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干事小王带着一份复杂的心绪和一份倾向性明显的调查报告回到了红旗公社。他没有耽搁,立刻向钱胜利副主任做了详细汇报。
汇报中,他客观陈述了杨家沟知青点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猪场井然有序的管理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着重强调了从“部分群众”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主要是林毅可能存在的“重技术轻政治”倾向,以及部分社员对其激进方法(特指猪场饲养技术)的“合理性质疑”和“思想上的担忧”。
他巧妙地引用了赵有才那套“步子大、方法急、忽视思想进步”的论调,以及刘二狗那些含沙射影的“非正常”、“谁知道是啥玩意儿”的质疑,并将其包装成“来自基层的、值得警惕的声音”。
钱胜利听着汇报,手指依旧敲着桌面,脸上看不出喜怒。
“也就是说,成绩是客观存在的,但问题和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对吧?”钱胜利总结道。
“主任英明,确实是这样。”小王连忙点头,“尤其是猪场的技术安全性,虽然目前看效果很好,但毕竟不同于传统土法,缺乏长期验证,万一将来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猪肉安全问题,或者大规模疫病,那责任可就大了。现在有群众反映了,我们就不能不重视。”
这话说到了钱胜利的心坎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尤其是这种涉及“资本主义倾向”嫌疑和食品安全敏感问题的事情,谨慎总是没错的。
“嗯,群众的反映,我们必须重视。这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对革命事业负责。”钱胜利定了调子,“这样,你以公社革委会的名义,正式下一个通知,要求杨家沟大队对猪场的饲养技术进行一次全面的、公开的说明和评议。请公社农技站的老技术员,还有附近几个大队有经验的老把式都过去,一起看看,评议评议。既是检查,也是学习嘛。”
他顿了顿,补充道:“让林毅同志做好准备,好好解释他的方法。真金不怕火炼,如果确实没问题,正好借此机会推广经验;如果真有疑点,也好及时纠正,避免将来出大问题。”
这道指示,可谓滴水不漏,冠冕堂皇。既回应了“群众反映”,体现了领导重视,又将皮球巧妙地踢回了杨家沟,踢给了林毅。一旦技术评议通不过,或者出了任何纰漏,他钱副主任就可以顺势介入,甚至拿下这个典型。
“是!我这就去办!”小王心领神会,立刻退出去起草通知。
公社的通知很快下达到了杨家沟大队部。
杨书记拿着那张盖着红色公章的纸,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政治嗅觉敏锐,立刻从中闻到了不一样的味道。这所谓的“技术评议”,明面上是关心和支持,暗地里分明是敲打和审查!
“狗日的!肯定是刘二狗、赵有才那几个搅屎棍在背后捣鬼!”杨书记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茶缸都跳了起来。他第一时间就猜到了是谁在搞小动作。
他立刻找来林毅,把通知给他看,脸色阴沉:“小林,看来是有人眼红,到上面去嚼舌根子了。这分明是冲着你,冲着咱们猪场来的!”
林毅仔细看完了通知,表情却异常平静。早在感应到那两股负面能量时,他就预感到可能会有麻烦。如今麻烦来了,他反而松了口气。
“书记,没关系。”林毅笑了笑,语气沉稳,“让他们来查,来评议好了。我们的技术经得起检验,数据和生产成绩摆在这里,谁也否定不了。”
看到林毅如此镇定,杨书记焦急的心情也平复了不少:“话是这么说,可那些老顽固,认死理,就怕他们鸡蛋里挑骨头!还有公社农技站那几个人,本事不大,架子不小”。
“书记,放心吧。”林毅目光坚定,“科学不讲资历,只认事实。我们准备好就是了。这不仅是一场评议,更是一次向我们自己、向所有人证明科学种养殖价值的机会。”
林毅的自信感染了杨书记。老头一咬牙:“好!咱就让他们好好看看!需要大队怎么配合,你尽管说!”
“首先,把所有记录做扎实:饲料配比记录、防疫记录、增重记录、成本核算记录,全部整理出来,一目了然。”林毅条理清晰地安排,“其次,到时候现场挑选不同阶段的猪,请他们随便检查。最后,现场演示部分操作流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成!我让爱国、翠姑他们都听你调度!”杨书记重重一拍大腿。
消息很快在杨家沟传开了。有人担忧,有人气愤,也有人暗中等着看笑话。
刘二狗和赵有才得知消息,碰头时忍不住窃喜。
“嘿,有才,还是你厉害!公社果然重视了!”刘二狗咧着嘴笑。
赵有才推了推眼镜,矜持地笑了笑:“等着看吧,他那套邪门歪道,肯定过不了老把式和老技术员那关!到时候看他怎么收场!”
李爱国、翠姑等人都气不过,纷纷为林毅抱不平。林毅反而安慰他们:“没事,真金不怕火炼。到时候你们照常工作,把咱们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就行。”
苏晚晴听到消息后,眼中满是担忧。她找到林毅,欲言又止。
“别担心。”林毅看着她,眼神温和而有力,“相信我。这反而是件好事。”
他的镇定自若,像一颗定心丸,让苏晚晴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她用力点点头:“嗯!我相信你!”
