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丁伟赴任新一团,被服厂里暗藏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亮剑:从军迷到铁血指挥官 http://www.220book.com/book/7GM6/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亮剑:从军迷到铁血指挥官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亮剑:从军迷到铁血指挥官最新章节随便看!

李云龙在被服厂的日子,过得是既憋屈又忙碌。憋屈的是,整天对着针头线脑、布料棉絮,听着缝纫机嗡嗡呀呀的声音,闻着空气中漂浮的细小纤维,这对于一个习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的铁血汉子来说,简首比关禁闭还难受。他时不时就站在被服厂那简陋的院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太行山脉,耳朵仿佛还能听到苍云岭上的枪炮轰鸣,心里像有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但忙碌也是真忙碌。李云龙可不是个甘于寂寞、安分守己的主。既然旅长让他来当这个被服厂长,那他就要把这个厂长当出花样来。他骨子里那股来自后世的实用主义和创新思维,开始在这小小的被服厂里悄然发酵。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摸清被服厂的家底。十几架老掉牙的手摇缝纫机,大部分都吱呀作响,需要时常上油维护,针头也磨损得厉害;库存的布料主要是自家纺的土布和少量通过秘密渠道换来的洋布,数量有限,颜色更是灰扑扑的单一;填充棉花的来源更是让他头疼,正如副厂长老马所说,好的原棉极其稀缺,大部分是反复使用的絮棉,甚至掺杂了不少韧性差、保暖性更差的短绒棉和植物纤维。

“厂长,不是咱们不想用好棉花,实在是搞不到啊。”老马叹着气,“鬼子对棉花控制得特别严,封锁线又密,老百姓自己种点棉花也不容易,咱们收购的价格又不能给太高,难啊。”

李云龙背着手在仓库里踱步,捏着一团颜色发黄、板结在一起的絮棉,眉头拧成了疙瘩。这玩意絮进棉衣里,别说保暖,恐怕跑几步就得往下掉渣,遇到雨雪天气,更是容易板结成一块冰坨。

“他娘的,这不是糊弄鬼吗?”李云龙骂了一句,但心里明白,这不是被服厂工人不用心,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光骂解决不了问题。李云龙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想起后世的一些土办法和替代材料。

“老马,咱们这附近山里,老乡们鞣制羊皮、狗皮的多不多?”李云龙问道。

“皮子?有一些。厂长,您是想……”老马有些疑惑。

“搞点皮子来!不要好的,碎的、边角料都行!”李云龙眼睛发亮,“咱们试试,把这些皮子鞣软了,剪成小块,或者打成毛茸茸的皮絮,掺到棉花里,或者干脆做内衬!皮子防风啊,比光用这破絮棉强!”

老马听得一愣一愣的,用皮子絮棉衣?这倒是头一回听说。“可是厂长,这鞣制皮子……咱们没人会啊?而且味道也大……”

“不会就学!找老乡请教!”李云龙一挥手,“味道大怕啥?总比冻死强!再去问问,有没有羊毛?兔毛?哪怕结实的麻,给老子用石灰水或者碱水好好煮软了,弄成软和的纤维,试试能不能用!”

这就是李云龙的风格,敢想敢干,不怕试错。他立刻组织了几个手脚麻利又有点手艺基础的战士和工人,成立了一个“材料改进小组”,专门琢磨这些替代填充物的事情。他还亲自画了几张歪歪扭扭的草图,是关于一种双层夹片的棉衣内胆设计,试图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静止空气层来保温。

除了材料,他还盯上了生产效率。手摇缝纫机太慢,而且对摇柄的工人体力消耗大。他观察了被服厂旁边那条流速不慢的小河,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搞个水轮机,带动传动轴,再来带动缝纫机?

这个想法把老马和厂里的老师傅们都吓了一跳。“厂长,这……这能行吗?咱们没人懂这个啊?”

“不懂就琢磨!老子就不信,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李云龙那股子倔劲上来了。他让虎子去旅部修理所,软磨硬泡“借”来了一个懂点机械原理的老师傅,又找村里木匠、铁匠帮忙,还真就在河边鼓捣起一个简陋的水力传动装置。虽然故障频频,效率提升有限,但这股子敢于尝试的劲头,却悄悄改变了被服厂因循守旧的气氛。

当然,李云龙也没忘了“老本行”。他以“保卫被服厂”为名,将厂里二十多个年轻力壮、原本是战斗部队因伤调来的警卫战士组织起来,搞起了“准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可不是简单的站岗放哨,而是掺杂了他对山本特工队作战方式的思考和应对之法。

“都听好了!小鬼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咱们不懂他们!”在厂区后面的打谷场上,李云龙对着这些虽然伤愈但战斗热情不减的战士们训话,“鬼子有一种特殊部队,叫特种部队,人不多,但装备好,训练狠,专门干偷鸡摸狗的勾当,比如偷袭咱们的指挥部、后勤单位,就像咱们被服厂!”

战士们立刻紧张起来。

“怕个球!”李云龙一瞪眼,“只要准备充分,咱们照样收拾他!从今天起,除了站岗,每天加练!练什么?练眼神!给老子盯着远处看,看飞鸟,看树叶动,提前发现敌人!练听力!睡觉都给老子竖着一只耳朵!练反应!听到动静,三秒内给老子抄家伙找到掩体!练拼刺!别看咱们现在摸针线,手里的枪杆子不能丢!更要练打冷枪!老子就要求你们,一百米内,给老子指哪打哪!”

