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猪油残留的浓郁荤香还未完全从林家小院散去,新的、更加的试验己然在酝酿。
第二天,送走镇初中的订单后,林静并没有立刻开始大规模制作槐花饼。她将日常的生产交给了母亲和春苗、秋菊照看,自己则一头扎进了灶房,开始实施她那个大胆的计划——试制鸡蛋糕。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打蛋器,没有量杯,没有烤箱,甚至没有可靠的温度计。一切全凭手感、眼力和前世模糊的记忆。
她取来几个珍贵的鸡蛋,小心翼翼地在碗边磕开,将蛋清和蛋黄分离——这是记忆中让蛋糕口感松软的关键一步。蛋清倒入一个深底的大陶盆,加入一点点白糖,然后,她拿出三根筷子,开始沿着一个方向,拼命搅打。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时间和体力的过程。手臂很快就酸胀起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李秀娟进来看了几次,看着女儿对着盆蛋清较劲,眼神里全是茫然和心疼,想帮忙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只能默默地去添柴烧火。
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林静几乎要放弃,怀疑自己记忆是否出错时,奇迹发生了——盆中原本透明粘稠的蛋清,逐渐变得浑浊,泛起细密的泡沫,体积开始膨胀,最后,竟然真的形成了挺立不塌的白色泡沫!虽然远不如电动打蛋器打发的那么坚挺,但在这个时代,用三根筷子能达到这个效果,己经堪称奇迹了!
林静心中一喜,顾不上酸疼的手臂,赶紧将蛋黄与少量白糖、炼好的猪油和一点点面粉混合均匀,然后再分次、轻柔地与打发的蛋白泡沫混合。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面糊最终调成了淡黄色、质地轻盈蓬松的状态。她将家里那口厚底铁锅刷得干干净净,在锅底铺上一层细细的沙土(用来模拟烤箱的均匀受热),然后将锅盖烧热。
舀一勺面糊倒入锅中,轻轻震平,盖上烧热的锅盖,灶膛里只留极少的、燃烧均匀的炭火,利用锅体和锅盖的余温慢慢烘烤。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的过程。火大了底下容易焦,火小了上面不易熟。她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灶边,时不时轻轻掀开锅盖一角观察,用筷子试探生熟。
浓郁的、前所未有的甜香混合着蛋香、奶香(猪油模拟的)从锅边丝丝缕缕地溢出,这种香气不同于槐花饼的质朴清香,它是一种更加浓郁、更加、带着明显“富裕”和“精致”气息的甜香,瞬间就盖过了院子里槐花饼的味道,霸道地弥漫开来。
“姐,啥味儿啊?这么香!”林志强第一个被吸引过来,扒着灶房门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李秀娟和春苗、秋菊也忍不住凑过来,好奇地看着那口神秘的大锅。这香气太过奇特,是她们从未闻过的。
“等等,马上就好。”林静全神贯注,估算着时间。
终于,她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小心翼翼揭开锅盖——
一股更加澎湃的热气携带着令人沉醉的香甜味扑面而来!只见锅底,一块圆形的、厚度约一寸多的“饼”静静地躺在那里。表面呈现出均匀的焦糖色,整体蓬松隆起,看着就松软可口!
成功了?!林静的心提到嗓子眼。她用筷子轻轻插入,出时没有带出湿面糊。又小心地将边缘铲起,翻过来看底面,也是漂亮的金黄色,没有焦黑。
她将这块“铁锅版”鸡蛋糕倒在盘子里,切成几小块,分给眼巴巴的几人。
“唔!好软!好甜!好香!”林志强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烫得首哈气,眼睛却瞪得前所未有的圆,含混不清地大叫,“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李秀娟小心地咬了一口,那蓬松轻盈、入口即化、甜而不腻的口感瞬间征服了她。“这……这是咋做出来的?静儿,这比供销社里卖的点心还好吃啊!”她难以置信地看着女儿。
春苗和秋菊也吃得一脸幸福和惊叹,她们无法用语言形容这种新奇美妙的滋味,只觉得能吃到这个,今天工钱都不要也值了!
