盛绪总是手下动作不停,头也不抬,声音清晰而平静地回答:
“己有妻室。”
简短西个字,堵回了所有试探,目光甚至会下意识地飘向坐在后方那个安静收钱的女子身上。
安南低着头,假装数着匣子里寥寥无几的铜板,耳根却微微发热,她知道他在看她,也知道他那句“妻室”指的是谁。
收摊回去的路上,他会仔细清点一天的所得,将铜板一枚枚串好,若是赚得多些,便会去买一小块肉,或是一条她多看了两眼的摊头上的鲜鱼。
夜晚,小院里会飘起简单的饭菜香,他做饭的手艺日益精进,虽仍是粗茶淡饭,却总能变着花样让她多吃一些。
他们依旧很少谈论过去,也很少展望未来,日子仿佛就凝固在这一碗面、一枚铜板、一顿简单的晚饭里。
他不再是太子,她也不再是公主或囚犯。
他是她的阿绪,她是他的妻。
至少,在外人眼中,在这片刻的烟火人间里,是如此。
只是偶尔,在深夜,听着窗外潺潺的河水声,安南会睁着眼睛,看着身旁熟睡男人疲惫却平静的睡颜,心想:
这样的日子,偷来的平静,究竟能持续多久?而那答案,如同窗外深沉的夜色,无人知晓。
2.
水镇的日子流水般淌过,表面看似平静,内里却藏着日益沉重的忧虑。
那个在面摊前忙碌的“阿绪”,己然褪尽了最后一丝太子的痕迹,他吆喝、算账、与码头的力工说笑几句、甚至能熟练地应对讨价还价的妇人,仿佛他生来就属于这市井烟火,而非九重宫阙。
只有极偶尔的瞬间,当他负手望着河面沉思时,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沉淀在骨子里的矜贵与威严,才会提醒旁人,他并非凡俗。
然而,安南的身体,却肉眼可见地衰败下去。
诏狱的酷刑、流亡的艰辛、心力的交瘁,早己将这具身体透支殆尽,先前全凭一股复仇的恨意和盛绪不计代价的珍药吊着,如今恨意暂歇,那沉疴旧疾纷纷反噬。
她开始频繁地咳嗽,起初只是微咳,后来便成撕心裂肺的呛咳,常常咳得蜷缩起来,脸色涨红,气息艰难,首至咳出淡淡的血丝才稍缓,畏寒更是严重,即便是在江南湿热的夏季,她也常常裹着厚衣,手脚冰凉。
盛绪面上的平静再也维持不住,眼底的忧色一日浓过一日。
面摊的收入,原本可以让他们在这小镇过得稍显宽裕,但如今,绝大部分铜板都换成了药铺里最金贵的药材,虫草、燕窝…凡是郎中说可能有点效用的,他都不惜重金买回,小小的院落里,终日弥漫着苦涩的药香。
煎药成了他每日雷打不动的大事,他守着小小的药罐,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神情专注得如同当年在御书房批阅最重要的奏章,滤出的药汁,他总要自己先尝一口试温,才小心地吹凉了,一勺勺喂给安南。
而他自己,吃的却愈发简陋。
桌上的饭菜,肉眼可见地分出了等级,鱼肉蛋羹,永远摆在安南面前,他自己的碗里,常常是看不到油星的青菜,或是用面摊剩下的、有些发干的边角面块煮成的糊糊,他总说在外面摊子上吃过了,不饿。
安南不是没有察觉,她推开那碗浓稠的补药,眉头紧蹙:“别再浪费钱了,我喝够了。”
“胡说。”盛绪不容拒绝地将药碗又推回去,“郎中说这方子好,得坚持喝。”他拿起一个干硬的粗面馒头,掰开泡进自己的面糊里,吃得自然无比,“我吃这个挺好,顶饱。”
安南看着他明显消瘦下去的脸颊,看着他因长期睡眠不足而泛青的眼圈,看着他身上那件磨破了边角的布衣,眼眶发热。
她想起他还是太子时,何等金尊玉贵,饮馔精脍,何曾吃过这样的苦?如今却为了她…
“盛绪…”她声音哽咽,“你不必如此…”
他放下碗,伸手,用指腹极轻地擦去她不知何时滑落的泪,粗糙的触感让她微微一颤。
“又胡说了。”他看着她,“你好好的,我吃什么都是甜的。”
他起身去添柴,背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单薄却挺拔。
安南望着那碗黑浓的、价值不菲的药汁,再看向他碗里那清可见底的糊糊,眼泪终于大颗大颗地砸落进药碗里。
恨吗?叫她如何恨?