三天后,公社的技术评议小组如期而至。带队的是公社农技站一位五十多岁的刘技术员,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表情严肃,颇有些学究气。身后跟着三西位来自邻大队的、被请来当“裁判”的老农,都是方圆十几里地有名的养猪好手,一个个面色黝黑,眼神里带着审视和怀疑。小王作为公社代表,也一同前来。杨书记带着大队干部作陪,气氛略显凝重。
评议首先从查阅记录开始。林毅让王爱国和翠姑将一本本记得密密麻麻、清清楚楚的记录簿搬上来。从每一批猪崽入栏时间、来源,到每日详细的饲料消耗(包括各种原料配比)、体重抽样测量记录、防疫消毒时间药品,再到出栏重量、饲料转化率计算,事无巨细,全部白纸黑字,条理分明。
那刘技术员起初还带着挑刺的心态,但看着看着,表情渐渐变得惊讶和专注。他搞了半辈子农技推广,从未见过如此精细化的管理记录!这己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那几个老农虽然看不懂太多字,但看着那些整齐划一的表格和数字,也能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严谨规范的气息,脸上的轻视不由得收敛了几分。
小王在一旁看着,心里也开始打鼓,这林毅,看来确实有点东西。
接着是现场检查。评议小组随机指定了几个猪圈,林毅亲自带人进去,任由他们查看任何一头猪。
老农们仔细地摸着猪的皮毛、脊背、肚子,看着猪的精神状态、粪便情况。
“毛色亮!”
“膘情好,是实膘,不是水膘!”
“屁股圆滚滚,肯吃食!”
“圈里干净,没啥臭味!”
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猪的好坏一眼便知。他们私下交流着,不时点头,眼中的怀疑逐渐被惊讶和佩服所取代。这猪养得,确实比他们自家精心伺候的还要好上一大截!
刘技术员则更关注健康问题,他仔细检查了猪的眼睛、口腔、蹄部,询问防疫细节。林毅对答如流,什么季节预防什么病,用什么药,剂量多少,清清楚楚,完全符合科学规范,甚至比他知道的还要先进周全。
最后是现场答疑和演示环节。刘技术员和一位最德高望重的老农代表,提出了几个核心质疑:
“林毅同志,你这饲料里加的这些鱼粉、豆饼,还有那些微量元素,成本是不是太高了?这不划算吧?”
“还有,你搞的这什么‘全进全出’、‘隔离防疫’,是不是太麻烦了?咱老辈子养猪也没这么娇贵!”
面对质疑,林毅不慌不忙,他拿起粉笔,在一块小黑板上现场算了一笔经济账:
“各位老师,看成本不能只看单价,要看最终效益。传统方法喂一头猪,可能要十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出栏,耗料多,长得慢。我们用科学配方的饲料,虽然前期投入稍高,但猪长得快,五六个月就能达到出栏标准,饲料转化率高,总体算下来,成本反而更低,利润更高。我们这里有详细的核算数据,大家可以看。”
王爱国立刻把早就准备好的成本效益分析表递上去。数据清晰,对比明显。
接着,他又解释道:“‘全进全出’和严格防疫,看似麻烦,却是避免交叉感染、控制疫情风险最有效的方法。一旦爆发猪瘟等疫情,损失将是毁灭性的。我们预防投入的这点人力物力,比起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像人看病,防病总比治病省钱省力。”
他结合本地曾经发生过的疫情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听得几位老农连连点头。他们都是吃过疫情亏的人,深有感触。
林毅条理清晰、数据扎实、逻辑严密的解答,彻底折服了评议小组。尤其是他那份一切用数据和经济效应说话的态度,恰恰符合当前“抓革命,促生产”强调经济效益的潜在要求。
刘技术员推了推眼镜,终于露出了心悦诚服的表情:“林毅同志,你这套方法,确实科学,确实高效!我搞了这么多年技术推广,今天算是开了眼界!这不是瞎搞,这是真正的科学种养殖!值得学习,值得推广!”
那位老农代表也感慨道:“后生可畏啊!俺们老一套,该改改喽!”
小王看着这一幕,脸色有些尴尬,他知道,自己的报告和领导的意图,恐怕要落空了。
杨书记见状,脸上笑开了花,趁热打铁道:“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咱们是不是可以去大队部,形成一个正式的评议意见?”
“好好好!应该的!要好好总结杨家沟的先进经验!”刘技术员连忙答应。
评议小组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躲在人群外围窥探的刘二狗和赵有才,看到那些老技术员和老农们居然对林毅赞不绝口,脸色顿时变得煞白,灰溜溜地缩着脖子溜走了。
一场来势汹汹的“技术评议”,最终变成了一场“科学养猪经验推广现场会”。林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不仅彻底粉碎了质疑,更赢得了专业人士的尊重,无形中将杨家沟猪场的标杆地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叮!宿主成功应对技术质疑,以绝对优势赢得权威认可,巩固并推广了科学实践成果。奖励文明点+50!当前文明点:402!】
【叮!区域声望(杨家沟大队/红旗公社)提升!当前等级:尊敬(下一级:崇敬)。】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林毅心中波澜不惊,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他知道,这场无声的硝烟虽然暂时散去,但暗中的较量并未结束。那些藏在阴影里的嫉妒和怨恨,并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消失,只会变得更加隐蔽和危险。
他抬头望天,目光深邃。未来的路,还很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7K3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