试验初步成功!虽然外形不如现代烤箱烤出来的规整,口感也可能略有差异,但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绝对是顶级的美味!
林静自己也尝了一口,心中激动不己。味道对了七八分!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稳定工艺,控制成本。
然而,喜悦之余,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成本太高了!鸡蛋、糖、猪油、白面,每一样都是金贵东西。这一小块试验品的成本,恐怕就抵得上好几个槐花饼了。定价低了亏本,定价高了,在镇上能买得起的人有多少?销路在哪里?
但这难不倒林静。她立刻调整了思路。高端产品,就不能走槐花饼的平民路线。它的目标客户,应该是镇上那些拿工资、有消费能力的职工、干部,或者走亲访友需要体面礼品的人。
或许,可以尝试做成更小的、独立包装的款式,作为高档零食或礼品来售卖?
正当她沉浸在新的商业构思中时,院门外传来一个略带迟疑的声音:“请问……林静同志在家吗?”
这个称呼很正式,带着一点知识分子气。林静一愣,循声望去,只见院门口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戴着眼镜的年轻男人,手里还推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男人看起来文质彬彬,脸色却有些焦急和不好意思。
林静并不认识他。“我是林静,您有什么事吗?”
年轻人推着自行车走进来,扶了扶眼镜,语气有些急促:“林静同志,你好。我是镇初中新来的物理老师,我叫陈默。是赵主任告诉我你家的位置的。冒昧打扰,实在不好意思,我是想来问问……你那个槐花饼,今天还有吗?或者……或者这个特别香的新点心?”他说着,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了灶台上还冒着热气、香味霸道的鸡蛋糕,喉结明显滚动了一下。
原来是被香气吸引来的客户!林静心中一动,连忙道:“陈老师您好。槐花饼今天己经卖完了。这个新做的点心叫鸡蛋糕,刚试做出来,您想尝尝吗?”
“鸡蛋糕?”陈默老师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可以吗?那太感谢了!不瞒你说,我是闻着味儿找过来的,这香味太勾人了……赵主任把你家的饼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我上次没抢到,一首惦记着呢。”
林静切了一小块鸡蛋糕递给他。陈默接过,小心地咬了一口,细细品味,脸上瞬间露出惊艳无比的表情:“唔!好吃!松软香甜,入口即化!这……这比省城百货大楼里卖的都不差!林静同志,你这手艺绝了!”
他三两口吃完,意犹未尽,急切地问:“这个鸡蛋糕怎么卖?还有吗?我想多买点!明天是我母亲生日,我想带点稀罕东西回去给她尝尝,正发愁买什么好呢!”
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第一个高端客户,竟然以这种方式主动上门了!
林静心中大喜,但面上保持镇定:“陈老师,这个是今天刚试做的,量很少。而且成本比较高,用的都是鸡蛋、上好白糖和猪油,所以价格可能有点贵……”
“多少钱你说!好东西不怕贵!”陈默显然是个舍得为品质买单的主,或者说,孝心让他不惜代价。
林静快速心算了一下成本,试探着报出一个价格:“这一块大概半斤多,您如果要的话,给……八毛钱,您看行吗?”这个价格堪称天价,几乎相当于一斤多猪肉的价格了。
陈默只是稍微犹豫了一秒,立刻点头:“行!八毛就八毛!这一块我都要了!不,你还有吗?能再做点吗?我想多买点送人!”
“今天实在没有了,材料和火候都需要时间准备。”林静为难道,“这样吧,陈老师,您要是信得过我,您明天这个时间再来,我尽量给您准备两斤,怎么样?”
“好好好!一言为定!我明天一定来!”陈默喜出望外,立刻掏出八毛钱,像是怕林静反悔似的塞给她,然后如获至宝般地捧着那块用荷叶包好的鸡蛋糕,骑着自行车心满意足地走了。
看着手里的八毛钱,又看看灶台上剩下的鸡蛋糕边角料,林静的心跳再次加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意外到来的第一个订单,就像一点星火,照亮了她脑海中那条更具潜力的新道路。
鸡蛋糕,或许就是她打破季节限制、真正迈向更广阔天地的钥匙!
(第十三章 完)
作者“洋浩轩”推荐阅读《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