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辛酉政变:寡妇的奋斗史

小说: 中国近代历史   作者:轩辕风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中国近代历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中国近代历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1861年,叶赫那拉·杏贞26岁,丈夫咸丰帝撒手人寰;1875年,40岁的她又送走了年仅19岁的儿子同治帝。

丈夫离世时,她正值花甲年华,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再未改嫁;儿子走时,搁在如今刚够上大学的年纪,怕是连一场完整的恋爱都没来得及经历。

若单论这份境遇,足够让心软的人掬一捧同情泪。

可偏偏她是慈禧,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争议缠身的名字,竟没多少人真心为她叹惋。

慈禧的父亲不过是个普通官员,没什么过硬的背景。

好在她是旗人,这重身份让她得以通过选秀入宫,嫁给了当时全中国最“成功”的男人——咸丰帝。

她文化水平不算高,却性格开朗,很会琢磨夫妻相处的门道,把咸丰帝哄得十分舒心。

后来她生下独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母凭子贵,地位愈发稳固,很快便晋封为贵妃。

若日子就这么过下去,或许会是一段寻常帝后家庭的安稳时光。

可咸丰帝的运气,在历代帝王里怕是数得着的糟糕。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叩关、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冲击,让他摊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颓势,也让他撞上了……

桩桩件件,压得本就体弱多病的他喘不过气。

他无处可躲,也无力回天,只能硬撑着驾驶清朝这艘航行了两百多年、早己千疮百孔的破船往前闯,结果刚过三十岁就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丈夫死了,换谁都难舒心,慈禧或许也私下抱怨过命苦。

但生活容不得沉溺,能做的只有自己扛。

好在她还有个儿子,虽说才五六岁,正是上蹿下跳的年纪,却己经“上岗”了——而且是全天下最金贵的岗位:清帝国的皇帝。

1861年8月,咸丰帝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也是他唯一存活的儿子)为皇太子;

二是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驸马景寿,以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帝;

三是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代管)。

载淳继位后,改年号为“祺祥”。

生母慈禧由贵妃晋为皇太后(即西太后,“慈禧”是后来加封的徽号,为便于叙述,前文己沿用此称);皇后钮祜禄氏也被尊为皇太后,加“慈安”徽号。

按咸丰遗训,顾命大臣以皇帝名义颁布的每道谕旨,开头须盖“御赏”印,结尾须盖“同道堂”印,才算有效。

如此一来,朝政便由慈安、慈禧与八大臣三方掌控,形成“三足鼎立”的制衡之势。

慈禧心眼活络,刚坐上皇太后的位置,就授意御史董元醇上奏,说皇帝年幼,没法亲理朝政,该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这提议立刻遭到顾命大臣的强硬抵制,他们搬出“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的祖制,硬生生把议案压了下去。

第一次争权失利,慈禧没打退堂鼓。

她心里盘算得明白:虽说自己和慈安手握两枚印章,与八大臣在政治上势均力敌,但眼下身在热河行宫,周遭全是八大臣的势力,硬碰硬讨不到好。

要想赢,就得找帮手,还得把战场挪回北京。

她首先想到的两个人,是恭亲王奕?和慈安太后。

奕?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的同父异母弟弟,论能力,史料里都说比咸丰强出不少。

咸丰一死,他成了皇族里威望最高的人,本就对八大臣专权不满,与慈禧算是天然的盟友。

慈安太后出身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家,选秀入宫当年就被立为皇后,那时才16岁。

能在后宫立足如此之稳,足见她有过人之处,论资历与威望,更是无人能及。

拉拢奕?不难,两人本就同气连枝,一拍即合。

搞定慈安也没费多大劲——都是年轻守寡,凑到一起诉诉衷肠,聊聊孤儿寡母的难处,很容易就站到了同一阵线。

两个女人一台戏,这场权力角逐的大戏,就这么悄悄拉开了序幕。

随着矛盾日渐尖锐,10月间,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想以退为进试探虚实,向两宫太后请奏,说自己年纪大了,公务繁多,想把手里的部分差事分给别人。

慈禧、慈安一听,正中下怀,当即顺水推舟,以“体恤老臣”为名,解除了载垣掌管禁卫军的兵权。

另一边,奕?也没闲着,悄悄联络了手握京畿与首鲁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僧格林沁,争取到了军方的支持。

有了兵权撑腰,再加上奕?通过私人渠道摸到了英国等列强的底,知道他们不反对自己掌权,慈禧发动政变的信心更足了。

万事俱备,就等回銮北京这个东风。

10月26日,慈禧、慈安带着幼帝载淳,与载垣、端华等人从热河启程,抄近路赶回北京;咸丰帝的灵柩则由肃顺率领另一路人马,走大路缓缓护送。

11月1日,慈禧一行在胜保派来的亲兵接应下抵达北京,当天就密召奕?,敲定了下一步的行动。

第二天凌晨,载垣、端华像往常一样踏入宫门,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埋伏在两旁的侍卫按倒捕拿。

与此同时,护送灵柩赶到密云的肃顺,也被连夜逮捕。

11月3日,慈禧、慈安接连下旨,任命奕?为议政王,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等人为军机大臣上行走,组成新的军机处。

7日,清廷宣布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并罗列出载垣等三人“大逆不道”的罪状,赐载垣、端华自缢,肃顺斩首示众,其余五大臣或被罢黜,或被充军流放。

12月2日,慈禧、慈安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寡妇,终于如愿以偿,在太和殿举行垂帘听政大典,实权则牢牢攥在慈禧手中。

以奕?为首的洋务派也借此机会在中央站稳脚跟,清朝的最高统治集团,开始染上越来越浓的买办色彩。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1861年为农历辛酉年),亦称“祺祥政变”或“北京政变”。一场不动声色的权力洗牌,就此尘埃落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国近代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7M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