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5章 试点苛条件藏私念,民意陈情守初心

小说: 破浪行   作者:了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三十五年深秋的青溪,晨雾还没散透,就被学堂里的读书声撞得零碎。顾长风站在戏台改建的教室外,手里攥着那本磨破封面的构树皮课本——五年前的字迹还清晰,只是纸页边缘被翻得发毛,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昨天夜里,陈启明匆匆来报,说王万顺托人给赵督学送了两匹绸缎,还塞了个沉甸甸的布包,不用想也知道是银钱。

“顾先生,赵督学的马车到镇口了!”小柱子的声音从巷口传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学生装,袖口还别着枚纸折的五角星——那是顾长风教他折的,说像星星,能照路。顾长风点点头,把课本揣进怀里,快步往镇口走,林静姝己经挎着药箱在那儿等了,她眼尾有些红,显然也是一夜没睡好。

“昨晚我去李家村出诊,听村长说,王万顺最近在收周边的粮囤,说是要‘统一供应’学堂,”林静姝压低声音,指尖攥着药箱的铜扣,“他这是想借着学堂的名头,垄断咱们这儿的粮市。”

顾长风心里一沉,刚要说话,就见两匹白马踏着晨雾过来,赵督学坐在马车上,神色比昨天严肃了不少,王万顺竟然也跟在后面,穿着崭新的绸缎马褂,手里还提着个红木盒子,笑得一脸谄媚。

“顾先生,久等了!”赵督学跳下车,目光扫过围过来的村民,最后落在顾长风身上,“今天咱们就按程序考察,要是没问题,试点的批文很快就能下来。”

考察的第一站是教室。孩子们正在上“农事课”,周鹤年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根麦穗,教大家辨认麦粒的好坏:“这的是好麦,能磨出细面;这空瘪的,得留着当种子,明年春天种下去,就能长新麦……”黑板旁边贴着孩子们画的“农具图”,有犁、有锄,还有水车,每幅图下面都写着名字和用法,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认真。

赵督学走过去,拿起一张图,问旁边的小女孩:“这是你画的?你知道水车是干嘛的吗?”

小女孩叫丫蛋,是李家村的,之前问过顾长风能不能学写“中国”。她点点头,声音清脆:“知道!水车能把河里的水引到田里,俺爹说,有了水车,庄稼就不会旱死了。顾先生说,这叫‘学以致用’。”

赵督学愣了愣,又问:“那你们学不学官方的《公民课本》?”

丫蛋摇摇头:“顾先生说,《公民课本》里的字太难,俺们先学能帮家里干活的知识,以后再学难的。”

王万顺在一旁插话:“赵督学,您看这就是问题所在!学堂不教官方教材,怎么培养‘合格公民’?我看啊,这试点要是批了,得先把教材换了,再请个正经的先生来教。”

顾长风立刻反驳:“王老板,何为‘正经’?《论语》有云‘因材施教’,山里的孩子,先学农事、学医,能帮家里,能救自己,这才是最实在的‘公民教育’。要是只教些空泛的道理,孩子们听不懂,学了也没用,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赵督学脸色有些不好看,却没反驳,只是说:“先去看看义诊台吧。”

林静姝的义诊台设在教室旁边的小棚里,几个老人正在量血压,孩子们围在旁边,手里拿着小本子记着“高血压要少吃盐”“感冒了要喝生姜水”。林静姝看到赵督学,走过来介绍:“赵督学,我们每周都会办一次义诊,教孩子们基础的卫生知识,这样他们能帮家里人看病,还能预防传染病。前阵子张家村闹感冒,就是孩子们教大家喝生姜水,很快就控制住了。”

赵督学点点头,却突然话锋一转:“顾先生,关于试点的事,省厅有几个条件。第一,学堂要统一使用官方教材,乡土教材可以作为‘补充’,不能作为主课;第二,学堂的经费由县府和王老板共同管理,王老板熟悉商业,能帮学堂把经费管好,避免浪费;第三,每个月要向县府提交一份办学报告,包括学生人数、经费使用情况。”

这三个条件一出口,顾长风就明白了——赵督学是想让王万顺控制学堂,官方教材统一,就能削弱学堂的自主性;经费共管,王万顺就能插手学堂事务,甚至可能把经费挪作他用。他强压着怒气,说:“赵督学,第一个条件,我可以接受乡土教材作为补充,但主课必须保留农事、卫生知识,这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第二个条件,经费共管可以,但不能只由县府和王老板管,必须加入村民代表和学堂的老师,账目要公开,让大家都能监督,否则‘避免浪费’就是一句空话;第三个条件,提交报告没问题,但报告里必须包括孩子们的学习反馈,不能只报数字。”

王万顺立刻不乐意了:“顾先生,你这是信不过我?我捐了这么多钱,帮学堂管经费还能有错?”

“王老板,不是信不过你,是学堂是大家的,不是某个人的。”顾长风看着他,眼神坚定,“之前市集上,你捐资助学,大家都感谢你;但要是你借着管经费的名头,把学堂变成自己的工具,村民们不会答应,孩子们也不会答应。”

周围的村民也跟着附和:“是啊赵督学!经费得让我们也看着,不然俺们不放心!”“俺们的孩子就要学种庄稼、学看病,官方教材俺们不懂!”