于是,被服厂后院经常响起噼里啪啦的枪声(用的是复装子弹和少量实弹训练),引得附近老乡都好奇张望,不知道这个绣花厂怎么整天像打仗一样。李云龙甚至还弄来一些火药,模仿后世特种部队的诡雷设置,教战士们如何在厂区外围布置一些简易的预警和防御装置。

副厂长老马看着李云龙这些“不务正业”的举动,忧心忡忡,又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尽量保障好生产。而李云龙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这些准备,都是为了那个即将到来的消息——独立团杨村遇袭,以及他重新披挂上阵的时刻。他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积蓄力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改进,一点训练,在未来都可能救命。

就在李云龙在被服厂一边折腾“技术创新”,一边狠抓“安保训练”的同时,关于新一团团长人选的问题,也在旅部和师部之间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权衡。

苍云岭一战后,新一团名声大噪,但也损失不小,更需要一位能镇得住场子、能带领这支虎狼之师尽快恢复元气并继续打硬仗的指挥官。原政委暂时主持工作,但毕竟军事主官空缺。

旅长和师长在地图前商量了很久。

“李云龙这小子,是个惹事精,但确实能打。让他去被服厂磨磨性子也好。”旅长抽着烟说道。

“新一团的团长,得找个能压得住那些骄兵悍将的,还得有真本事。”师长沉吟道,“李云龙留下的摊子不错,底子打得好,但下一步的发展也很关键。”

这时,他们想到了一个人——原新一团副团长,后调任其他部队的丁伟。丁伟也是老红军出身,作战勇猛,头脑灵活,带兵有一套,而且资历足够,和新一团很多干部都熟悉。

“丁伟现在在哪里?”师长问道。

“他刚接到命令,正要动身去延安学习。”旅长回答道。当时抽调部分团级干部去延安学习,是总部的一项重要安排。

“去学习?”师长思考了片刻,手指敲了敲地图,“机会难得,但新一团现在更需要他。这样,立刻发报,追回丁伟去延安的命令,改派他立刻到新一团上任!担任团长!”

命令很快通过电台发出。此时,丁伟己经收拾好行装,正准备带着警卫员出发前往延安。接到这封紧急电报时,他愣了好一会儿。

去延安学习,是提升理论水平、开阔眼界的好机会,他很是期待。但突然让他去接手刚刚打了大胜仗、名声在外的李云龙团,这同样是一副重担,更是一种信任和重托。

丁伟没有任何犹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立刻改变路线,带着简单的行李和警卫员,快马加鞭赶往新一团驻地。

几天后,丁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新一团团部所在地。得知消息的团部干部们纷纷出来迎接。大家对于这位老上级的回归,心情复杂。一方面,丁伟能力出众,大家信服;另一方面,老团长李云龙虽然被撤职,但在新一团的威望极高,战士们都很想念他,不知道这位新团长能否带领好他们。

丁伟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他没有多说什么客套话,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下部队,去看望战士们,查看装备情况,了解部队现状。

他看到了战士们虽然疲惫但眼神中的锐气,看到了苍云岭缴获的那些崭新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和掷弹筒,也看到了名单上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以及医院里躺着的伤员。

晚上,在新一团团部召开的连以上干部会议上,丁伟开门见山:“同志们,上级派我丁伟来新一团,不是来享受苍云岭胜利果实的,是来带着大家继续打鬼子的!老李(李云龙)打下了好基础,咱们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给牺牲的战友丢脸!”

他话语朴实,但态度坚决,一下子拉近了和干部们的距离。

“当前第一要务,是恢复战斗力!训练不能松!尤其是对新装备的使用,缴获了鬼子的掷弹筒、机枪,就要尽快形成战斗力!各营连要组织骨干,尽快掌握!第二,要做好总结,苍云岭一仗,为什么能赢?除了老李胆子大、点子鬼,还有哪些经验教训?各连都要讨论,形成报告!第三,加强警戒,防备鬼子报复!”

丁伟的部署有条不紊,显示出一名优秀指挥员的素养。他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抓住了恢复和巩固部队战斗力这个核心。干部们纷纷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

随后几天,丁伟深入各个连队,和战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他发现新一团的战士们战斗意志极其高昂,但经过苍云岭恶战,确实需要休整和补充。他一方面向上级打报告请求补充兵员,另一方面也在根据地里积极动员,招募新兵。

同时,他也听说了李云龙在被服厂的“事迹”——什么用水力带缝纫机、用皮絮掺棉花、还整天带着警卫班打枪训练……丁伟听着汇报,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李云龙,真是到哪都不安生!绣花?我看他是把被服厂当军营了!”

笑过之后,丁伟心里却对这位老战友多了几分佩服和好奇。李云龙打仗鬼点子多他是知道的,但这搞生产、搞创新,似乎也有一套?他隐约觉得,李云龙在被服厂折腾的这些名堂,恐怕没那么简单。

而李云龙,在得知丁伟接手新一团后,也松了口气。丁伟的能力他清楚,有他在,新一团垮不了。这更让他安心地在被服厂进行自己的“秘密准备”。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山本特工队的刀锋,快要亮出来了。他和他那些经过简单训练的警卫战士,以及那些改进的(虽然依旧简陋)冬装样品,或许很快就能派上用场。

太行山的秋风,渐渐带上了寒意。被服厂里,新的棉衣在一针一线中缓慢成型,而厂区后院的枪声,却一天都未曾间断。丁伟在新一团忙着整军经武,恢复元气。战争的阴云并未散去,反而在平静的表象下,酝酿着更大的风暴。李云龙在等待,丁伟在整顿,而远在太原的山本一木,也正对着地图,将目光投向了八路军的腹地,寻找着他特种作战实验的第一个猎物。

钢铁的脊梁,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碰撞的来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7GM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亮剑:从军迷到铁血指挥官 http://www.220book.com/book/7GM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