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头的炮火还在断断续续地轰鸣,太平军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却掩不住营中弥漫的沉郁。
萧朝贵的灵位前,香火袅袅,洪秀全望着那支染血的长矛,指节捏得发白——西王的牺牲像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而久攻不下的长沙城,更像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杨秀清踩着泥泞走进帐中,军靴带进来的泥水在地上晕开:
“天王,不能再耗了。长沙城防越固越牢,清廷的援军正从西面八方赶来,再拖下去,咱们会被包成饺子。”
他摊开地图,手指重重点在岳州的位置,
“往北走,取益阳、岳州,那里有水路,有船工,更有咱们缺的军械粮草——这比在长沙城下死磕划算。”
洪秀全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帐外跪着的将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透着一股不肯认输的劲。
他缓缓点头:
“就依东王。告诉弟兄们,不是咱们退了,是换条道打清妖!”
12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太平军悄悄拔营,像一股黑色的洪流,沿着湘江向北疾进。
益阳城的清军听说太平军来了,吓得连夜卷着细软跑路,城门大敞着,守城的兵丁早没了踪影。
进城那天,街头巷尾的百姓起初躲在家里,后来见太平军不仅不抢东西,还把官府粮仓的米分给穷人,胆子大的渐渐走出来,捧着粗瓷碗在街边排队——这场景,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让人心安。
更让太平军惊喜的是益阳城外的水面上,密密麻麻泊着几百条船,船民和纤夫们听说太平军来了,扛着篙子、拉着纤绳就围了上来。
“我们受够了官府的盘剥!”
一个络腮胡船老大拍着胸脯,
“将军们要是信得过,我们这千把号人,几百条船,全跟你们走!”
杨秀清当即拍板:
“编水营!以后你们就是太平天国的水军,有饭吃,有饷银,再也没人敢欺负你们!”
话音刚落,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纤夫们扔下磨破肩膀的纤绳,船工们解开系在岸边的缆绳,几百条船在江面上排开,帆影连天——太平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水军,这江,这水,从此成了他们的路。
从益阳到岳州,太平军几乎没费吹灰之力。
岳州府库里的军械堆积如山,生锈的大炮、崭新的鸟铳,还有库房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火药桶,都成了太平军的囊中之物。
那些常年在洞庭湖上讨生活的船民、纤夫,带着一身使船的本事加入进来,水营的规模像滚雪球似的壮大,连妇女们都学着摇橹掌舵,船头的红巾在风中翻飞,成了江面上最醒目的风景。
1852年底的长江,雾气弥漫,太平军的船队像一条长龙,水陆并进,沿着江面向湖北挺进。
汉阳城头的清军远远望见那连绵的帆影,腿肚子都打颤——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多船,更没见过船上的人个个红巾包头,眼神里透着一股子不怕死的劲。
“开城门!”
汉阳守将哆哆嗦嗦地刚喊出半句话,太平军的云梯就己经搭上了城墙。
女兵营的姐妹们举着刀,跟着男兵一起往上冲,守城的清兵哪见过这阵仗,扔下刀就往汉口跑,结果刚过汉江桥,就被埋伏在那里的太平军截了个正着。
汉阳、汉口接连易手,武昌成了孤城。
湖北巡抚常大淳急得满嘴起泡,调兵遣将却发现手下兵丁早跑了一半。
1月12日那天,武昌城破的喊声震碎了清晨的雾霭,常大淳穿着官服,在巡抚衙门的柱子上撞得头破血流——他到死都想不明白,这些“泥腿子”怎么就敢打省城,还真打下来了。
武昌城里,洪秀全站在黄鹤楼头,望着江面上穿梭的太平军战船,第一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告示贴满街头,
“凡参加太平军者,男女平等,有田同耕”的字样被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认字的念给不认字的听,人群里不时爆发出叫好声。
短短一个月,太平军的队伍从几万扩充到号称五十万,男女老幼扛着刀、拿着锄头,跟着红巾的方向走——这不再是一支单纯的军队,更像一场席卷江南的洪流。
清廷的恐慌传到北京,咸丰帝把奏折摔在地上,龙椅都在发抖。
徐广缙被革职拿问的圣旨还没干透,向荣就被推到了前台,钦差大臣的印信沉甸甸的,压得他喘不过气。
陆建瀛守安徽、江苏,琦善守河南——这位鸦片战争时的“老熟人”刚从抄家的阴影里爬出来,又被推到风口浪尖。
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清廷想攥紧沙子的徒劳,太平军的洪流,己经不是几道圣旨能堵得住的了。
谁也没料到,太平军在武昌休整一个月后,竟突然弃城而去。
庞大的船队沿着长江东进,帆樯如云,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头。
两江总督陆建瀛原本在安庆摆好了架势,听说太平军来了,连夜带着亲兵逃往南京,跑的时候连官印都忘了带——这成了江南官场最大的笑柄。
九江、安庆、芜湖、和州……
太平军的战船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切开清军的防线,沿江的城池望风而降。
3月的南京城,玄武湖的冰刚化,秦淮河的画舫还没来得及出航,就被城外震天的喊杀声惊散。
19日,太平军的云梯搭上南京外城城墙,红旗率先插上聚宝门的那一刻,陆建瀛正穿着便服想从后门溜出城,迎面撞上杀进来的太平军——这位跑了一路的总督,终究没逃过命运的清算。
第二天,内城攻破,江宁将军祥厚穿着黄马褂,挥刀砍倒两个太平军,最终还是倒在了血泊里——皇族的身份,没能救得了他。
29日,洪秀全骑着马,在万众簇拥下走进南京城。
朱雀大街两旁,百姓们捧着茶水、干粮,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他抬手示意,声音传遍街头:
“从今日起,南京改叫天京,是咱们太平天国的都城!”
红绸从楼阁上飘落,盖住了“江宁府”的旧牌匾,“天京”两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一刻,长江上的战船鸣响了礼炮,满城的红巾在风中舞动——一个与清王朝分庭抗礼的政权,就此在江南大地上扎下了根。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中国近代历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