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燥热吹过都城外的西柳村,却吹不散空气中的绝望。
土路上满是面黄肌瘦的百姓,有的蹲在断墙下啃着干涩的树皮,有的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眼眶深陷 —— 入春以来,青芜多地灵植减产,西柳村首当其冲,存粮早在一个月前告罄,野菜挖光了,连草根都快被刨尽,若再没粮食,怕是要出人命。
“村长,真的没粮了吗?”
一个穿着破洞布衣的妇人抱着孩子,声音嘶哑。
“我家娃才三岁,再不吃东西,就……”
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砸在孩子枯黄的头发上。
老村长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求援信,信纸都被他捏得发皱:
“我己经派人去都城报信三次了,可陛下也难啊,各地都缺粮…… 再等等,再等等说不定就有消息了。”
话虽如此,他眼底的绝望却藏不住 —— 他知道,村里的人,怕是等不了多久了。
御书房的灯亮了一夜。
苏晚宁坐在案前,面前堆着厚厚的灾区急报,每一封都写着 “缺粮”“饿殍”“求救”,她手里的朱笔悬在纸上,却迟迟落不下去。
窗外的天己经亮了,她眼底满是红血丝,桌上的粥早就凉透,一口没动 —— 都城的存粮仅够维持宫廷和贵族,要救灾区,难如登天。
“陛下。”
顾砚辞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他穿着沾满麦芒的青色客卿服,显然是刚从学堂试验田赶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眼神明亮。
他躬身行礼,语气坚定:
“臣有要事禀报 —— 植兴学堂试验田的改良麦植己完全成熟,昨日臣带学员测产,亩产足足有三百三十斤,比普通麦植的两百五十斤,高了整整三成!试验田共三十亩,能收五十石麦子,臣请命,即刻组织学员收割,连夜运往灾区救急!”
苏晚宁猛地抬头,手里的朱笔 “啪” 地掉在纸上,她快步走到顾砚辞面前,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
“此话当真?三百三十斤亩产?五十石麦子?”
“千真万确!”
顾砚辞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张测产记录,递到苏晚宁面前:
“这是学员们一起记录的,每一块地的产量都标得清清楚楚,陛下可以查验。五十石麦子虽不能救所有灾区,但至少能解西柳村等几个近邻村落的燃眉之急,为后续调粮争取时间。”
苏晚宁看着记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眼眶瞬间。
她深吸一口气,立刻对门外喊道:
“传孤旨意!调二十名禁军,携带镰刀、麻袋,即刻前往植兴学堂,协助学员收割麦子!再备十辆马车,麦子收割完立刻运往西柳村,不得延误!”
“是!”
侍从的声音带着激动,快步去传旨。
苏晚宁转过身,看着顾砚辞,语气里满是感激:
“顾砚辞,谢谢你。若不是你,若不是学堂的麦植,灾区的百姓……”
“陛下,这是臣该做的。”
顾砚辞躬身行礼:
“学堂的学员们也盼着能用自己种的麦子救百姓,我们这就去准备收割。”
植兴学堂的试验田里,此刻己是一片忙碌景象。
天刚蒙蒙亮,15 名学员就全员到齐,阿力带着男学员挥舞着镰刀,麦秆倒下的 “唰唰” 声在田里回荡;苏瑶和几名女学员蹲在田埂边,将割下的麦子捆成整齐的麦束,动作比初见时熟练了太多;林薇拿着竹筛,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架旁,将脱粒后的麦粒细细筛选,空壳和杂质都被她挑出来,留下的全是的颗粒。
顾砚辞穿梭在田里,手里捧着一个陶盘,时不时停下来教学员留种:
“大家注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女尊:灵植女帝的掌心客卿 留种的麦粒要选颗粒、色泽金黄的,这样明年种下芽率才高。每块地留两成种子,单独装袋,做好标记,别跟要运走的麦子混了。”
“知道了,顾大人!”
学员们齐声应和,手里的动作更快了 —— 他们从顾砚辞口中得知,这些麦子要救灾区百姓的命,没人敢怠慢,连之前最娇气的苏瑶,手心磨出了水泡,也只是用布条裹了裹,继续捆麦束。
太阳从东边升到头顶,又渐渐落到西边,试验田里的灯火亮了起来。
禁军们也跟着一起忙活,有的帮忙脱粒,有的帮忙装袋,汗水浸湿了所有人的衣裳,却没人喊累。
到了深夜,最后一袋麦子装上马车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 整整五十石麦子,装了满满十辆马车,袋子堆得像小山一样。
“出发!”
顾砚辞一声令下,马车队载着麦子,在月光下朝着西柳村的方向驶去。
学员们站在学堂门口,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首到看不见影子才离开 —— 他们知道,此刻有无数百姓在等着这些麦子。
当马车队驶进西柳村时,村口的百姓先是愣了愣,然后疯了一样围上来。
老村长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上前,从马车上解开一个麻袋口,抓起一把麦粒,放在嘴里细细嚼了嚼,眼泪瞬间掉下来:
“是麦子!真的是麦子!能吃的麦子!”
“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百姓们欢呼起来,之前的绝望被狂喜取代。
那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冲过来,从麻袋里抓了一把麦粒,塞进孩子嘴里,孩子嚼了嚼,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含糊地喊着 “娘,甜”。
百姓们纷纷跪地,对着马车的方向叩拜,声音里满是哽咽:
“谢谢顾大人!谢谢陛下!谢谢学堂的学员们!你们救了我们的命啊!”
顾砚辞跳下车,扶起老村长,语气温和:
“大家快起来,先把麦子分了,煮点稀粥给孩子和老人喝。后续朝廷还会调更多粮食来,大家不用担心。”
百姓们起身,七手八脚地帮忙卸麦子,村里的炊烟再次升起,久违的麦香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多日的绝望。
消息传回都城时,整个都城都沸腾了。
植兴学堂的门口挤满了报名的人,从清晨到深夜,队伍排了足足半条街,有平民百姓,有解除奴籍的青年,甚至有带着孩子的妇人 —— 他们都想学会种高产麦植,既能养活自己,也能帮着救更多人。
更让人意外的是,几位开明的贵族,竟悄悄将自家子女送来报名。
礼部尚书周老夫人更是亲自带着孙女来学堂,对着顾砚辞躬身行礼:
“顾大人,之前老身对男性学植术有偏见,是老身错了。如今见学堂能种出救荒的麦子,才知植术不分男女,不分贵贱。
还望顾大人收下我的孙女,让她也学学怎么用植术造福百姓。”
镇南侯得知后,气得在府里摔了茶盏,却找不到任何阻拦的借口 —— 顾砚辞救荒有功,百姓拥护,连陛下都在朝堂上公开称赞 “植兴学堂是青芜的希望”,他若是强行阻拦,只会惹来民愤,甚至被冠上 “不顾百姓死活” 的罪名。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学堂越来越壮大,看着顾砚辞的声望越来越高,心里又急又恨,却无可奈何。
植兴学堂的试验田里,剩下的麦种被学员们小心地存放在仓库里。
顾砚辞站在田边,看着远处赶来报名的人群,心里满是欣慰 —— 他知道,这五十石麦子,不仅救了灾区的百姓,更让植术普及的改革,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阳光洒在试验田的土地上,泛着希望的光。
顾砚辞看着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信念 —— 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青芜的每一寸土地,都会种上高产的灵植;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过上安稳的日子。
而他,也会继续做那个 “植术救星”,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百姓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7NG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