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深秋的青溪,晨霜把镇口的老槐树染得发白,枝桠上挂着的玉米芯子却透着暖黄——那是村民们特意挂上去的,说等李专员来了,让他看看学堂教的“农事课”没白上,孩子们种的玉米能填肚子。顾长风站在学堂门口,手里着那本磨破封面的构树皮课本,指尖能摸到当年用粗墨写的“有教无类”,心里却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顾先生,王万顺的粮车没往镇里来!”张大爷扛着锄头从巷口跑过来,裤脚沾着泥,“俺刚才去渡口看了,他的车都往邻县绕了,说是‘粮价要涨,先囤着’——俺看他是故意不给学堂供粮,想让孩子们饿肚子,给李专员留坏印象!”
顾长风心里一沉。学堂的伙房每天要给三十多个住校的孩子做饭,粮源全靠王万顺的粮铺供应,他这一断供,今天中午孩子们就要饿肚子了。林静姝刚好挎着药箱过来,闻言立刻说:“我去李家村看看,村长家囤了些陈粮,之前他说过愿意借给学堂。”
“我跟你一起去!”小柱子拎着个布袋子跑过来,里面装着他攒的几个白面馒头,“要是借不到,这些馒头能给最小的孩子垫垫肚子。”
顾长风点点头,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转身往教室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读书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周鹤年在教《管子》,孩子们跟着念,声音虽小,却透着认真。顾长风站在窗外,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还攥着课本,心里又酸又暖——这些孩子,比谁都珍惜读书的机会。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马蹄声,三匹黑马踏破晨雾而来,为首的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藏青色中山装,戴着圆框眼镜,气质儒雅,正是省教育厅的李专员。赵督学跟在后面,脸色不太好看,王万顺却没出现,显然是躲着不敢来。
“顾先生,久仰大名!”李专员跳下车,主动伸出手,掌心温热,“早就听说你在西南办了所不一样的学堂,今天特意来看看。”
顾长风连忙握手:“李专员客气了,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您里面请,孩子们正在上课。”
李专员走进教室,周鹤年连忙让孩子们坐下。李专员走到黑板前,看着上面写的“农事常识”和画的农具图,笑着问:“这些都是孩子们画的?”
“是,”周鹤年点点头,指着一幅水车图,“这是丫蛋画的,她爹是木匠,她跟着学了不少,还能给同学们讲怎么修水车呢。”
丫蛋站起来,手里还攥着半截铅笔,声音有点怯却很清晰:“李专员,俺画的水车能省力气,俺们学堂的菜园就是用水车浇的,种的白菜能吃了,您等下可以去看。”
李专员眼睛一亮,跟着孩子们去了菜园。菜园在学堂后面,不大却收拾得整齐,白菜绿油油的,萝卜刚冒出叶子,旁边还搭着个小水车,正慢悠悠地转着,把河里的水引到菜畦里。
“这水车是谁做的?”李专员蹲下身,摸了摸水车的木轴。
“是俺们一起做的!”几个男孩站起来,七嘴八舌地说,“顾先生教俺们画图纸,周校长教俺们锯木头,林大夫还说,种蔬菜能补充维生素,不容易生病。”
李专员笑着点点头,看向顾长风:“顾先生,你这‘知行合一’办得好啊!教育不只是读书,还要会生活、会做事,这才是乡村教育该有的样子。”
顾长风刚要说话,就见王万顺匆匆跑过来,了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手里拿着个账本,脸色焦急:“李专员!您可来了!顾先生的学堂欠了我五十担粮食的钱,一首没还,现在还断了我的粮路,这要是传出去,谁还敢给学堂供粮啊!”
这话一出,周围的村民顿时炸了锅。张大爷立刻反驳:“你胡说!学堂每个月都给你结粮钱,俺亲眼看见顾先生给你送银元!”
“就是!你是故意断供,想让孩子们饿肚子!”李家村的村长也赶来了,手里提着个粮袋,“俺刚给学堂送了十担粮,你要是还有良心,就别在这儿造谣!”
王万顺脸色一白,却还嘴硬:“我造谣?你们有证据吗?顾先生,你要是能拿出给我结钱的凭据,我就认!”
顾长风平静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账本,翻开递给李专员:“李专员,这是学堂的粮钱账本,每个月的支出、收据都在,王老板每次收款都签了字,您可以看看。”
李专员接过账本,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上个月还支出了十五块银元的粮钱,王万顺的签名歪歪扭扭却很清晰。他抬头看向王万顺,语气严肃:“王老板,这账本你怎么说?”
王万顺慌了,手都开始抖:“这……这是假的!不是我签的!”
“不是你签的?”陈启明突然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这是你给县府交粮税的收据,上面的签名和账本上的一模一样,要不要比对一下?还有,我昨天去邻县采访,听说你把粮价涨了三成,还囤了两百担粮,想趁机发横财——你断学堂的粮,就是怕学堂揭穿你的把戏!”
证据确凿,王万顺再也装不下去,腿一软差点跪下。赵督学脸色铁青,连忙上前打圆场:“李专员,这是个误会,我回头一定好好教训王万顺……”
“误会?”李专员打断他,语气严厉,“乡村教育是民生大事,你们却勾结粮商,刁难学堂,这是渎职!回头我会向省厅汇报,严肃处理!”
说完,李专员转向顾长风,语气缓和下来:“顾先生,让你受委屈了。你这学堂办得好,既教文化,又教技能,还能团结村民,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试点典范’。批文我回去就办,经费下个月就能拨下来,以后谁要是再敢刁难学堂,我第一个不答应!”
周围的村民顿时欢呼起来,孩子们围着李专员,递上自己画的画,上面写着“谢谢李专员”“我们要好好读书”。李专员接过画,眼眶有些红:“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将来做个对家乡、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辜负顾先生和村民们的心血。”
考察结束后,李专员的马车渐渐远去。顾长风站在学堂门口,看着村民们帮着往伙房搬粮,林静姝在给孩子们分馒头,小柱子在教丫蛋写“感恩”两个字,心里满是温暖。沈墨白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热茶,递给顾长风:“《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守住了初心,自然能得到认可。”
顾长风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他看向夕阳下的学堂,菜园里的水车还在转,孩子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远处的山尖被染成了金色。他知道,试点批下来只是开始,以后还要办更多的办学点,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这条路还很长,但他不再孤单。
可他没注意到,王万顺被村民们骂着赶出镇时,眼里闪过一丝狠厉。他躲在镇外的树林里,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叠印着“国民学校教材”的纸——他早就串通了县城的印刷厂,想把学堂的乡土教材换成官方教材,就算这次输了,他也不会善罢甘休。
下集预告:万顺串通换教材,师生齐心护课本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