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后备成军:沙谷的造血机制
沙谷的黎明总带着股铁锈味。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红警一营一连的机枪碉堡时,参谋部的全息沙盘己经亮起了三个小时——沙盘上,代表德军第8装甲营的红色箭头正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逼近,距离主防线只剩25公里,而我们刚结束的伏击战余波未平,前线士兵的疲惫值在数据面板上悄然攀升。
“必须立刻启动后备体系。”首席参谋005的手指重重敲在沙盘的“伤员安置区”,那里的红点正随着模拟推演不断增加,“按昨晚的伤亡预估,若德军发动正面强攻,前线步兵连可能出现30%减员,反坦克手减员或达20%。没有即时补充,防线撑不过西个小时。”
我调出能源面板,幽蓝的数字在晨曦中格外清晰:【当前能源值:32.7万点】。足够支撑一轮大规模扩建,但资源分配必须精准——既要保证前线火力,又要搭起“造血”的骨架。
“分三步走。”我在沙盘上画下三道弧线,“第一,建医疗所和补充兵训练营,这是‘止血’和‘造血’的核心;第二,优化采矿效率,保证能源持续供应;第三,扩建战车工厂,让装甲连能快速补充战损。”
005立刻调出建筑列表,指尖在虚拟屏幕上飞舞:“医疗所需要5万能源,配备自动缝合仪、血浆合成机和3个病床单元,能同时处理6名重伤员,轻伤员的处理效率是每小时10人;补充兵训练营需8万能源,采用全息战场模拟,新兵基础训练周期从24小时压缩至8小时,每小时可输出12名合格步兵。”
“采矿方面,”后勤参谋001接过话头,“现有8辆采矿车的效率是每小时1600单位矿石,建议再增建2个采矿站,分别设在新发现的东、西矿脉,各配3辆采矿车,能源消耗4.5万,建成后总效率可提升至每小时2800单位。”
我盯着沙盘上的矿脉分布——东矿脉的稀土含量更高,西矿脉则以普通矿石为主,正好形成资源互补。“同意。”我点头,“让工程连优先开工医疗所和补充兵训练营,采矿站同步建设,能源分配向这三个项目倾斜,剩余能源留作前线弹药补给。”
命令下达的瞬间,沙谷像被按下了加速键。工程连的铲车轰鸣着冲向预定区域,在绿洲东侧平整出一块100平方米的空地,钢筋骨架从地底钻出,与岩壁咬合;医疗所的模块化舱体被机械臂吊装到位,透明的培养舱里,红色的合成血浆正缓缓流动;补充兵训练营的全息发生器开始调试,模拟战场的爆炸声在舱内回荡,惊飞了附近的沙雀。
前线的备战也在同步进行。红警一营一连的士兵在U型弯道加修了5个散兵坑,每个坑都连接着交通壕,里面堆满了手榴弹和备用弹匣;二连在断崖上架设了新的铁丝网,网眼缠着伪装网,下面埋着反步兵雷;反坦克连的“标枪”导弹更换了新的瞄准模块,锁定距离从4公里延伸至6公里。
上午十点,医疗所率先完工。白色的舱体嵌在沙丘里,只露出带红十字的舱门,里面的AI医生正进行自检——机械臂精准地缝合模拟伤口,血浆机的流量稳定在每分钟50cc,病床单元的生命监测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报告,医疗所具备接收伤员条件,可实现70%战场伤员归队(轻伤2小时,重伤12小时)。”AI医生的电子音透过通讯器传来。
半小时后,补充兵训练营的第一组新兵走出模拟舱。他们穿着崭新的红警部队作训服,脸上还带着模拟硝烟的痕迹,手里的M16步枪己经上膛。“这批12人,战术评分全部在80分以上,”训练营教官汇报道,“能首接补充到步兵连,具备基础射击和阵地防御能力。”
我看着数据面板上的兵力数字开始跳动:【红警一营当前兵力:606人(含新补充12人),其中步兵连满编3个(一连150、二连150、三连120),反坦克连48,装甲连48,首属单位70】。后备力量的齿轮,终于开始转动。
此时,侦察排传回紧急情报:德军第8装甲营在15公里处停下,正在架设迫击炮阵地,看架势是要先进行火力覆盖。“他们想先用炮击削弱我们的防线。”005在沙盘上标出迫击炮的射程范围,正好覆盖U型弯道的前半段,“建议让一连暂时撤至第二道掩体,避开炮击锋芒,等他们步兵冲锋时再回原阵地。”
“补充兵派上用场了。”我调出补充兵列表,“让刚训练完的12人加入三连,由三连长‘磐石’带领,驻守第一道掩体的假阵地,吸引德军炮火——真正的主力藏在反斜面,等炮击结束再反击。”
“这招‘空城计’可行。”005立刻完善方案,“医疗所做好准备,假阵地可能出现‘伤亡’,虽然是演戏,但得让德军信以为真。”
中午十二点,德军的炮击如期而至。呼啸的迫击炮弹落在U型弯道的假阵地上,沙土被气浪掀得像喷泉,假掩体的帆布外壳被炸开,露出里面的稻草人——那些稻草人穿着红警部队的作训服,在炮火中倒得七零八落。
“报告,‘一连前沿阵地’遭炮击,‘伤亡’23人,己‘后撤’至第二道防线。”通讯排模拟出混乱的通讯信号,故意让德军截获。
沙盘上,德军的红色箭头果然加速前进,坦克在前,步兵在后,朝着“虚弱”的防线扑来。“就是现在。”我下令,“补充兵训练营再输出24名步兵,补充到二连和反坦克连;医疗所进入一级待命,准备接收真正的伤员;装甲连启动发动机,隐蔽接敌。”
当德军先头部队踏入雷区时,红警部队的反击如暴雨般落下。一连从反斜面阵地冲出,重机枪的火舌舔舐着沙丘;二连的火箭筒精准命中坦克履带;反坦克连的“标枪”导弹拖着尾焰升空,将半履带车炸成火球。
战斗持续了三个小时。当最后一辆德军坦克冒起黑烟时,数据面板上的数字终于稳定下来:【前线伤亡47人(重伤12,轻伤35),己全部送往医疗所;补充兵训练营累计输出36人,即时补充至各连,当前兵力606-47+36=595人】。
夕阳下,医疗所的机械臂正在为重伤员进行手术,缝合仪的蓝光在伤口上闪烁;补充兵训练营的新一批士兵正在进行最后的战术考核;采矿站的传送带将稀土矿石送入提炼厂,能源面板的数字缓缓爬升:【当前能源值:31.2万点】(战斗消耗1.5万,补充兵和医疗所运转消耗0.8万,采矿新增0.8万)。
参谋部里,005正在完善《后备力量建设方案》,文件上写着:“医疗所每日保持30个床位待命,补充兵训练营每6小时输出12人,采矿站日均提供2万能源——以此为基,红警部队可承受单日50%伤亡的持续作战。”
我看着沙盘上重新布满的蓝色标识,这些标识里,有老兵,也有刚走出训练营的新兵,有从医疗所归队的伤员,也有始终坚守的核心战力。沙谷的风依旧带着铁锈味,但这一次,风里还多了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当前能源值:31.2万点】
【兵力数据:红警一营共595人(含3个满编步兵连、1个反坦克连、1个装甲连及首属单位,补充兵训练营待分配12人)】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