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班会课,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个纸箱走进教室:“同学们,学校要给山区小学捐文具,大家把家里不用的书本、笔具整理出来,放进这个箱子里吧。”
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罗家荣翻出了半盒用剩的彩铅,罗家繁则从书包里拿出几本看过的科普书。正收拾着,前排的赵晓雅突然“哇”地叫了一声,手里举着支旧钢笔:“这是谁的?笔帽上还刻着字呢!”
那是支银色的老式钢笔,笔身有些磨损,笔帽上刻着个模糊的“林”字。罗家繁凑过去看,发现笔尖有些弯曲,像是被人用力踩过,笔杆里还卡着张折叠的小纸条。
“可能是上次捐东西时不小心混进去的。”李老师接过钢笔,想把纸条抽出来,却发现被卡得很紧。罗家繁自告奋勇:“老师,我来试试。”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镊子,小心翼翼地夹着纸条边缘,一点点往外抽。
纸条展开后,上面用铅笔写着几行歪歪扭扭的字:“爸爸,我找到你说的那棵老槐树了,树下的石头里有东西。别告诉妈妈,她会生气的。”字迹稚嫩,末尾还画了个简单的笑脸。
“这是谁写的?”赵晓雅好奇地问,“‘林’字……难道是以前的学长?”
李老师想了想:“咱们学校十年前确实有个姓林的学生,叫林博文,听说他爸爸当年突然失踪了,没多久他就转学了。这支笔说不定是他的。”
放学路上,罗家繁一首攥着那支钢笔。笔杆上的“林”字被磨得快要看不清,但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老槐树……石头里有东西……”他反复念叨着纸条上的话,“学校里好像没有老槐树啊。”
“后山有!”罗家荣突然说,“上次体育课跑丢了,我在后山看到过一棵好老的槐树,树干要两个人抱才能围住!”
兄弟俩对视一眼,决定去后山看看。后山在学校围墙外,平时很少有人去,杂草长得比人高。罗家荣凭着记忆找到那棵老槐树,树底下果然有块半埋在土里的青石板,上面刻着奇怪的花纹。
“就是这个!”罗家繁蹲下来,用树枝拨开石板上的泥土,发现石板边缘有个凹槽,形状居然和那支钢笔的笔帽一模一样。他试着把钢笔帽卡进凹槽,轻轻一转——“咔哒”一声,石板居然弹开了,露出个黑漆漆的洞口。
洞里放着个铁皮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张泛黄的照片,还有一本日记。照片上是个年轻的男人抱着个小男孩,背景是学校的旧教学楼,小男孩手里攥着的,正是那支银色钢笔。
日记里记着些零碎的事:“爸爸说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让我把重要的东西藏在槐树下。”“妈妈哭了,说爸爸不会回来了。”“今天在钢笔里塞了纸条,希望爸爸能看到。”最后一页画着个地址,旁边写着:“爸爸说如果他不回来,就去这里找王叔叔。”
“王叔叔?”罗家繁把地址记下来,是市中心的一家老修笔店。
周末,罗烨开车带着他们找到了那家修笔店。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看到钢笔立刻认了出来:“这是老林的笔!他当年总来我这儿修笔,说要留给儿子当礼物。”
“您认识林博文的爸爸?”罗家繁问。
老人叹了口气:“认识,他叫林建军,是个工程师。十年前他参与的工程出了事故,他怕担责任跑了,其实后来查明是设备问题,跟他没关系。可惜啊,他走的时候没带身份证,估计是不敢联系家里。”
“那这个地址……”
“是我这儿。”老人指了指柜台,“他走前跟我说,如果儿子来找他,就把这个给他。”他从抽屉里拿出个信封,里面是张银行卡和一封信。
信上写着:“博文,爸爸对不起你和妈妈。这张卡里是我攒的钱,密码是你的生日。爸爸在南方打工,等事情平息了就回去。”落款日期是去年,地址是广东的一个小镇。
“那他现在……”
“上个月刚联系我,说准备回来看看。”老人笑着说,“你们把钢笔和信给他儿子吧,也算圆了他的心愿。”
罗家繁突然想起李老师说过,林博文后来转去了邻市的小学。他拜托老师查到了林博文现在的学校,把钢笔和信寄了过去。
一周后,他们收到了回信。林博文在信里说,他爸爸己经回家了,一家人终于团聚。“那支钢笔我一首留着,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多事。谢谢你们帮我找到爸爸的消息。”
罗家荣看着哥哥手里的回信,挠挠头:“原来钢笔也会说话呀。”
罗家繁把钢笔放进捐文具的箱子里,笔帽上的“林”字在阳光下闪了闪。他想,有些旧东西看似没用,却藏着别人的牵挂,就像这钢笔,虽然不能写字了,却把十年的思念,从槐树下带到了亲人身边。
(http://www.220book.com/book/7PK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