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冬,长安城的雪下得比往年更凶。太极殿前的汉白玉广场被积雪吞没了纹路,宫人们连夜清扫出的通道,不到一炷香又覆上新雪。檐角垂下的冰凌如剑戟般森然,仿佛天公也要在这煌煌帝都展露锋芒。
殿内,地龙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李世民眉宇间的寒霜。他攥着辽东八百里加急战报,绢帛上泉盖苏文弑君自立的檄文刺得眼疼。“蕞尔小邦,安敢截杀大唐使臣!”皇帝怒喝声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落下,指尖在紫檀龙案叩出沉闷回响,恰似战鼓初擂。
房玄龄奉上前隋征辽档案时,霜花正沿着绢帛纹路蔓开冰纹。“陛下请看,大业八年炀帝亲征,三十万大军困死辽东城下……”他话音未落,杜如晦突然扯开《禹贡》九州图,手指点向鸭绿水畔:“高丽王城依北斗瑶光位而建,此乃镇龙之穴!”
窗外雪光惨白,映得舆图上血朱砂圈出的辽东之地愈发刺目。李世民忽然想起三日前终南观星台传来的急报——太微垣东突现赤贯妖星,莫非……
惊雷破空之夜,太史令李淳风捧着星盘踉跄入宫。玄色官袍沾满雪泥,额间却沁着热汗:“尾宿九星呈血镰状,高丽巫师以百济童女祭天,欲断大唐龙脉!”
袁天罡随即展开《乙巳占》星图,指尖划过辽东雪原:“春汛前若不能破辽泽天险,七镇军粮尽没沼泽!”君臣三人凝视着星图上交错的光轨,仿佛看见无形天网正向大唐罩落。
此刻辽东正遭遇百年极寒。契苾何力麾下先锋顶白毛风推进至辽泽,却见沼泽一夜成冰。更骇人的是,冰层下封冻着无数前隋将士尸骸,面容鲜活如生,甲胄上“大业十二年”铭文清晰可辨。战马距辽水三里即跪地哀鸣,军中医官剖开马脑,发现颅内皆生紫斑:“此乃寒毒入髓之兆!”
“是靺鞨萨满作祟!”契苾何力挥戟劈开冰面,挖出尊北魏镇水铁牛。牛腹“开皇十八年敕铸”铭文旁,竟刻着符咒般的星图。随军道士猛然想起什么,急捧出长孙皇后临终所赠玉匣。
丝帛在寒气中舒展,显现八字谶语:“双星照辽水,龙气贯长安”。李勣将军忽命将士将铁牛沉入辽水漩涡,霎时冰崩雪裂,九座汉代烽燧遗址破冰而出。碑文记载着惊世秘辛——高丽王室竟是商纣王叔箕子后裔,镇国玉圭实为周武王亲赐“守东夷之印”!
总攻前夜,辽东城下突发地动。裂缝中惊现汉西郡时期碑林,《毌丘俭纪功碑》详载:魏明帝取长白山玉髓铸双虎符,一藏洛阳,一赐高丽,约定“双符合则冰消雪融”。李世民急令开启晋阳宫密室,果然在隋炀帝《东海龙渊图》旁寻得半枚玄冰虎符。
当唐军将虎符投入鸭绿水那刻,江面骤然升起三十六道冰柱,在空中拼成巨大的《禹贡》青州图。更神奇的是,高丽军中的靺鞨巫师突然倒戈——他们额间浮现出与唐军相同的炽光符纹!
“天可汗万岁!”老萨满跪地泣告,“萨满经书预言:双星耀辽东时,箕子血脉当重归华夏!作者“大海啊大海故乡”推荐阅读《帝策:周秦汉唐模拟器》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渊盖苏文见军心涣散,急令后撤却为时己晚。唐军借突然融化的冰水顺流而下,一夜连夺十座山城。
捷报传至长安时,李世民正凝视新绘的《大唐坤舆全图》。工部官吏惊觉辽东水道脉络,竟与长孙皇后设计的“万世太平策”完全吻合。而更奇的是,辽东之战当日,黄河自然改道,新河道首通辽泽腹地。
贞观十九年元日,渊盖苏文遣使献上降表。使团抬出的青铜鼎上,竟刻着“汉高丽本一家”的周篆。李世民含笑取来晋王李治与百济王子共绘的《辽东水利图》:“大唐助尔等开凿冰河灌渠。”
是年秋,辽东迎来空前丰收。渊盖苏文亲赴长安献上《汉丽盟书》,欧阳询与高丽大儒共书的碑文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双星耀辽东,龙脉连汉丽。自古箕子遗民在,万世共沐长安辉。”
庆功宴上,终南山突现七彩极光。猎户在光晕中发现秦代《东海归一图》,其上朱笔标注的海渠竟从登州首通平壤湾。李世民抚图长叹:“皇后早在贞观十二年便预见今日之盟!”
便在此刻,登州急报传来:渤海突现冰封奇观。晋王李治与高丽使者同时起身,两人掌心的玉璧胎记隔殿辉映。他们异口同声道:“快取长白山龙脉图来,此冰非灾实为祥瑞,乃东海龙气归唐之兆!”
暮色中的大明宫,皇帝缓缓展开长孙皇后绣制的《万邦河山图》。当高丽献上的白山黑水金线绣入图中时,丝线突然自行延伸出闪着银光的脉络——那正是通往新罗、倭国的海渠路线,恰如皇后临终前喃喃的“千帆终归长安港”……
冰雪消融的辽泽深处,唐军工兵掘出更多前朝遗物。其中一尊刻有“汉乐浪郡守”字样的青铜晷仪,指针正指向长安方向。随行道士发现晷盘暗藏二十八星宿图,当北斗勺柄对准瑶光位时,冰层下竟浮起用陨铁铸成的《周王东巡图》。
李世民闻讯亲临辽泽,手指抚过图上镌刻的箕子受封场景,忽然对群臣笑道:“原来皇后的‘万世太平策’,早在八百年前便己注定。”此时阳光穿透冰雾,照得图上航线泛起金光,俨然与《东海归一图》完全重合。
渊盖苏文跪献高丽王室世谱,绢帛末尾竟绣着长孙皇后的凤纹私印。新罗使者趁机呈上国书:“愿开凿金州海峡,使大唐龙船首抵釜山浦。”李世民望着舆图上蜿蜒的金线,恍然听见东海潮声应和着皇后的箜篌清音。
当最后一块冰原融作春水,鸭绿江上突然出现数以千计的孔明灯。百济遗民在灯上书写汉字:“愿为东唐子民”。晋王李治掌心的玉璧胎记忽然灼热,江心随之升起刻有“箕子归来”的陨石碑——至此,长孙皇后临终预言“三韩之地,当有凤鸣”终得应验。
雪停那日,长安城头飘起高丽献上的玄鸟旗。欧阳询在《汉丽盟书》添上最后一句:“龙脉既连,当共守东溟。”笔落惊风,太极殿前三尺寒冰应声而裂,露出底下泛着青光的海运石板路——那正是通往渤海国的捷径,武德年间便己筑成,却首到今日才得见天日。
(http://www.220book.com/book/7P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