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四章:季风转向的信号

小说: 浪尖淘金   作者:安生日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浪尖淘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安生日子”推荐阅读《浪尖淘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夏末的闷热像一块湿透的厚布,紧紧裹着深圳。铁皮棚市场里,空气凝滞,只有风扇徒劳地搅动着热浪。陈海生守着摊位,汗水顺着眉骨滑下,滴落在摊开的账本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他赶紧用袖子擦掉,目光却停留在账本边缘新贴上去的几片剪报上。

那是他最近从捡来的旧报纸上剪下的,关于“进口”、“引进”、“特区政策”的豆腐块文章。字句依旧带着批判的余韵,但仔细咀嚼,似乎又有些不一样的味道。比如这篇《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性》,虽然通篇强调“自力更生”,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对“先进技术”的渴求。还有这篇关于特区管委会领导视察的报道,提到领导鼓励“大胆探索”、“搞活流通”。

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散落的拼图碎片,在他脑海里反复组合。他想起前几天路过友谊商店,隔着那扇巨大的、一尘不染的玻璃窗,看到里面穿着整洁制服、神情倨傲的售货员,正给一个穿着时髦西装、梳着油亮大背头的男人介绍一台西西方方的机器。那机器有个小小的屏幕,旁边还连着一个像打字机键盘的东西。陈海生不认识,只觉得那东西透着一股冰冷而高级的气息。他竖起耳朵,捕捉到几个飘出来的词:“……个人电脑……IBM……外汇券……”

“电脑?”陈海生低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他只知道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这“电脑”又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外汇券才能买?他下意识地在账本空白处,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下:“友谊商店,新机器,叫‘电脑’,很贵,要外汇券。”

夜晚的天空繁星点点,陈海生匆匆走在去夜校的路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尤其是对于新兴事物的好奇。

到了夜校后,陈海生特意找到了教语文的张老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关于“电脑”的信息。张老师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当陈海生提到“电脑”时,张老师推了推眼镜,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有些不确定地说:“电脑?嗯,我好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个词,说是国外新出的东西,听说能算账,能存东西,功能很强大……不过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报纸上的介绍也不是很多。”

张老师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补充道:“不过,既然友谊商店开始卖这种电脑了,那就说明上面……至少是允许了。”

“允许了……”陈海生低声念叨着这三个字,仿佛在品味其中的深意。他不禁回想起过去,那时友谊商店里的商品种类相对有限,除了糖果饼干,最多就是一些进口的尼龙袜、打火机之类的小玩意儿。然而,如今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录音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甚至连这种被称为“电脑”的大家伙都摆上了货架。

陈海生暗自思忖,这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趋势呢?这会不会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呢?他越想越觉得兴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几天后,市场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一个卖走私电子表和尼龙袜的摊位,被工商局的人查了。摊主是个老油条,以前被抓过几次,交点罚款就出来了。这次却不一样。工商的人态度异常强硬,不仅没收了所有货物,还当场宣布要吊销他的临时摊位证,并且要“依法严肃处理”。

“同志!同志!高抬贵手啊!”摊主哭丧着脸哀求,“以前不都是罚点钱就完了吗?这次怎么……”

“以前是以前!”带队的工商干部板着脸,声音洪亮,像是故意说给周围看热闹的人听,“现在特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投机倒把!你这屡教不改的,必须严惩!”

声音在闷热的市场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周围的摊主们噤若寒蝉,眼神里充满了不安。陈海生站在自己的摊位前,心里也是一紧。但他敏锐地捕捉到,那位干部在说“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时,眼神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那些挂着营业执照、卖正规商品的摊位。

晚上,夜校的政治课老师,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先生,在讲完当天的课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下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改革。然后,又写了两个字:开放。

“同学们,”老先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我们搞特区,搞改革,搞开放,不是一句空话。中央的决心很大!过去的一些做法,要改!一些口子,要开!但开,不是乱开!要有序地开!要符合社会主义方向地开!”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就像做生意,以前偷偷摸摸搞走私,那是歪门邪道,要打击!但如果你遵纪守法,搞正当经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那就是……值得鼓励的!”

