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青云之梯悄然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县教育局的订单?!表彰大会的茶点?!

郑科长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在林静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这不仅仅是几百块钱生意的问题,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认可,一个将她的小作坊产品推向更高平台的机会!一旦成功,带来的口碑效应和潜在机遇将是不可估量的!

巨大的惊喜之下,林静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县里的订单,要求肯定更高,数量也绝非她现在的小打小闹能满足的。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谨慎而认真地问道:“郑科长,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不知道县里大概需要多少?对种类和包装有什么具体要求?时间上又有什么限制?”

她不问能不能接,而是首接问具体要求,这种沉稳和专业的态度让郑科长眼中赞赏更浓。他就怕遇到那种一听大订单就头脑发热、胡乱承诺,最后却掉链子的。

“初步预计,需要准备两百人份的茶点。每人份大概按三两到西两算,总量大概在六十到八十斤左右。”郑科长估算着,“种类嘛,鸡蛋糕和你的那个新酥饼都可以,最好能有点花样。包装要干净体面,方便取用。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后。”

六十到八十斤!半个月!

林静的心猛地一沉。这几乎是她现在十倍以上的日产量!而且还要保证品质稳定、包装体面。以她目前的条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原材料从哪里来?鸡蛋、白糖、面粉、油都是计划供应或限量购买的,一下子要这么多,怎么解决? 生产力如何提升?现有的工具和人力极限在哪里? 包装怎么解决?油纸和麻绳显然不够“体面”。 运输怎么办?几十斤的东西怎么运到县里?

无数问题瞬间涌入脑海。但她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畏难情绪,大脑飞速运转。

“郑科长,这个订单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认可。”林静语气郑重,“我们非常想接,但也有一些实际困难需要向您说明和请示。”

她将原材料采购、产量提升可能遇到的困难,言简意赅地说了出来,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最后道:“……所以,如果县里能在这方面给予一些支持,比如开具介绍信,方便我们采购所需数量的原料,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她没有首接要钱要物,而是巧妙地请求“政策支持”——开具介绍信。这既表明了困难,显示了诚意,又不会让对方觉得她只想占便宜,而是真心想解决问题、办好事情。

郑科长听完,非但没有觉得她事多,反而更加高看了她一眼。这小姑娘不仅有手艺,更有头脑,懂得借势,知道如何将事情落到实处。

“介绍信没问题。”郑科长爽快答应,“我回去就可以给你开。采购原料的事情,你可以拿着介绍信去找供销社的同志协调。至于其他的……就要靠你们自己想办法克服了。小林同志,我很看好你,希望你能抓住这次机会。”

“谢谢郑科长!我们一定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林静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激动地保证。

送走郑科长和陈默老师,林静回到院子,感觉脚下的土地都有些轻飘飘的。巨大的压力和巨大的机遇同时降临,让她肾上腺素飙升。

“静儿……县里的订单?八十斤?”李秀娟围上来,声音都在发颤,脸上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这……这做得出来吗?咱家哪来那么多本钱啊?”

春苗和秋菊也屏息看着林静,既兴奋又担忧。

“娘,机会难得,再难也得试试!”林静目光灼灼,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本钱的事我想办法!现在最重要的是两件事:第一,尽快试验出最适合量产、味道最好、也最节省成本的酥饼配方和工艺。第二,想办法扩大生产!”

她立刻行动起来。首先是将家里所有的现金归拢起来。槐花饼和鸡蛋糕这些天赚的钱,除去日常开销和工钱,还剩下了将近十块钱。这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八十斤高档点心的原材料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她想到了借钱。但村里家家都不宽裕,能借给她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有可能并且愿意借的,或许只有……

她看了一眼正在劈柴的林卫国。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这些天家里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县里领导亲自上门订货,这对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是天大的脸面和认可。

林静走过去,将情况跟林卫国说了,最后道:“爹,这是咱们家翻身的机会。但本钱还差很多,我想……我想把咱家那两只下蛋的老母鸡先卖了,再……再跟您借点钱,以后一定加倍还您!”

卖鸡?借钱?林卫国劈柴的动作停住了,眉头紧锁。那两只母鸡是家里重要的油盐来源。至于钱,他确实偷偷存了一点压箱底的棺材本,是准备万一有个病灾或者给儿子娶媳妇用的。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林静以为他会拒绝。 finally, 他闷闷地开口:“鸡……先别卖。钱……我那里还有二十块,你先拿去用。不够……再想办法。”说完,他转身进屋,从炕席底下摸索出一个旧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面额不一的纸币,总共二十块。

看着父亲那布满老茧的手递过来的、沉甸甸的二十块钱,林静的鼻子猛地一酸。这几乎是父亲大半辈子的积蓄了! “爹……谢谢您!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她接过钱,声音哽咽。

有了这三十块本钱,林静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她立刻让春苗去代销点,凭着郑科长留下的条子(正式介绍信后续补),试着先赊购一部分面粉和白糖,承诺明天付钱。代销点的人看到县里领导的条子,态度果然好了很多,勉强同意了。

另一方面,她和秋菊开始疯狂试验酥饼。最终,她们确定了两款产品:主打的花生芝麻酥饼,成本相对较低,口感香酥,易于保存;以及一款改良版的、体积更小、用料更精简的“小鸡蛋糕”,作为鸡蛋糕的平价替代品,既能体现特色,又能控制成本。

至于生产工具,蒸锅显然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林静想到了村里烧陶器的土窑。她去找了烧窑的师傅,定制了几个巨大的、带盖的厚陶盆,打算模仿烤箱的原理,用炭火在陶盆外均匀加热来烘烤酥饼。虽然还是土法,但容量大大提升。

包装上,她咬牙买了一批干净的白油纸,又让春苗和秋菊帮忙,用红纸剪出一个个小小的“福”字,准备贴在包装上,增加喜庆和体面感。

整个林家,乃至被卷入的春苗家、秋菊家,都因为这张突如其来的县里订单而高速运转起来,充满了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氛。

消息像长了翅膀,再次轰动了整个清水村。 “听说了吗?县里的大官都来找静丫头订货了!” “八十斤点心!老天爷,那得用多少白面白糖啊!” “老林家这是真要发达了!” “看来之前那些瞎话真是眼红瞎编的……”

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转向了惊叹和羡慕。王媒婆气得称病在家,好几天没出门。周彩凤则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拿了鸡蛋糕后没再继续找茬,反而想着怎么跟林家进一步搞好关系。

然而,就在林静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隐藏的危机,正借着夜色悄悄向她袭来。

夜深人静,一道黑影鬼鬼祟祟地摸到了林家院墙外。目标,正是那间飘出过无数次香味的灶房。

(第十七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