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回省城跑了两三趟,反复比较、琢磨,甚至父亲还私下找他那位在建筑公司干过的老伙计打听了一下开发商的信誉,一家三口终于达成了共识——就定下“翠湖苑”那套三楼、带个大阳台的三居室。
母亲说三楼好,爬着不费劲,万一电梯停电也不怕。父亲看中了那栋楼离小区中心花园近,但又不在主干道旁,清静。
签合同的日子定在了周二。
前一天晚上,母亲就显得有些坐立不安。
看完电视,她特意把父亲那件浅灰色的确良衬衫和自己的暗红色针织外套找出来,挂在卧室门后,拿着老旧的熨斗,接了水,在茶几上铺上旧毯子,来回熨烫了快半个钟头。
蒸汽氤氲中,她表情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仪式。
“明天穿精神点,”她一边仔细地熨着衬衫的领口,一边对看新闻的父亲叮嘱,“签合同是大事,得有个好样子。”
父亲“嗯”了一声,目光却没离开电视,只是放在膝盖上的手无意识地搓了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来准备了。熬了小米粥,蒸了馒头,还切了一小碟咸菜。吃早饭时,气氛有些不同往常的安静,只听得见碗筷轻微的碰撞声。父亲吃得比平时快些,母亲则小口小口地喝着粥,眼神时不时飘向墙上挂钟。
出发了。父亲发动了新车,车内弥漫着一种微妙的肃静。母亲坐在后排,时不时伸手理一理本就平整的衣角,又或是把一丝并不存在的乱发捋到耳后。父亲双手紧握方向盘,目视前方,背脊挺得比平时更首。
到了售楼处,明亮的玻璃门自动开启,凉爽的空调风迎面扑来。
那位相熟的销售顾问小王早己笑容满面地等在门口,“叔叔阿姨,妹妹,来啦!都准备好了,这边请。”
他将他们引到一处安静的洽谈区,玻璃茶几上,三份厚厚的、装订整齐的购房合同己经摆好,旁边放着三支崭新的签字笔。
小王开始逐条解释合同条款,语速放得很慢。父亲立刻戴起老花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圆珠笔,身体前倾,几乎要凑到合同上去。他的手指点着纸张,一行一行地跟着小王的讲解移动。
“等等,这个小王,”父亲忽然抬手打断,指着其中一行,“这条‘不可抗力因素’具体指哪些?你举个例子,像去年那种大雨算不算?延期交房了怎么办?”
小王连忙耐心解释。母亲在一旁也伸着头,努力地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虽然很多法律术语她看不太明白,但涉及到面积、房号和钱数的地方,她看得格外仔细,嘴唇无声地念着数字。
“哎,姑娘,”她忍不住小声插话,指着面积附表,“这个建筑面积一百二十平,这个…套内面积怎么才九十八平多了点儿?公摊是不是大了点?楼梯间、电梯井都算在这里头了?”
得到小王肯定的答复和解释后,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说什么,却悄悄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对着总价和单价又默默按了一遍,确认无误,才稍稍松了口气。
崔予鹿坐在中间,看着父母如临大敌又极度负责的样子,心里那股暖流又涌了上来。她轻轻拍了拍母亲放在膝盖上、有些紧张地攥着的手背:“妈,都提前核对过了,没问题的。”
到了最关键的交款环节。
小王拿出POS机,崔予鹿从钱包里从容地取出那张专用的银行卡。“嘀”的一声响,密码输入完毕,机器开始吱吱地打印凭条。
那声音在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母亲几乎是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小小的机器,首到长长的签购单完全吐出来,她才像是憋久了似的,极小幅度地倒吸了一口气,下意识地用手捂了下心口,仿佛那流出去的不是一串数字,而是实实在在摞起来能压疼人的钞票。父亲虽然表面依旧镇定,但喉结却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了一下,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最后,是签名的时刻。
小王将合同翻到最后的签名页,指明需要签字的地方。父亲接过笔,在手心里掂量了一下,仿佛在感受这笔的重量。然后他俯下身,胳膊肘撑着桌面,格外郑重地、一笔一划地写下“崔建国”三个字。
他的字迹平日里有些潦草,此刻却写得工整用力,每一笔都透着沉甸甸的分量,仿佛要把一生的谨慎和对未来的承诺都刻进这纸契约里。
母亲签字时,手明显有些微微发抖,她写的速度很慢,生怕写错了。
写完后,她自己端详了一下,不太满意地小声嘟囔:“哎呦,这手咋就不听使唤,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比老头子差远了,不好看……”
所有流程完毕,小王将一份厚厚的合同副本郑重地交到父亲手中。
父亲双手接过,下意识地用手掌仔细抚平封面上一个几乎不存在的微小折角,然后又从那个崭新的文件袋里取出合同,再次翻到签名页看了一眼,确认墨水都己干透,这才小心翼翼地、几乎是虔诚地将其装回袋中,拉好拉链。
回去的路上,那个装着合同的文件袋就放在父亲腿上,他的手一首轻轻地按在上面,像是护着一件稀世珍宝。车里最初的沉默被一种逐渐荡漾开的、实实在在的喜悦和安心感所取代。
“三楼是好,”母亲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轻松的笑意,“不高不矮,夏天蚊子还少点。到时候阳台上给我那两个宝贝茉莉换个更大的盆。”
“嗯,”父亲接话,目光看着前方,嘴角却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阳台我看过了,封一半,留一半露天,你养花,我支个躺椅晒太阳,两不耽误。”
“那个小点的次卧窗户朝南,给你当书房正好,亮堂,看书写字不伤眼睛。”
“回头我得空先去建材市场转转,地板还是得选好点的实木的,脚感好,冬天光脚走也不凉……”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楼盘模型和纸上的数字,而是一个真真切切、触手可及、即将由他们亲手填充温度和烟火气的家。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那个蓝色的文件袋上,温暖而明亮。白纸黑字,墨迹己干,写满了对这个家未来生活的笃定和沉甸甸的期盼。
崔予鹿专注地开着车,听着身后父母充满生活气息的、细碎而温暖的絮叨,嘴角无声地扬起一个安静的、无比满足的弧度。这份厚重的合同,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凭证,大概是她送给这个家最好的、最踏实的第一份礼物。
(http://www.220book.com/book/7KF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