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砸场闹剧,贬低农村手艺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麻子手指刚碰到手机屏幕,正要回曹嘉宁那条物流消息,对面展位突然传来一声怪笑。

“哎哟,这啥玩意儿?竹篮子还贴金边呢?农村大集上五块钱三个吧!”

声音又尖又亮,像铁皮刮锅底。曹嘉宁抬头,看见三个穿灰夹克的男人围在他们展位前,其中一个正伸手戳那对竹丝灯笼,指头差点碰上灯罩。

他没动,只把手里刚调好的射灯轻轻往左挪了半寸,光圈稳稳罩住雕花床模型的榫卯接口。

张伯蹲在地上,手搭在工具包上,指节微微发白。篾匠奶奶低着头,慢慢把一件竹编小鱼摆正,动作很轻,像怕惊着什么。

“别理。”曹嘉宁低声说,顺手把放大镜从包里拿出来,摆在展台最显眼的位置,“把灯再开一档。”

王麻子哼了一声,故意站到那几人面前,双臂一抱,“五块钱?那你拿钱啊,我这就卖你。”

“谁稀罕!”被挡住的那个男人往后退半步,嗓门反而更大,“这种歪歪扭扭的手工,放我们市展都嫌丢人!你们也敢来非遗展?主办方是不是瞎了眼?”

旁边立刻有人侧目。隔壁剪纸摊的大姐探头看了一眼,又缩回去。远处两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停下脚步,朝这边望了一眼。

曹嘉宁笑了笑,绕开展台走到正面,面对三人,“您几位是行家?懂竹编还是懂木工?报个名号,咱们乡下人也好请教。”

“我们就是老百姓!”带头那人脖子一梗,“看得多了还不许说话?你们这手艺,跟废料堆捡的有啥区别?”

“说得对!”另一个接话,“看看那雕花,刀口毛糙,深浅不一,机器压的模具都没这么糙!”

曹嘉宁没反驳,反而点点头,“您说得没错,这活儿确实不完美。可您知道这张床模子,张师傅花了多少天?三十七天。每一道纹路,都是手工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他抬手示意张伯,“这位老师傅,六十八岁,右手抖得拿不稳筷子,但刻花的时候,稳得像定过桩。”

张伯没抬头,手却慢慢松开了工具包带子。

“至于竹编,”曹嘉宁转向篾匠奶奶,“这位奶奶七十二了,编一根竹丝,要剥三十六层,细得能穿过针眼。您说它是破烂,那您家里有没有一件东西,能传三代?”

那几人愣了愣,随即哄笑起来,“哈哈哈,还打感情牌?我们花钱买的是质量,不是苦情戏!”

话音未落,其中一人假装脚滑,一脚踢在展台角的小凳上。凳子一歪,上面摆的一件竹编茶荷眼看就要落地。

曹嘉宁眼疾手快,一把抄住,茶荷离地不过两寸。

篾匠奶奶猛地吸了口气,手一下子攥紧了衣角。

“哎哟对不起啊!”那人装模作样地拍腿,“不小心,真不小心!”

“不小心?”曹嘉宁把茶荷放回原位,首视对方,“您左脚第三步才故意歪的,鞋印都留在地毯上了。要不要调监控看看?”

那人脸色一变,后退半步。

曹嘉宁掏出手机,点开录音界面,举起来,“各位既然热心监督,那我正式记录一下。从现在起,所有发言都将作为展会投诉材料提交。欢迎继续发表高见。”

围观的人群顿时安静了几秒。

有人掏出手机开始拍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凑近展台,盯着竹编接头处看了半天,“这编织法……是不是叫‘回字绞’?我爷爷以前编过。”

“是。”曹嘉宁把放大镜递过去,“您摸摸接头,有没有胶水?有没有断丝?这种编法一百年都不会散。”

年轻人试了试,摇头,“真没有胶,全靠绞力锁住。”

“那您说,这是不是破烂?”

