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那短暂而微妙的交流,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小石子,涟漪细微却持久地荡漾在苏怀瑾的心间。她并未因此就觉得自己与那位国王陛下有了多么特殊的关系,但她确实能感觉到,某种坚冰般隔阂似乎消融了微不足道的一角。至少,他们之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基于实力认可和短暂共情后的默契。
都大赛的失利如同一次淬火,让网球部的成员们变得更加沉凝和专注,训练量有增无减。而苏怀瑾,在经历了学园祭的声名鹊起和学生会室的“重点扶持”命令后,也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持续输出”与“文化传播”的真正含义。
一次成功的表演,带来的是爆炸性的关注和好奇。但如何将这种短暂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影响力,如何让那些惊艳的目光转化为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这才是更艰巨的挑战。她不想只做一个昙花一现的“文化表演者”,她希望播下的种子能够真正扎根。
这个念头,在与古典文化研究社的新老社员们开会时,变得尤为清晰。新加入的社员们大多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對苏怀瑾个人的崇拜而来,但他们的基础几乎为零,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啼笑皆非。
“苏桑苏桑!中国人真的都会功夫吗?”
“毛笔字是不是很难学?要学多久才能写得像你一样好?”
“古琴只有七根弦,为什么能弹出那么多声音啊?”
“春节是不是你们最重要的节日?和我们的新年有什么不一样?”
面对这些充满好奇却又过于泛泛的问题,苏怀瑾意识到,仅仅在社团内部教学和等待学园祭这样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冰帝的学生们对中国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极其表面甚至带有刻板印象的阶段。
她需要一次更系统、更主动的发声。
这个想法得到了山口社长的全力支持,但也遭到了部分旧社员的疑虑:“举办大型活动?就我们?能行吗?会有人来听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苏怀瑾的态度却很坚定,“哪怕一开始只有几个人愿意来听,也是有意义的。”
她雷厉风行地开始策划。她没有选择过于高深晦涩的主题,而是从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文化符号入手。最终确定了第一次公开讲座的主题——“汉字与书法:笔尖下的千年智慧”。内容涵盖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基本笔画与结构美学、书法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联系,并设置简单的互动体验环节。
策划书递交给学生会审批时,苏怀瑾的内心并非全无忐忑。她不知道那位国王陛下会对她这种“主动出击”的行为作何评价。
批复很快下来,来自学生会文化部的正式通知,不仅迅速批准了活动申请,还主动提供了更大的多媒体阶梯教室,并询问是否需要辅助人手和设备支持。通知的措辞公事公办,但效率之高、支持力度之大,远超普通社团活动的标准。
苏怀瑾拿着通知,心中了然。这背后是谁的手笔,不言而喻。他没有首接出面,却用最实际的方式,再次表达了他的认可和支持。这种不干涉内容、只提供平台的作风,很符合他的风格。
活动宣传海报贴出后,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学园祭的热度尚未完全消退,“苏怀瑾”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相当的号召力。海报设计得古雅精致,主题又颇具吸引力,不少学生表示出兴趣。
当然,也少不了窃窃私语和看衰的论调。
“讲座?听起来好无聊……”
“真的会有人去听这种东西吗?”
“不过是借着学园祭的热度哗众取宠吧?”
高桥里美和她的小团体更是毫不掩饰地嘲讽了几句。
苏怀瑾对此一概置之不理。她和山口社长、铃木、岛田以及几个积极的新社员,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制作详尽的PPT、准备体验环节的笔墨纸砚、反复演练讲解流程……
活动当天下午放学后,苏怀瑾提前来到布置好的阶梯教室。让她有些意外的是,学生会后勤部的干事们己经在了,正在最后一次调试投影和音响设备,确保万无一失。教室后排,还放置了几盆清新的绿植。
“这些都是……”苏怀瑾看向带队的干事。
干事礼貌地回答:“迹部会长吩咐,确保活动流程顺畅,展现冰帝社团活动的最高水准。”
苏怀瑾的心微微一动,点了点头:“谢谢,麻烦你们了。”
“应该的。”
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十分钟,教室里己经稀稀拉拉坐了一些人,主要是古典文化社的成员和一些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小林奈绪美早早来占了第一排的位置,用力向她挥手。
苏怀瑾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略显正式的衬衫衣领,再次默诵了一遍流程。虽然表面镇定,但手心还是微微出汗。这不是表演,而是真正的文化宣讲,她害怕自己讲得不够好,无法传达出那些深厚文化的精髓。
就在她暗自调整呼吸时,教室门口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只见迹部景吾带着忍足侑士,出现在了门口!他没有走进来,只是抱臂倚在门框上,目光随意地扫了一眼教室内的状况。他的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迹部SAMA!”
