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喜悦和技能点加持带来的提升感,如同注入血管的强心剂,让林辻祎连续亢奋了好几天。每一次技能点的积累,都像在她脑海中点燃一束小小的烟花,那转瞬即逝的光亮照亮了她单调的高三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隐藏这个巨大秘密的现实问题——那烟花虽美,却不能在白天绽放。
练习占据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凌晨西点西十分,闹钟在枕下发出沉闷的震动,她像接受秘密任务的间谍般敏捷地起身。卫生间冰冷的瓷砖上,她蜷腿而坐,怀抱琵琶,用最轻的力度练习基本功。那被妈妈形容为“锯木头”的时光,实际上是她一天中最接近真实的时刻。放学后立刻锁进房间的“闭关”,以及周末几乎全天候的练习,都让她的行为模式与普通高三学生渐行渐远。
最先察觉到不对劲的自然是妈妈。
一天晚饭时分,妈妈做了林辻祎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却见她用右手笨拙地夹着筷子,左手始终藏在桌下。妈妈眼尖,一把抓过女儿的手腕,那上面除了旧创可贴,又添了几道新的红痕。
“祎祎,你这手指到底怎么回事?”妈妈的眉头拧成了疙瘩,“练字能练成这样?我看着倒像是……”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抚过那些伤痕,“像是被什么细绳子勒的、磨的。你老实告诉妈妈,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了?”
林辻祎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扒了一口饭,含糊道:“就是握笔姿势不对,用力过猛嘛。高三压力大,有点焦虑,可能无意识掐自己了。”她祭出了“万金油”理由——高考压力。这在任何一个中国家庭里,都是最容易被理解和原谅的借口。
妈妈的眼神立刻从疑惑转为心疼,还夹杂着一丝自责:“哎呀,你这孩子!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身体最重要,手指疼不疼啊?要不要妈妈给你换种好点的笔?或者我们去看看心理医生?”
“不用不用,快好了。”林辻祎赶紧摇头,心里松了口气,又有些愧疚。她注意到妈妈眼角的细纹似乎更深了,父亲沉默地扒着饭,却偷偷往她碗里夹了最大的一块排骨。
然而,更大的危机发生在一个周六的下午。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切出一块金色的光斑。林辻祎完全沉浸在《蜻蜓点水》的进阶练习中,轮指如飞,装饰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因为太过投入,她一时忘了控制音量,那淙淙的琵琶声溢出房门,在安静的午后格外清晰。
突然,敲门声响起。父亲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祎祎,在干嘛呢?什么声音吱吱呀呀的?”
林辻祎吓得魂飞魄散,差点把琵琶扔出去!她手忙脚乱地把琴塞进床底下的琴盒里,盖上一层旧衣服做伪装,一把扯过一本厚厚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摊在桌上,随手抓起一支笔,心跳如鼓地跑去开门。
爸爸狐疑地探头进来,看了看她摊开的习题集,又环视了一下房间:“我刚才好像听到什么声音?有点像...拉二胡的动静?”
林辻祎的大脑飞速运转,脸上努力做出困惑的表情:“啊?没有啊?可能是我刚才挪动椅子声音太刺耳了吧?或者...楼上邻居家在放什么奇怪的视频?”她成功地把锅甩给了无形的邻居,甚至追加了一句,“我也常听到奇怪的声音,说不定是隔壁小朋友在学什么乐器呢。”
爸爸将信将疑,但没发现什么异常,只好叮嘱一句:“好好学习是好事,但也注意劳逸结合,别学傻了。”说完便带上了门。
门一关上,林辻祎立刻虚脱般地靠在门板上,后背惊出了一层冷汗。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仿佛要挣脱出来。
太险了!差一点就暴露了!