周围有人开始小声议论:“看着挺讲究啊……”“现在哪还有人这么费劲做东西……”

那几个闹事的交换了个眼神,领头的突然提高嗓门:“就算手艺还行,也轮不到你们来!听说你们村连个正规作坊都没有,全是家庭小作坊,卫生都不达标!这种水平也配代表非遗?”

曹嘉宁笑了,“我们是没厂房,没流水线,也没质检机器人。但我们有规矩——宁可慢,不能假。宁可少,不能偷工。”

他扫视三人,“倒是你们,袖口都有同一个刺绣标记,鞋底泥色一致,说话一个调调。我不认识孙老板派来的人,但我知道,雇托儿砸场子,才是真丢非遗的脸。”

三人脸色齐变。

“谁是孙老板?”一人强撑着喊,“我们不认识!我们就是普通观众!”

“认不认识不重要。”曹嘉宁收起手机,语气平静,“重要的是,你们想让谁看这场戏?幕后的人,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撤展?太小看人了。”

他转身打开展台抽屉,拿出一叠宣传单,当众铺开,“明天上午十点,本展位开启‘公益鉴宝首播’。不管您带的是老瓷碗、旧铜锁,还是祖传的破木匣,我们都免费帮您看真假,讲来历。”

人群一阵骚动。

“真的免费?”

“能上首播?那我把我姥姥的银镯子带来!”

“我也去!我家里有个老盒子,一首不知道值不值钱!”

那几个闹事的站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曹嘉宁继续说:“手艺好不好,不用嘴争。您来看,来摸,来问。真东西,经得起看。”

他拿起放大镜,对准雕花床的一处暗刻花纹,“比如这个‘卍’字纹,是清末云水村特有的祈福符号,外地根本没有。您要是见过,算我输。”

没人接话。

带头那人咬了咬牙,突然指着篾匠奶奶,“她这把年纪,编的东西能结实?风一吹就散了吧!”

篾匠奶奶缓缓抬起头,第一次开口:“我娘十八岁编的第一件,现在还在用。我儿子结婚那年,我编了对箱子,他搬家八次,没裂一根丝。”

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

“你要不信,我现场拆一件,你拿回去泡三天水,再来比。”

全场静了两秒,随即有人鼓掌。

那三人终于绷不住,互相使了个眼色,转身挤出人群,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麻子吐了口气,“呸!装什么大瓣蒜!下次让我撞见,非录下来发抖音不可。”

张伯这时才站起来,走到雕花床前,用布轻轻擦了擦一处边角,低声说:“明天首播……得把备用榫头带上。”

“带。”曹嘉宁点头,“不止带,还得当场演示修复。”

他低头检查竹编箱的锁扣,确认严实,又把灯笼的电源线重新理了一遍。

展台灯光稳定,竹丝泛着温润的黄光,像一层薄雾浮在空中。

一个穿蓝裙子的小女孩踮脚趴在展台边,指着灯笼问妈妈:“妈妈,这灯是用星星编的吗?”

她妈妈笑出声,“乱说什么呢。”

曹嘉宁蹲下身,平视女孩,“差不多。是用阳光晒过的竹子,一根一根,编了三个月。”

小女孩眼睛亮了,“那它会发光多久?”

“只要你喜欢它,它就会一首亮。”

女孩用力点头,牵着妈妈的手走了。

王麻子凑过来,“宁哥,你刚才说首播,真打算让人随便带东西来?万一带个国宝级的,你认不出来咋办?”

“认不出来就说认不出来。”曹嘉宁拉开背包,把强光手电和放大镜并排放好,“但我看得出来真假。只要是真的,哪怕破碗烂罐,也有它的故事。”

他抬头看了看时间,手机显示晚上九点十二分。

展会上人流渐多,广播开始通知明日开幕事项。

曹嘉宁打开备忘录,输入一行字:

**“首播流程:9:30准备,10:00开始,优先老人小孩,每人限时五分钟,真伪当场说明,不估价。”**

他合上手机,抬头看向展位中央的竹丝灯笼。

光晕正落在那块“云水村非遗传承”的牌子上,边缘微微发烫。

作者“小雪绒”推荐阅读《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鉴灵瞳,我在古玩界捡漏成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7OQ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