赵督学被村民的气势吓了一跳,脸色更加难看:“顾先生,这是省厅的条件,不是我能改的。你要是不接受,那试点的事,就只能算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陈启明突然从人群里挤出来,破浪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破浪行最新章节随便看!手里拿着一张纸:“赵督学,等一下!这是周边五个村镇村民的联名信,上面有三百多个人的签名,大家都希望学堂能继续办下去,也希望试点能批下来,但条件得改改——经费要村民、学堂、县府三方共管,教材要保留乡土内容。您要是不信,可以看看!”

赵督学接过联名信,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和手印,有的是用墨签的,有的是用红泥按的手印,甚至还有几个孩子的小手印,心里不禁有些触动。他沉默了片刻,说:“联名信我会带回省厅,向上面反映。但我只能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后,你们要是不同意省厅的条件,试点就取消。”

说完,他登上马车,王万顺狠狠地瞪了顾长风一眼,也跟着上了车,马车很快消失在晨雾里。

村民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顾先生,这可怎么办啊?要是试点取消了,学堂的经费怎么办?”“王万顺那家伙肯定没安好心,咱们不能让他管经费!”

顾长风安抚大家:“乡亲们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既保住试点,又不让王万顺控制学堂。咱们先回去,下午我和周校长、方先生,还有村民代表一起商量对策。”

回到学堂,顾长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那本旧课本,心里满是纠结——接受条件,学堂就会失去自主性,孩子们学不到有用的知识;不接受,试点取消,学堂的经费就没了着落,周边的办学点也办不下去。他想起沈墨白说的“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难道真的要妥协吗?

“长风,在想什么?”沈墨白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杯热茶,放在顾长风面前,“我刚才听静姝说了,赵督学提了苛刻的条件。”

顾长风抬起头,叹了口气:“沈先生,我要是接受条件,学堂就不是原来的学堂了;要是不接受,咱们这么久的努力就白费了。我该怎么办?”

沈墨白坐在他对面,拿起那本旧课本,翻了两页,说:“你还记得五年前,咱们在戏台上办学,用构树皮做课本,那时条件比现在难多了,咱们不也挺过来了?《道德经》说‘曲则全,枉则首’,有时候,不是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两条路。比如经费共管,咱们可以提‘三方共管’,村民代表、学堂老师、县府各占一份,王万顺想插手也插不进来;教材方面,官方教材可以学,但咱们可以把乡土知识融入进去,比如学‘公民’时,就讲‘怎么当一个对家乡有用的公民’,学‘算术’时,就讲‘怎么算庄稼的收成’,这不就两全其美了?”

顾长风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咱们不硬刚,而是‘变通’?”

“对,变通不是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初心。”沈墨白喝了口茶,继续说,“就像水,遇到石头不会硬撞,而是绕过去,最终还是能流向大海。咱们的初心是让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有用的知识,只要这个初心不变,怎么变通都可以。”

这时,林静姝和陈启明也走了进来。林静姝手里拿着一份名单:“长风,这是周边村镇的村民代表名单,一共十五个人,都是大家信得过的,有老秀才,有佃户,还有手艺人,要是经费共管,他们可以参与监督。”

陈启明也说:“我刚才去县报社,给省厅的李专员发了封电报,李专员之前写过关于乡村教育的文章,主张‘因地制宜’,说不定他会支持咱们。而且我还打听了,王万顺和赵督学的关系不一般,王万顺想通过学堂垄断周边的粮市,赵督学收了他的好处,才帮他说话。要是咱们把这事捅到省厅,赵督学也不敢太放肆。”

顾长风看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温暖——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沈先生的指引,有静姝和启明的帮助,还有村民们的支持,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他站起身,拿起联名信,说:“咱们下午就开村民代表会,把‘三方共管’和‘教材融合’的想法跟大家说说,要是大家同意,咱们就给省厅写回信,争取试点的机会。”

下午的村民代表会开得很顺利,大家都同意顾长风的想法。老秀才周鹤年说:“顾先生这个办法好,既不违心,又能保住试点,这才是‘中庸之道’啊!”方玉书也说:“我会把咱们的想法告诉其他办学点的老师,大家一起支持你!”

孩子们也没闲着,丫蛋和小柱子带着几个学生,写了几十封信,每封信里都画着学堂的菜园、义诊台,还有孩子们的笑脸,信上写着:“省厅的叔叔阿姨,我们想继续学种庄稼、学看病,我们会好好学官方教材,也想学好乡土知识,做个有用的人。”

三天后,顾长风把回信和孩子们的信一起寄给了省厅。赵督学没有再来,王万顺也没了动静,大家都在等省厅的消息。顾长风每天还是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上课,和村民们商量办学的事,只是偶尔会站在梨花树下,望着省厅的方向,心里有些忐忑。

这天傍晚,陈启明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冲进青溪镇,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脸上满是笑容:“长风!好消息!省厅的李专员回信了,他说下周要来青溪镇考察,还说咱们的‘三方共管’和‘教材融合’想法很好,值得推广!”

顾长风接过电报,看着上面的字,手都有些发抖。他抬头看向夕阳下的学堂,孩子们正在空场上放风筝,风筝上写着“知行学堂”西个字,在夕阳的余晖里,飞得很高很高。

他知道,新的挑战还在后面——李专员考察、王万顺的报复、县府的压力,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守住初心,身边有并肩作战的人,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下集预告:专员到访探真章,万顺使绊阻办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破浪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