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章 数字里的未来

小说: 浪尖淘金   作者:安生日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浪尖淘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安生日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1982年的深圳,盛夏的阳光如同熔化的金液,泼洒在特区初生的土地上,蒸腾起一股混合着希望与尘埃的灼热气息。在这片日益喧嚣的图景中,一个不起眼的铁皮棚子——“海生小百货”,如同激流旁一枚倔强的卵石,稳稳地扎下了根。

这方寸之地,己是陈海生全部的世界与心血。几块铺板拼成的柜台被擦得油光发亮,映照出少年店主日渐沉稳的面容。柜台上,商品陈列井然有序:锃亮的上海牌手表、泛着金属光泽的蝴蝶牌缝纫机零件、乌黑结实的凤凰牌自行车链条……它们代表着稳定与可靠的微薄利润,是支撑这个小小家庭和梦想的基石。这一切,都得益于那本被得边角起毛的深蓝色硬皮账本,以及里面日益精密的“先进先出”记账法。成本、周转、利润,这些冰冷的数字,在他的笔下变得驯服,成为指引他前行的罗盘。

然而,在这片井然有序的“安全区”角落,却蛰伏着几抹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笨重身影——几台外壳斑驳、漆面剥落的“红灯”牌收音机。它们像一群误入现代集市的老兵,沉默地挤在一起,喇叭网罩上积着薄灰,无声地诉说着滞销的尴尬。

这是陈海生上个月咬牙投入的“试验品”,每台成本七十元,标价一百二十元。半个月过去,仅有一台找到了并不情愿的主人。它们不仅占着宝贵的柜台空间,更像一块石头,压在他本就紧绷的资金链上。

“海生呐,不是婶说你,”隔壁摊位的王婶嗑着瓜子,唾沫星子伴着瓜子壳飞溅,她斜睨着那堆“铁疙瘩”,嘴角撇得老高,“你这犄角旮旯堆的是啥破烂?现在谁还稀罕这玩意儿?声音沙得跟老鸦叫似的!我家那口子说了,有闲钱不如攒着,一步到位买台十西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才叫实在!”

陈海生正伏案核对账目,额角的汗珠滚落,洇湿了纸页上一行细密的数字。闻声,他并未立刻抬头,只是下意识地用掌心擦了擦账本封皮上那层因常年抚摩而产生的温润包浆,指尖最终停留在“家用电器”分类栏旁一个用红铅笔重重画下的问号上。

这本硬皮账本,早己脱胎换骨。它不再是捡来的破烂,而是他商业思维的延伸,是瞭望未来的望远镜。翻开它,仿佛打开了一个有序的世界:第一页,“资金流水”严谨地记录着每日、每周、每月的营收、成本与利润,一分一厘皆有来处去处;往后,“商品进销存明细”条分缕析,进货时间、批次、单价、库存数量、销售速度一目了然,精准地指导着他的每一次补货与调价;再往后,则是他日渐丰富的“市场观察笔记”——用不同颜色的铅笔标注着:“7月15日,夜校李老师提及‘消费升级’趋势,重点关注‘家用电器’。”“7月20日,王婶闲聊,其夫单位采购‘飞跃’牌黑白电视机,需排队三个月,市场溢价30%。”“7月28日,现场观察记录:本日询问电风扇者7人(4女3男),询问收音机者2人,询问黑白电视机者1人(疑似年轻教师,询价后沉吟片刻,言‘再观望政策’)。”

他翻到最新一页,铅笔头工整地落下:“8月5日,市场调研简报: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场及周边区域,现有黑白电视机保有量极低,不足百台,多为单位集体采购;电风扇(落地扇、台扇)保有量约三百台,主要为家庭用户,需求稳定;单卡收录机(兼具广播与录音功能)开始在小范围年轻群体中流行,但货源异常紧张,价格高企。”

“那不就是堆赔钱货?”王婶见他不语,提高了嗓门,用脚尖碾着地上的瓜子壳,“海生,听婶一句劝,多进点时髦的的确良衬衫、尼龙袜,或者上海来的永久牌自行车零件,那才是稳稳当当的买卖!你这收音机,又占地方又压本钱,图个啥哟?”

陈海生终于合上账本,抬起头,露出一抹惯常的、略带腼腆却异常坚定的笑容:“王婶,谢谢您,我知道您是替我着想。不过,我总觉得…将来可能会不一样。”

他的手指点向账本上那个鲜红的问号,眼神清澈,却仿佛有火焰在静默燃烧:“您看,我这几天记下来的。虽然现在专门来问电视机、电风扇的人还不算多,但每一个来问的,都问得特别仔细,牌子、功能、价钱,甚至还有人问,以后会不会有带颜色的?这说明啥?说明大家心里头,是盼着、想着这些东西的。现在买不起,不代表以后买不起。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不需要。”

王婶哼了一声,弯腰拎起自己的小竹篮准备收摊:“你想得倒是远!等真有一天大家都能搬电视机回家了,你还不得跑到香港去倒货?到时候啊,政策风向一变,你这点辛苦攒下的本钱,怕是连个响儿都听不见就没了!”