“会长怎么来了?”
“他也对这个感兴趣?”
窃窃私语声顿时响起。
苏怀瑾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亲自来了?虽然只是站在门口,但那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
迹部景吾的目光与台上的苏怀瑾相遇,他极轻微地扬了下下巴,眼神依旧锐利,却似乎带着一丝几不可查的……鼓励?随即,他便不再看她,仿佛只是路过,顺便看一眼。
但他就那样站在那里,如同一个无声的镇场者。
很快,或许是因为迹部景吾的出现,或许是到了时间,原本还有些空位的教室,竟然迅速坐满了!甚至还有学生站在后面和门口!其中不乏一些之前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学生。
苏怀瑾压下心中的波澜,看了一眼台下。灯光亮起,她走到讲台中央,对着麦克风,露出了一个沉静的微笑。
“各位同学,下午好。感谢大家来到‘汉字与书法:笔尖下的千年智慧’文化讲座。我是古典文化研究社的苏怀瑾……”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教室,带着一丝初时的紧张,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变得清润而从容。
讲座正式开始。她从甲骨文、金文讲起,配合精美的图片和动画,展示汉字如何从象形的图画一步步演变为今天的模样;她讲解基本的“永字八法”,分析每个笔画蕴含的力量与美感;她展示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讲述王羲之的洒脱、颜真卿的刚毅、苏轼的旷达,将书法与历史、与文人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她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并不一味说教,而是穿插着许多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和文化冷知识。PPT制作精良,图文并茂。她还会适时提出一些小问题与台下互动。
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主题,在她生动的讲述下,变得趣味横生。台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或会意的笑声。即使是那些原本抱着看热闹心态而来的人,也不自觉地被吸引了进去。
体验环节,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毛笔和清水临摹纸分发下去。苏怀瑾在台上一步步指导大家如何握笔、如何运腕、如何书写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尝试着,惊呼声、笑声此起彼伏。
“啊!我的笔怎么不听使唤!”
“原来写字这么难!”
“哈哈你看我写的这个‘一’像不像毛毛虫!”
苏怀瑾走下讲台,耐心地纠正大家的姿势,解答疑问。她的态度亲切自然,丝毫没有学园祭明星的架子。
迹部景吾依旧倚在门口,看着教室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个穿梭在人群中、耐心指导的少女,看着她脸上那分享自己所热爱文化时自然流露的光彩,唇角勾起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
忍足侑士在一旁低笑道:“看来,又是一次成功的‘华丽’输出呢,迹部。”
“啊嗯,”迹部景吾轻哼一声,语气带着理所当然的满意,“还算符合本大爷的预期。”
活动圆满结束。学生们带着满足和新奇感陆续离开,不少人都表示收获很大,对汉字和书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甚至有人询问下次活动什么时候举办。
苏怀瑾和社团成员们忙着收拾东西,虽然疲惫,脸上却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太好了怀瑾!大成功!”山口社长激动得脸通红。
“嗯!”苏怀瑾也笑着点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种通过知识分享、真正引发他人兴趣的感觉,与舞台上的表演带来的荣耀感截然不同,却更加踏实和温暖。
人群散尽,她才发现迹部景吾和忍足不知何时己经离开了。仿佛他们的到来,只是为了确保这场活动不会冷场,只是为了在她迈出这主动一步时,提供一个最坚实的后盾。
她走到门口,走廊空空如也。但她的心里,却被一种暖洋洋的情绪填满。
回到教室,她发现讲台上多了一张便签纸。上面是打印的字迹,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
「内容尚可。场地与设备若有更高需求,首接向后勤部提出。——K.A.」
苏怀瑾拿起那张便签,看着那熟悉的缩写,嘴角忍不住轻轻上扬。
“更高需求吗?”她低声自语,目光扫过这间宽敞的阶梯教室,眼中闪烁着更加明亮和自信的光芒。
或许,下一次,可以尝试更大的场地,更丰富的主题了。
网王之樱落冰帝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网王之樱落冰帝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JC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