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未雨绸缪辟蹊径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章节无错乱精修!
 洋浩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周彩凤的敲打像一盆冷水,暂时浇熄了村里一些明面上的闲言碎语,但水面下的暗流却并未停止涌动。林静深知,暂时的平静只是因为那碗鸡蛋糕堵住了最具威胁的一张嘴,并不能真正消除隐患。她必须尽快让鸡蛋糕的生意形成规模,拥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小院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槐花饼的生产在李秀娟的主持和孩子们的帮助下有条不紊,成为了稳定可靠的现金牛业务,每天都能带来一块多钱的净利润。而灶房深处,则成了林静、春苗和秋菊的秘密作坊。

土法打蛋器和蒸锅烘烤法在经过反复磨合后,逐渐趋于稳定。春苗和秋菊都是心灵手巧的姑娘,又极其珍惜这份工作,学习得飞快。很快,她们就能独立完成蛋白打发、面糊调配和火候看管的大部分工序。虽然效率和成品率还无法与现代工艺相比,但一天下来,也能产出十来斤品相不错的鸡蛋糕。

产量上来了,销路就成了问题。仅靠陈默老师和他介绍的几个镇初中老师,消化能力有限。鸡蛋糕成本高昂,存放时间也比槐花饼短(尽管由于糖油含量高,也能放两三天),必须尽快卖出去。

林静开始有意识地拓展客户。每次去镇上交送槐花饼,她都会在新买的小篮子里放几块精心切好、用油纸包着的鸡蛋糕样品。她不再局限于学校附近,而是开始走访镇上的几家小单位。

她首先瞄准的是镇信用社。信用社虽然不大,但里面的职工都是端铁饭碗的,收入稳定,舍得消费。

第一次去,门卫看她一个农村丫头,挎着篮子,不太愿意让她进。林静也不纠缠,就站在门口附近,等到中午下班时,职工们陆续出来,她便上前,拿出样品,落落大方地介绍:“同志您好,尝尝新做的鸡蛋糕吗?松软香甜,给孩子当零食或者给老人尝尝鲜都不错。”

金黄的色泽、的香气、加上林静干净清爽的打扮和得体的谈吐,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好感。不少人好奇地停下脚步,尝过之后,大多被其美味征服。一问价格,虽然觉得小贵,但偶尔买点解馋或者走人情,也能接受。

“哟,这味道真不赖!比供销社的桃酥还好吃!” “怎么卖啊小姑娘?” “八毛钱一斤,您要多少我给您称。” “来半斤尝尝吧!”

开门红!信用社门口,她很快就卖掉了两斤多。她细心地将蛋糕用油纸包成小包,再用细麻绳系好,显得十分讲究。

接下来,她又如法炮制,去了镇邮政所、农机站等几个小单位,同样收获不错。她发现,这些镇上的“公家人”,对于这种新奇、美味、又能显出面子的点心,接受度很高。鸡蛋糕作为“高档零食”或“伴手礼”的定位,逐渐清晰起来。

同时,她也留意着镇上的私人机会。有一次,她看到一家正在办喜事的人家,门口贴着大红喜字,人来人往。她鼓起勇气,找到主家,推荐鸡蛋糕作为宴席上的点心。主家尝过后,十分满意,当场订了五斤,虽然要求价格优惠了些,但批量出售,薄利多销,也是条路子。

销路一点点打开,虽然辛苦,但每天带去的鸡蛋糕基本都能卖完,回笼的资金再次投入原材料采购,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良性循环。

然而,林静并没有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她始终记挂着槐花季即将结束的危机。鸡蛋糕生意刚起步,还远不足以完全支撑家庭开销和她的梦想。必须找到新的、可持续的替代项目。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灶房和那些最基本的原料:面粉、鸡蛋、糖、油。

除了鸡蛋糕,还能做什么?

她想起了前世另一种经久不衰的中式点心——桃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各种口味的酥饼。桃酥口感酥脆,保存时间长,对工具要求相对简单(不需要打发蛋白),用料也比鸡蛋糕节省一些,或许更适合作为接下来主打的量产产品。

说干就干。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她又开始捣鼓起来。没有烤箱,就用平底锅小火慢烘;没有泡打粉,就尝试用一点点碱面和明矾反应来产生酥松效果(此法需谨慎,用量极微);没有核桃仁,就用炒香的花生碎代替……

失败依旧如影随形。不是不够酥,就是有碱味,或者火候不对糊掉了。但她毫不气馁,一次次调整配比和工艺。李秀娟看着女儿夜深人静还在灶台前忙碌,心疼不己,却也知道劝不住,只能默默帮她添柴看火。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一种口感香酥、带着浓郁花生和芝麻香气、甜度适中的“花生酥饼”终于试验成功!虽然外形朴素,但味道极佳,而且因为油糖含量高,极其耐放。

“娘,您尝尝这个。”林静将第一炉成功的花生酥饼递给母亲。 李秀娟咬了一口,咔嚓一声,酥得掉渣,香浓的味道充满口腔。“嗯!好吃!这个酥!香!”她眼睛一亮,“这个能放吧?” “能,放十天半个月都没问题。”林静肯定道,心中充满了希望。这意味着她可以一次多做点,不用担心很快变质,销售压力小很多。

花生酥饼的成本比鸡蛋糕低不少,定价可以更亲民一些,三毛钱一斤或许就有不错的利润。它可以作为鸡蛋糕的补充,面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就在林静为找到新方向而欣喜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再次敲响了院门。

这次来的,是镇初中那个叫陈默的年轻老师。但他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身边还跟着一个西十多岁、穿着中山装、气质沉稳、干部模样的男人。

“林静同志,冒昧打扰。”陈默老师笑着介绍,“这位是咱们县教育局下来调研的郑科长。郑科长尝了你做的鸡蛋糕,非常喜欢,特意想来了解一下情况。”

县教育局的科长?林静的心猛地一跳。这可是真正的“大领导”了!她迅速镇定下来,礼貌地将两人请进院子。

郑科长目光温和地打量着这个虽然简陋却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小院,看着晾晒的槐花和灶房门口的新铁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小林同志,听说你还在上学?怎么就想着做这些点心来卖了?”

他的语气没有居高临下,更像是平等的询问和交流。

林静知道,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她的“事业”进入更高层面视野的机会。她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情况、初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想法,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娓娓道来。她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卖惨,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但话语中透露出的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和面对困境的韧性,却格外打动人。

郑科长听得很认真,不时点点头。当听到她为了弟弟学费、为了帮衬乡邻而努力,甚至还在试验新产品时,他脸上的赞赏之色更浓了。

“不容易啊,小姑娘。”郑科长感慨道,“有想法,肯吃苦,还能带动乡邻,很好!现在国家鼓励发展经济,搞活市场,你这样靠手艺正当经营,是好事!”

他的话,无疑给了林静一颗定心丸,一种来自官方的认可!

“不过,”郑科长话锋一转,“个体经营,尤其是食品行业,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安全,这是底线。”

“您放心,郑科长,我们一首特别注意这方面。”林静连忙保证。

“嗯,我相信你。”郑科长笑了笑,沉吟片刻,忽然道,“小林同志,过段时间,县里要开一个教育系统的表彰大会,需要采购一批会议茶点。我觉得你这个鸡蛋糕和那个新做的酥饼,就很有特色,味道也好,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和能力接这个订单?量可能会比较大。”

县里的订单?!表彰大会?!

这简首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林静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第十六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回九零:农家女的锦绣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OZ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