竹篮“哐当”一声轻响。王婶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破了陈海生心中鼓胀的期待,精准地扎在他最深层的隐忧上——政策的风险,是他这片无根浮萍始终无法摆脱的阴影。

这份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它促使他走进夜校,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可能指引方向的知识。夜校的李老师,那位总戴着老式眼镜、目光却能穿透时光的中年人,近来的讲课内容,总在不经意间撩拨着他敏感的神经。“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词汇如同带有魔力的种子,落入他心田那片被账本数字耕耘过的土地。

尤其那天课后,他鼓足勇气拦住李老师,道出了心中的困惑:“李老师,您总说将来家用电器会普及,像我们这样做小生意的,能有机会吗?”

李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温暖,他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一个珍贵的秘密:“海生啊,机会从不凭空而来。它藏在‘趋势’里,藏在‘信息’里。你看,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轻工业,鼓励‘引进来’。我听说啊,”他声音更轻了些,“上面正在研究新政策,很快会放宽对一些民用家电的生产限制,甚至欢迎外商来合资办厂。到时候,市面上会出现更多我们自己生产的、又好又便宜的家电。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听到的、看到的‘未来的信息’,用你的账本,用你的眼睛,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琢磨透了。等到哪一天时机真的来了,你手里这些比别人多出来的‘数据’和‘琢磨’,就是你起跑时领先的那一步!”

李老师的话语,如同拨云见日,瞬间照亮了陈海生心中那片被迷雾笼罩的未知海域。他猛然惊觉,自己账本上那些关于家电的零星记录,那些被王婶嗤之为“无用功”的观察,那些红色的问号和加号,原来并非痴心妄想,而是他亲手绘制、用以穿越时代迷雾的航海图!

夜色如墨般浸染了深圳的天空,市场里人潮散去,只剩下一盏昏黄的灯泡在“海生小百货”的铁皮棚下孤悬,拉扯出陈海生执着而孤独的身影。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几台备受冷落的“红灯”牌收音机,从角落的阴影里一台台请出,郑重其事地擦拭干净,将它们摆放在了柜台最显眼、最中心的位置。随后,他从抽屉深处取出珍藏的“宝物”——几张从旧画报、旧报纸上精心剪下的彩色图片。有上海“金星”牌电视机的广告,有年轻男女围着“燕舞”牌收录机歌舞的画面,虽然印刷粗糙,色彩失真,但那上面描绘的现代化生活图景,却散发着令人心驰神往的光芒。他用浆糊仔细地将这些图片贴在收音机后方斑驳的墙壁上,构成一幅简陋却充满野心的“未来生活展板”。

最后,他拿起半截红色粉笔,在那面“展板”最上方,一笔一划,用力写下八个硕大而醒目的字:

“未来己来,电器当家!”

粉笔灰簌簌落下,如同为这个小小的仪式撒下礼花。昏黄的灯光笼罩着他和他的摊位,那几台老旧的收音机,在这些剪报和标语的簇拥下,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不再仅仅是滞销的库存,而变成了一个宣言,一个预言,一个通向未来的微小窗口。

夜更深了。市场里万籁俱寂,只有夏虫在远处不知疲倦地鸣唱。陈海生重新坐回灯下,摊开那本厚重的账本。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提笔,在最新的空白页上,墨水凝聚成一行行坚定而清晰的规划:

“8月10日,下一步行动方案:”

“一、深化市场洞察:增加对电风扇(重点:台扇、落地扇)潜在客户的询问记录频次与深度,记录其偏好、预算及决策顾虑。”

“二、探索货源可能:尝试接触广州‘南方大厦’电子柜台的销售员,或通过信件联系‘广州曙光电子厂’,初步探听单卡收录机代销门槛与价格。”

“三、持续市场教育:每日坚持在摊位醒目位置张贴、更新‘家用电器’相关新闻剪报与广告画,主动向询价者介绍趋势,培育潜在市场,吸引同道目光。”

笔尖停顿,他抬起头,目光越过低矮的铁皮棚顶,望向窗外。墨蓝色的天幕上,几颗疏星穿透都市的微光,顽强地闪烁着。那光芒,微弱却恒久,像极了他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与符号,像极了他心中那个关于“电器当家”的梦想——它们此刻看似渺小,遥远,却承载着重量,坚定不移地悬于夜空,静静地等待着时代的浪潮,将它们推送到那片必将到来的、璀璨的彼岸。

账本里的数字,从来不只是过去的忠实记录,更是他对未来大胆而谨慎的预言。



    (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浪尖淘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