这次事件给她敲响了警钟。她开始像军事行动般精确规划练习时间。凌晨的练习依旧坚持,但会更加严格控制音量,有时甚至只是做无声的指法练习——手指在空中舞动,肌肉记忆一点点加深。放学后的时间,她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和同学一起自习”为借口,尽量晚回家,实际上则是跑到那个废弃的体育看台后面,抓紧天黑前的最后一点时间练习真琵琶。
她省下早餐钱,买来了廉价的隔音海绵垫,偷偷贴在房门内侧。她还翻出了一副旧的监听耳机,插在调音器上,练习按音时可以通过耳机听音高,避免发出声音。她的书包变得格外沉重,除了课本习题,还悄悄藏着琵琶指甲、调音器和练习笔记。
她习惯了在家人面前下意识地藏起左手,习惯了用轻松的语气解释自己的“异常”,习惯了在书包里常备创可贴和药膏,习惯了在周围人谈论流行音乐、明星八卦时保持沉默,内心却回荡着古老的宫商角徵羽。
她的手机浏览器历史记录里,多了许多关于“琵琶指甲磨损”、“手腕劳损恢复”、“隔音材料”的搜索记录。她的社交活动急剧减少,以至于周婷都抱怨她“人间蒸发”了。
“祎祎,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偷偷谈恋爱了?”周婷某天课间把她堵在走廊尽头,狐疑地审问她,“老是神出鬼没,还老傻笑,手指头还老是伤着……快从实招来!”
林辻祎哭笑不得,只好半真半假地说:“真的没有!就是……找了个挺烧钱的业余爱好,入了坑,在拼命回血练习呢。等有点样子了再告诉你!”
“什么爱好这么神秘?雕刻?篆刻?”周婷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还是说你终于听劝开始学吉他了?不对啊,吉他不是这样伤手指的……”
“差不多吧,反正就是跟手有关的。”林辻祎继续模糊焦点,心里默默道歉:“对不起婷婷,以后一定告诉你真相。”
最艰难的是家庭聚餐。周末外婆来家里吃饭,席间突然问起:“祎祎最近好像瘦了,是不是学习太辛苦?”那一刻,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她感到喉咙发紧,却只能笑着说:“还好啦,就是最近体育课测800米,练得比较多。”这个谎言让她如鲠在喉,却不得不继续圆下去。
在这一次次的掩饰、圆谎和独自坚守中,林辻祎感觉自己被硬生生劈成了两半。
一半,是即将面临高考的普通高三女生林辻祎,她会为数学试卷上的最后一道大题皱眉,会和同学抱怨永远做不完的模拟卷,会在饭桌上听父母唠叨未来的专业选择。这一半的她,穿着宽大的校服,扎着简单的马尾,与千千万万中国高中生别无二致。
另一半,则是身负传统复兴系统、与时间赛跑的苦修者林辻祎。她的世界里只有琵琶、指法、练习曲,以及那个冰冷又强大的系统任务面板。夜深人静时,她会偷偷查看系统界面,看着技能点一点一点积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压力如山。这一半的她,怀抱千年古乐器,指尖流淌的是中华文化的血脉,肩负着不为人知的使命。
两个身份在她体内交织、碰撞,逼迫她飞速地成长。她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时间,将碎片化利用到极致——课间十分钟可以复习一段乐谱,排队打饭时可以默记指法顺序。她学会了在压力和秘密下保持冷静,即使内心波澜万丈,表面也能波澜不惊。她学会了如何用谎言去保护最珍视的梦想,也学会了独自消化所有的艰辛和偶尔涌上的孤独。
她的眼神褪去了一些少女的懵懂,多了一份沉静的坚韧和独立的疏离感。那份因为拥有巨大秘密而产生的心理优势,也让她在应对学业和人际交往时,变得更加沉稳和有主见。她开始注意到以前从未留意的事物:音乐老师手腕的摆动方式,语文课上讲的《琵琶行》中的细节,甚至古装剧里乐师演奏的姿态。
有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解波的传播原理,她突然联想到琵琶弦的振动方式,竟然一下子理解了原本晦涩的知识点。这种意外的联系让她惊喜不己,仿佛两个分裂的世界之间,悄然架起了一座隐秘的桥梁。
青春的舞台上,她穿着校服,扮演着循规蹈矩的学生角色。而只有当她独自一人,抱起琵琶的那一刻,真实的、为梦想而燃烧的自我,才得以尽情释放。在那些孤独的练习时光里,她与千年前的乐匠对话,与看不见的传承者交流,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结。
伪装很累,藏秘很难。她常常在深夜里凝视镜中的自己,怀疑这种双重生活能否持续下去,担心一旦暴露该如何收场。但抚摸过琴弦上那些细微的磨损痕迹,听到指尖下流淌出的、一天比一天悦耳的旋律时,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隐藏任务“秘而不宣”完成度75%。持续隐藏技能获得经验值,隐秘+3,心理素质+2】
林辻祎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拂过琴弦。
她正在用青春的伪装,守护一颗传统的新芽。而这颗新芽,正在她精心呵护下,悄然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7P3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