“值得鼓励的”西个字,老先生说得格外清晰。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风扇嗡嗡作响。陈海生感觉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他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西个字,又在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下课后,陈海生没有立刻离开。他犹豫了一下,走到讲台边:“老师,您刚才说……正当经营,满足需要……那像电视机、录音机这些,算不算人民群众的需要?”

老先生看着他,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小陈同学,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提高。以前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现在呢?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些能改善生活、提高效率的东西,当然是需要的!关键是怎么来?靠走私?不行!要靠我们自己的生产,靠有计划地引进技术,靠合法合规地流通!”他拍了拍陈海生的肩膀,“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政策的风向,是在变的。要善于观察,更要走对路。”

“走对路……”陈海生喃喃自语,走出夜校。夏夜的空气依然闷热,但他的思绪却异常清晰。他脑海里闪过几个画面:友谊商店橱窗里昂贵的进口电器,工商干部强调“良好秩序”时的眼神,政治老师那句“值得鼓励的”和“走对路”。

他蹬着三轮车回家,没有像往常一样首接拐进城中村的小路,而是鬼使神差地绕到了友谊商店附近。他把车停在马路对面,隔着宽阔的街道,远远地望着那灯火通明、气派非凡的建筑。门口,穿着体面的人们进进出出,偶尔能看到穿着制服的酒店服务员推着行李车,上面放着包装精美的电视机或音响。

这时,一辆黑色的、锃亮的小轿车在门口停下。一个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下车,和迎出来的商店经理模样的人握手寒暄。陈海生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但看到那经理热情地引着男人往里走,指向的方向,似乎正是摆放进口电器的区域。

“不是华侨……也不是大干部……”陈海生心里判断着那男人的气质,“像是……生意人?”

这个念头让他心头一跳。以前,能进友谊商店买大件进口电器的,要么是拿着侨汇券的华侨,要么是级别很高的干部。现在,看起来像生意人的普通顾客,也能堂而皇之地进去洽谈购买了?虽然可能还是要外汇券,但门槛……似乎真的在松动?

他蹬车回家,心里像揣着一团火。推开吱呀作响的木板门,阿妈的咳嗽声依旧,屋里弥漫着熟悉的药味。他顾不上擦汗,立刻翻出他的宝贝账本,翻到贴着剪报和记录的那几页。

他拿起笔,在记录友谊商店“电脑”的那条旁边,用力写下:“政策可能松动!进口电器,未来大生意!”

在记录工商干部讲话的那页空白处,写下:“打击走私!鼓励合法经营!”

在政治老师的话旁边,写下:“正当经营!满足需要!走对路!”

最后,在记录看到疑似生意人进入友谊商店的那条下面,他重重地画了一条横线,然后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和一个更大的感叹号:?!

他放下笔,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窗外,夜色深沉,只有远处工地上打桩机的轰鸣隐隐传来。他走到窗边,推开那扇关不严实的木窗。一阵带着咸腥味的热风吹进来,吹动了他额前汗湿的头发。

这风,似乎和往常有些不同。不再是那种令人窒息的闷热,而是隐隐带着一丝……来自海洋深处的、潮湿而有力的气息。就像每年台风来临前,那预示着季风转向的信号风。

季风要转向了。

陈海生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里没有星辰,只有工地上探照灯划破黑暗的光柱。但他的眼睛里,却仿佛看到了新的航向。那层包裹着他的、坚硬冰冷的生存外壳,似乎被这来自政策缝隙和时代深处的信号风,吹开了一道更宽的裂缝。

电器,尤其是那些进口的、高级的电器,不再仅仅是友谊商店橱窗里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影像。它们在他心中,正逐渐变成一片蕴含着巨大机遇、等待勇敢者去开拓的、充满未知也充满希望的“新大陆”。

他需要一艘更大的船。他需要一张更精确的海图。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他能否真正读懂这“季风转向的信号”,并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扬帆起航。



    (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浪尖淘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