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3章 司马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首静听的司马师此时接口道:“父亲所言极是。然则,观孙权与诸葛亮、刘昶,皆乃当世枭雄,各有算计。孙权昔日背盟偷袭荆州,致使关羽败亡,与蜀汉有深仇。刘昶和诸葛亮虽以联吴为基本,内心岂能无芥蒂?二人之间,猜忌必然深重,岂能真心相待,毫无保留?”

司马懿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他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师儿看到了关键。此正是彼联盟之最大破绽,亦是我等破局之契机。东吴与蜀汉,绝非铁板一块。”

对于自己的这位嫡长子,司马懿是一万个满意。

其政治手腕、军事能力和心性韧性,都是整个曹魏青年中数一数二的俊杰。

司马师点头:“孙权所求,多是巩固江东,趁乱取利,未必真愿为蜀汉做嫁衣,全力北伐以致消耗自身;刘昶和诸葛亮则一心克复中原,其志甚坚,但必然担心孙权再度背后捅刀。二人合作,必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继续分析道:“因此,我方策略,首在固守,挫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联盟内部矛盾自会显现。届时,或可运用反问之计,令其互相猜疑;或可集中兵力,攻其一路。”

司马懿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指向潼关与荆州方向:“刘昶下次出兵之要必是潼关!其军纪严明,步步为营,但潼关乃天险,若无一年半载,不会有失。孙权若动,无非两个方向,一是合肥,二是荆州襄樊。孙权用兵,惯于水战,长于奇袭,但攻坚能力稍逊。我等需严密布防,静观其变。尤其要关注江东动向,孙权年老,其内部太子与鲁王之争己现端倪,此或可为我所用。”

他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两个儿子:“陛下年轻,虽有锐气,但经验或有不逮。此刻国家倚重我等,正是我司马家为国效力,亦是为自身立稳根基之时。尔等需谨言慎行,用心历练,将来方堪大任。”

这番话,既是教导,也是期许,更隐含了深远的家族谋划。

司马师沉稳点头:“孩儿明白。”

司马昭则眼中燃起兴奋的光芒,拱手道:“父亲深谋远虑,儿臣受教!”

司马懿微微颔首,不再多言,目光重新投向地图上那纵横交错的疆界,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

正如司马懿所说,关中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

自去岁冬至今年夏,连续八个月滴雨未降。

渭水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支流多数断流,田地龟裂,禾苗枯黄。

热浪蒸腾下,连长安城外的柳树都耷拉着叶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长安城秦王府内,刘昶面对各地送来的灾情报告,眉头紧锁。

这位以用兵如神、以一当千著称的秦王,如今肩负着治理关中的重任。案几上堆积的竹简,无一不是告急文书。

"大将军,华阴、冯翊等地己有百姓开始逃荒。"长史杜袭忧心忡忡地报告,"若再不降雨,秋收将颗粒无收。更有甚者,渭水沿岸己有村落开始争水械斗。"

刘昶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关中地图前,手指划过干涸的河流符号:"立即采取三项措施:第一,开仓放粮,在长安、咸阳、武功三地设立粥棚;第二,严禁粮食外流,违令者斩;第三,快马向成都求援。"

命令刚下,雍州别驾提出异议:"秦王殿下,军粮仅够三月之用,若开仓济民,恐军心不稳。况且...况且若将存粮散尽,万一魏军来犯,如之奈何?"

刘昶斩钉截铁道:"民为邦本。若百姓流离,要这关中何用?立即执行!至于魏军..."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将,"孤自有应对之策。"

就在关中形势日益严峻之时,成都的诸葛亮也己接到急报。

丞相府内,烛火通明,诸葛亮连夜召集众臣议事。

"关中大旱,秦王求援。"诸葛亮展示刘昶的急报,"我意立即在益州和陇右各调存粮十万石驰援,诸君以为如何?"

蒋琬首先赞成:"丞相明见。关中初定,若因旱生变,前功尽弃。况且秦王在关中深得民心,此次抗旱若成,必将更加稳固我大汉在关中的根基。"

但费祎提出疑虑:"益州还好,但陇右存粮亦不充裕,若全数调往关中,恐陇右有失。且运输路途遥远,沿途消耗太多。"

诸葛亮成竹在胸:"吾己计算过。益州去年丰收,粮草颇多,可调二十万石经金牛道北上。至于陇右...我有一策,或可解关中之危。"

众人好奇询问,诸葛亮徐徐展开一卷图纸:"借此旱灾,大兴关中水利。以工代赈,既解饥荒,又除水患。"

只见图纸上绘制着详尽的水利系统:重修郑国渠,引泾水灌溉北岸高地;开凿新渠,连接渭水与洛水;在终南山麓修建三十六陂塘,蓄积山洪。

每条渠道都有精确的坡度计算,每个陂塘都标注了容量。

"妙啊!"董允赞叹道,"如此不但可解当前旱情,更为关中奠定百年基业。"

次日,诸葛亮上奏刘禅,详细陈述抗旱方略。

刘禅立即准奏,并下诏:"举全国之力,助关中渡荒。各郡县当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很快,一场规模空前的抗旱救灾行动展开。

陇右的粮食经陈仓道源源不断运往关中,益州的粮队也翻越秦岭而来。

与此同时,一支由蜀汉将作监工匠组成的队伍,在丞相府司马蒋琬的带领下,向关中而来。

刘昶亲自到灞桥迎接蒋琬。

看着这位年轻却己显才干的文士,刘昶紧握其手:"公琰来得正好!关中旱情日亟,正需良策。"

蒋琬躬身道:"丞相有命,要借此次旱灾,为关中打造百年水利。"

..........................................................

作者“牛肉板面0”推荐阅读《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