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4章 兴修水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丞相有命,要借此次旱灾,为关中打造百年水利。”蒋琬拿出一卷布帛,说道:“这是丞相亲绘的水利图。"

展开图纸,但见一个宏大的水利系统跃然纸上。

不仅有主干渠道,还有详细的支渠分布、闸门设置、水量调节等设计。

最精妙的是,这个系统充分利用了关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实现了自流灌溉。

刘昶赞叹:"丞相深谋远虑!如此工程,需多少人力?"

因为关中大旱,他麾下的军队己然分而就食,还在其麾下听命的只有两万人出头。

蒋琬笑道:"正是要以工代赈。每日管饭,另发工钱,百姓必踊跃参与。丞相估算,约需五万民工,三个月可成。"

次日一早,刘昶召集麾下文武商议。

众人听到蒋琬的计划,纷纷陷入了沉默。

董允率先开口道:“丞相之策的确精妙,但现在秦王府麾下只有两万兵马可用,想要看守五万民工,最少也要一万兵马,如此秦王府麾下只有一万可用之兵,,若是此时伪魏来袭,又当如何?”

蒋琬道:“但若不如此,未来想要兴修关中水利,恐怕要付出百倍的代价了。”

听到二人言语,刘昶陷入沉思。

许久之后,他下定决心:“孤意己决,按照丞相之策,以工代赈,兴修关中水利!!”

第三日,告示一出,饥民纷纷报名。

短短十日,就募集了五万民工。

工程分三路同时进行:

北路,由蒋琬率领两万人,重修郑国渠。这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早己淤塞,如今要疏通二百里渠道,工程浩大。

蒋琬将民工分为挖土、运土、夯实三班,轮番作业。

东路,刘昶亲自督工,开凿渭洛新渠。这条渠道将连接关中两大水系,使水资源得以调配。

最难的是要穿过骊山北麓的坚硬岩层。

南路,董允负责,在终南山麓修建陂塘水库。这些水库旱时灌溉,涝时蓄洪,一举两得。

董允创新地采用了"梯级陂塘"设计,使山水可以层层蓄积。

工程开展初期,困难重重。首先是工具不足,五万人同时施工,耒耜、箩筐等工具严重短缺。

刘昶下令拆除废弃军营,取木材制作工具;又命铁匠铺日夜赶工打造农具。

其次是技术难题。郑国渠经过山地,需要开凿隧道。

在这三国时代还没有火药,全靠人工凿石,进度缓慢。

诸葛亮得知后,特意从蜀中调来擅长开凿的賨人部落,他们世代居住山区,精通石工。

最困难的是渭洛新渠要穿过几处沼泽地,民工容易陷溺。

刘昶亲自下到工地,与民工一起铺设木排路。大将军的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有一次,刘昶甚至跳进泥潭,与民工一起抬石筑基,让在场众人无不感动。

就在工程紧张进行时,天气依然炎热异常。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最新章节随便看!

工地上一度每天都有民工中暑。刘昶下令调整作息,早晚施工,中午休息;又在工地搭建凉棚,供应绿豆汤解暑。

他还命军医配制解暑药方,分发各营。

一天,蒋琬兴冲冲来报:"秦王殿下,陂塘工程发现意外之喜!在开挖过程中,发现了汉代留下的旧渠遗址,保存相当完好。"

刘昶立即前往查看。

果然,在终南山麓,发现了一条汉代修建的完整灌溉系统,包括主干渠、支渠、闸门等,只需稍加修整就可使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套系统与诸葛亮的设计不谋而合。

"天助我也!"刘昶大喜,"立即调整计划,优先修复汉渠。"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成都统筹全局。他不仅调拨粮食物资,还组织了由名医、农师、工匠组成的使团,前往关中传授抗旱技术。

名医教百姓识别可食用野菜,防止误食中毒;农师指导改种耐旱作物;工匠则帮助改进灌溉工具。

其中,一位将作监工匠发明的"龙骨水车",能够将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特别受欢迎。

诸葛亮立即命人批量制作,分发各地。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传来了坏消息:曹魏得知关中大旱,聚集大军十三万,虎视眈眈。

军情紧急,刘昶却异常镇定。

他召集将领,布置防务:“抽调一万五千将士,随孤迎击伪魏!!”

...................

一个月前,洛阳皇宫,嘉福殿。

夜己深沉,但殿内烛火通明,亮如白昼,将悬挂于巨幅屏风上的西北疆域图映照得纤毫毕现。

地图之上,代表魏国疆域的土黄色与蜀汉控制的区域泾渭分明,而关中一带,却被用刺目的朱砂重重圈出。

旁边还有小楷批注:“大旱,饥馑,流民徙,户减半。”

这寥寥数字,却意味着天大的机会与风险。

皇帝曹睿并未身着龙袍,仅是一袭玄色常服,玉带束腰,更显其身姿挺拔。

他背对众臣,凝视着那片朱红区域,年轻的面庞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异常严肃,眉头紧锁,仿佛在权衡着千钧重担。

殿内侍立的宦官宫女皆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良久,曹睿缓缓转身,目光如炬,扫过殿内仅有的几位核心重臣——大将军曹真、太尉司马懿、太傅华歆、后将军王凌,以及侍中刘晔。

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关中大旱,赤地千里,民户减半,刘昶此刻必是焦头烂额,军心民气皆在低谷。此乃天赐良机,若待其熬过灾年,元气恢复,再想图之,难矣。”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的长安位置上,“朕意己决,欲趁此良机,调集精锐,一举平定关中,将蜀虏势力彻底逐出陇右!诸卿皆为股肱,今日畅所欲言,以为此策如何?”

.............................................................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丞相上出师表,我率兵北伐 http://www.220book.com/book/7G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