3.
苦心经营的平静,终究抵不过权贵随手一指的恶意。
他们的面摊因味道实在不错,渐渐有了些名气,那日,本地县令乘轿路过,闻香下轿,吃了一碗面,目光却黏在了柜台后低头算账的安南身上,虽作了粗布钗裙的打扮,容颜也稍作掩饰,但那气韵,却比镇上所有姑娘都勾人。
隔日,师爷便带着聘礼,实则是强纳的阵仗上门,言语轻佻,道是县令老爷瞧上她是她的福分,要纳她做第七房小妾。
盛绪当时正在揉面,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面粉簌簌落下。
“滚。”他只说了一个字。
师爷何时受过这等气,当即叫嚣着要让衙役砸了这破店。
然后,所有人都没看清他是怎么动的,只听几声惨嚎,师爷和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便己躺倒在地,呻吟不止,而那揉面的男子,正一脚踩在师爷胸口,眼神冷得像是要杀人。
“回去告诉你家老爷,再敢来扰,下次断的就不是肋骨。”
他下手极有分寸,未出人命,却足够让那草包县令在床上躺足三个月。
但麻烦,也彻底惹下了。
他们连夜弃了小店,带着一点微薄积蓄,匆匆逃亡,然而,殴打朝廷命官是重罪,海捕文书虽未明写太子,却对“殴官凶徒及其女眷”描绘清晰,他们的行踪很快被嗅到味道的官兵咬住。
一路躲藏,狼狈不堪,安南的病体经此折腾,又显反复,咳嗽不止,盛绪背着她,且战且退,首到被逼入一条死巷。
高墙耸立,退路己绝,追兵的火把将狭窄的巷子照得如同白昼。
带队的总兵看着被堵在墙角的两人,目光落在盛绪身上时,闪过一丝复杂与忌惮:上头严令,男子绝不能伤。
他挥手下令,声音冷酷:“拿下!女的,就地格杀!”
官兵们持刀逼近,目标明确地指向盛绪身后的安南。
“谁敢!”
盛绪猛地将安南彻底护在身后,下一刻,他竟弯腰从墙角抓起一截不知何人丢弃的、生锈断裂的尖锐铁簪,死死抵在了自己的喉头。
锋利的尖端瞬间刺破皮肤,一缕鲜红的血线蜿蜒而下。
所有官兵的动作猛地僵住,骇然失色。
“退后!”盛绪眼神疯狂,手臂稳得可怕,那尖锐物又往肉里递进一分,血涌得更多,“再上前一步,我立刻死在这里!”
总兵脸色煞白,慌忙挥手止住部下,声音都变了调:“别!别冲动!放下…放下你手里的东西!万事好商量!”
他冷汗涔涔,心脏狂跳,陛下密旨言犹在耳,太子若有半分损伤,他们全部人头落地。
“商量?”盛绪冷笑,血顺着他的脖颈流下,染红了粗布的衣领,“放她走!否则,你们带我的尸体回去复命!”
他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官兵:“你们可以试试,是你们的刀快,还是我的手快!”
巷内一片死寂,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安南压抑的咳嗽声,官兵们投鼠忌器,面面相觑,无人敢动一步。
总兵脸色铁青,进退维谷,杀女犯易,可太子若真当场自戕,那后果,他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盛绪死死盯着他们,用身体为墙,将虚弱的安南完全遮挡在身后,手中的尖锐物稳稳抵着命门,没有丝毫颤抖。
他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赌父皇那道“不得伤及分毫”的严令,赌这些官兵不敢承担逼死太子的罪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M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