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2章 曹睿的决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最新章节随便看!

群臣退出后,曹睿带着三位重臣来到偏殿。

西人围坐在地图前,继续商议。

曹真指着地图道:“陛下请看,若吴蜀真按盟约出兵,蜀出关中攻潼关,吴出合肥攻淮南,我军确将两面受敌。”

司马懿补充道:“不仅如此。刘昶用兵如神,若其兵分两路,不仅攻潼关,同时首取河东,与东吴呼应,则并州危矣,洛阳危矣!!”

华歆仍不以为然:“二位过于忧虑。吴蜀各怀鬼胎,岂能真心合作?待其出兵,必有破绽。”

曹睿沉思良久,忽然问道:“先帝文皇帝在位时,如何应对吴蜀联盟?”

司马懿答道:“先帝明鉴,始终采取离间之策。夷陵之战后,吴蜀虽复交,然猜忌犹存。此次盟约如此具体,恐难离间。”

这时,宦官送来最新情报。

曹睿阅后,脸色更加阴沉:“细作来报,刘昶为雍州牧坐镇长安,魏延率三万步骑屯兵渭南,赵云率三万步骑屯兵旬邑,孙权在称帝两月后便迁都秭陵,改名建业,看来此次两国并非虚张声势。”

西人沉默片刻。

曹睿问道:“太尉,此次如何是好?”

司马懿道:“陛下无需惊慌,刘昶此举乃是为了防止我大魏从潼关和蒲阪进军威胁长安,并非图谋东进。至于孙权...鼠辈而己,不值一提。”

曹真轻轻点了点头:“太尉所言甚是。在下和孙权、刘昶皆交过手,凭心而论,孙权不值一提,但刘昶...乃我大魏心腹之患!!”

曹睿暗暗点头。

刘昶究竟有多棘手,他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华歆拱手道:“陛下,老臣夜观星象,今年关中之地有将有百年难遇之大旱,我等可趁此机会,出兵收复关中,歼灭蜀寇。”

闻言,曹睿先是大喜过望,随即冷静下来,思考许久。

半晌后,曹睿冷声道:“大将军所言极是,吴蜀二国虽联盟,但我之大敌只刘昶而己。既然太傅言关中将大旱,那如此千载难逢的时机,又岂能错过!传朕之命......”

“命后将军王凌率三万大军屯驻潼关,大将军曹真率十万大军屯驻平阳,随时准备进攻关中!!”

曹真和华歆齐声领命。司马懿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

曹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阙,沉声道:“朕自知年少即位,威望未立。然祖宗基业,断不可失于朕手。望诸位爱卿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三人跪地齐声道:“臣等必竭尽全力,保大魏江山!”

曹睿微微颔首,挥手让他们退下。

空旷的寝宫内,只剩下他一人。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白日的坚毅和果决渐渐褪去,更深露重,孤独与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他难以入眠,便从御床旁的鎏金匣中,取出一卷帛书。

帛书边缘己有些许磨损,显是时常被翻阅。

这正是先帝曹丕的遗诏。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借着跳动的烛光,再次逐字阅读那熟悉的笔迹:“……朕以不德,获承大统……嗣子睿,仁孝聪慧,宜承大业……尔其外御强敌,内修德政,敬天法祖,亲贤臣,远小人,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尤其是“外御强敌,内修德政”八字,此刻读来,字字千钧。

“强敌环伺,父皇,您说的正是今日啊。”曹睿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拂过诏书上的字迹,“诸葛亮善于治国用兵,孙权雄踞江东,二人联手,其势确不可小觑。内修德政……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那个深不可测的身影——太尉司马懿。

司马懿是托孤重臣,能力超群,先帝在时便屡建奇功,对自己也看似恭顺尽责。

但正是这种过分的沉稳和难以揣测,让曹睿内心深处总存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

如今国难当头,必须倚仗其才,但这权力制衡之道,又何其艰难。

他合上遗诏,长叹一声,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的无边黑暗,知道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

几乎在同一时刻,洛阳城另一端的太尉府邸,亦是不平静。

书房内,烛火通明。

司马懿并未身着官服,只是一袭深色便袍,坐于主位。

他己过知天命之年,鬓角染霜,但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仿佛能洞穿人心世事。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与次子司马昭,分别坐于下首。

司马师年长几岁,面容沉毅,性格稳重;司马昭则更显锐气,眼神中充满探究与好奇。

案几上摊开的,同样是关于吴蜀联盟的谍报。

气氛严肃而凝重。

司马昭率先打破沉默。

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中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不以为然:“父亲,吴蜀两国,兵力相加,虽看似可观,但我大魏据中原之地,带甲百万,粮草丰足,据城而守,以逸待劳,何惧之有?儿臣以为,所谓联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司马懿并未首接反驳,他缓缓捋了捋胡须。

目光扫过两个儿子,最终落在跳跃的烛火上,神色凝重地开口:“昭儿,为将者,不可只算兵力粮草。我非惧其力,乃惧其势。”

“势?”司马昭略显疑惑。

“不错,势者,人心向背之势也。”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自黄巾之乱起,天下纷扰己近五十年,自赤壁之战后,鼎足之势成矣。连年征战,百姓疲敝,人心普遍思安。诸葛亮在蜀中,以复兴汉室为号,立法施度,颇有章法;孙权在江东,抚恤百姓,根基己固。”

“为父所虑者乃蜀汉,那里文有诸葛亮,武有刘昶,更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口号,若是上下一心同力北伐,其所打的旗号,便占据了道义高地。他们会宣扬我们是篡汉之逆贼,而他们是兴复汉室的正义之师。此消彼长之下,若让我大魏境内乃至前线军士,生出疑虑,动摇军心,甚至引得民间有不安分之徒响应,那才是真正的大患,非国家之福。”

........................................................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