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深秋的青溪,晨霜还没褪尽,学堂的早读声就撞碎了巷口的薄雾。小柱子攥着那本磨出毛边的构树皮课本,指腹反复蹭过扉页上顾长风写的“耕读传家”,嘴里跟着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菜园里白菜的清苦气,他下意识把课本往怀里拢了拢——这课本是顾先生用自家的构树皮做的,每页都印着孩子们画的农具图,比县城里买的洋纸课本暖多了。
顾长风站在教室后门,手里捧着一卷《论语》,目光扫过孩子们冻得通红却亮闪闪的眼睛,心里满是安稳。李专员走后第三天,省厅的批文就送到了,红色的印章盖在“知行学堂为乡村教育试点”的字样上,像一团暖火。沈墨白昨天还说,这是“功不唐捐”,可他总觉得,真正的功,是孩子们能把课本里的道理,种进地里,活在心里。
“顾先生!”周鹤年匆匆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崭新的课本,脸色发白,“县里送来了新教材,说是‘国民学校统一课本’,让咱们从今天起就用这个,旧的都要收上去!”
顾长风心里一沉,接过新课本。纸是光滑的洋纸,印着铅字,却透着一股冷硬气。翻开第一页,没有熟悉的农具图,只有密密麻麻的“党义”条文,之前教孩子们的《管子》《孟子》,连一个字都没有。他指尖捏着纸页,突然想起王万顺被赶走时,眼里那道狠厉的光——这新教材,恐怕不是县里的意思那么简单。
“俺不要这个!”小柱子突然站起来,把怀里的构树皮课本举得高高的,“这新课本里没有水车图,也没有种玉米的法子,俺看不懂!”
孩子们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地说:“俺们要顾先生做的课本!”“新课本冷冰冰的,不好!”
顾长风压了压手,示意孩子们安静。他走到讲台前,把新课本放在一边,拿起自己做的构树皮课本,声音沉稳:“同学们,咱们读书,不是为了背条文,是为了明白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新课本里的道理,咱们可以学,但咱们的旧课本,也不能丢——它里面藏着咱们青溪的土,藏着咱们种的菜,藏着咱们的根。”
话音刚落,张大爷扛着锄头从外面进来,脸膛涨得通红:“顾先生!王万顺那龟孙在镇口放话,说要是学堂不用新教材,他就联合县城的粮商,以后一粒粮都不往青溪运!俺看他就是记恨上次的事,故意找茬!”
林静姝也挎着药箱赶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我刚从县卫生院回来,听护士说,这新教材是王万顺托印刷厂印的,他还塞了钱给县教育局的人,说是‘推进国民教育’,其实就是想逼学堂服软!”
顾长风捏着那张纸条,指腹的茧子蹭过“王万顺”三个字,心里却没了之前的慌。他想起沈墨白说的“水至柔则能穿石”,想起孩子们护着旧课本的样子,突然有了主意。他把新课本和旧课本并放在讲台上,对孩子们说:“咱们今天就对比着学,新课本里讲‘礼义’,咱们就从旧课本里找‘礼义’怎么种进地里;新课本里讲‘爱国’,咱们就说怎么把咱们的青溪种好,把粮食种多,这就是爱国。”
孩子们眼睛一亮,小柱子立刻举手:“顾先生,俺知道!新课本里说‘勤劳’,俺们种玉米就是勤劳,比背条文管用!”
顾长风笑着点头,刚要开始讲课,就听见巷口传来马蹄声。王万顺骑着一匹黑马,后面跟着两个穿中山装的人,是县教育局的科员。他勒住马,手里拿着一卷公文,居高临下地喊:“顾长风!奉县府命令,知行学堂即日起使用统一教材,旧教材全部收缴!你要是抗命,就别怪我们撤了你的学堂!”
顾长风走到门口,手里还攥着那本构树皮课本:“王老板,县府的公文我看了,破浪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破浪行最新章节随便看!但‘国民教育’不是让孩子们丢了根。这旧课本里,有咱们青溪的农事常识,有孩子们画的家乡,有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道理,这些,比条文更能教孩子们做人。”
“你少跟我讲这些歪理!”王万顺跳下马,一把夺过顾长风手里的旧课本,就要往地上扔,“不过是些破纸片子,也配当课本?今天这新教材,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
“不准你扔俺们的课本!”丫蛋突然冲过来,抱住王万顺的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课本是顾先生熬夜做的,俺们还在上面画了俺爹做的木匠活,你不能扔!”
孩子们也跟着围上来,把旧课本护在中间,小柱子甚至捡起地上的木棍,虽然手在抖,却还是梗着脖子说:“你要是敢扔,俺们就去省厅找李专员!”
王万顺被孩子们的气势吓了一跳,刚要发火,沈墨白从巷口慢慢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几卷古籍。他走到王万顺面前,声音不高却有分量:“王老板,《礼记》有云‘礼失而求诸野’,乡村教育的根,就在这乡土里。你强行换教材,丢的不是旧课本,是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是咱们传了几百年的‘耕读’本分。”
那两个教育局的科员见沈墨白气度不凡,又提到《礼记》,顿时有些怯了,小声对王万顺说:“王老板,这事要是闹大了,省厅那边不好交代……”
王万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突然看见陈启明扛着相机从外面进来,镜头正对着他。陈启明冷笑一声:“王老板,我刚从县城的印刷厂回来,他们老板己经招了,说你给了他五十块银元,让他印这些没有乡土内容的教材,还让他把咱们学堂的构树皮课本说成‘不正规’——这些,我都拍下来了,要是登报,你说省厅会怎么看?”
王万顺看着陈启明手里的相机,又看了看围上来的村民和护着旧课本的孩子,腿一软差点跪下。他赶紧把夺来的旧课本还给顾长风,语气慌乱:“是我糊涂,是我不对,这新教材……你们不用就不用了,我这就带回去!”说完,他拉着两个科员,灰溜溜地骑上马跑了。
看着王万顺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孩子们欢呼起来,小柱子抱着旧课本,蹦蹦跳跳地说:“俺就知道,咱们的课本丢不了!”丫蛋也擦干眼泪,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课本放进书包里,像护着宝贝一样。
顾长风接过沈墨白递来的热茶,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他看着夕阳下的学堂,孩子们正围着旧课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着上面的图画,张大爷在菜园里给白菜浇水,林静姝在给受伤的孩子包扎,陈启明则在给孩子们拍照,镜头里满是笑脸。
“《道德经》说‘不失其所者久’,”沈墨白看着这一幕,轻声说,“你守住了学堂的根,也守住了孩子们的心,这比任何批文都重要。”
顾长风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尖上,那里被夕阳染成了金色。他知道,王万顺不会就这么算了,后面可能还会有麻烦,但只要师生齐心,有村民支持,有这些藏着乡土情的旧课本,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他想起李专员说的“试点典范”,突然明白,真正的典范,不是有多好的洋课本,而是能让孩子们把书里的道理,种进家乡的土里,长成像菜园里的白菜一样,鲜活、扎实。
可他没注意到,王万顺跑回县城后,首接去了县吏张举人的家。他从怀里掏出一叠银元,放在桌上,眼里满是狠厉:“张举人,顾长风那小子不识抬举,您可得帮我出这口气!只要能让他的学堂办不下去,我再给您加五十块!”张举人捻着胡须,眼神阴鸷,慢慢拿起银元:“放心,对付这种不识时务的人,有的是办法……”
下集预告:万顺勾结县吏施压,学堂众人筹谋护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7P4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